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太宰治逝世70周年,他為何在日本越來越火?

太宰治逝世70周年,他為何在日本越來越火?



高中時代的太宰治




一生自殺5次,39歲的英年早逝,以一部自傳性小說《人間失格》,告白自己「多恥」的一生。以頹廢派自居,也是日本「無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去世70年後的今天,他的作品仍然不斷被重版,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他就是太宰治。日本最重要的現代小說家之一,出版了超過160部作品,並被翻譯成20幾種文字。今年是他去世70周年,他在日本,特別是在年輕人中的人氣依舊不減。每年的6月19日,就有無數的年輕粉絲會聚集在他的墓前紀念他。

太宰治為何在日本擁有持續的高人氣?他的魅力究竟是什麼?







太宰治出生於富貴之家。1909年6月19日,太宰治出生於青森縣北津輕郡金木村(現五所川原市)的名門津島家,原名津島修治,是家中的第10子,男子中排行第6,父親是津島家的婿養子第五代家督津島源右衛門。

太宰治的曾祖父從明治初期就已經變成金木村的大財主了。後來入贅津島家的太宰治的父親在明治37年(1904)成為了青森縣排名第4的多額納稅者。





1905年,父親修建了一座當時在日本可謂鳳毛麟角的西式豪宅來彰顯津島家和自己顯赫的地位,這便是後來著名的「

斜陽館」,太宰治便是出生在這個新宅邸的第一個孩子。




狹長的木走廊。為了防止賊人入侵,設計成走上去會發出聲響的構造。



太宰治從小就是文學少年,在中學時就開始創辦雜誌、寫文章。中學時代便醉心於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後來,太宰治曾三次衝擊芥川獎,但並無一次獲獎,這對他形成了巨大的打擊。在第三次衝擊芥川獎時,太宰治甚至向川端康成寫信央求:「請給我希望!」「雖然我死皮賴臉活下來了,也請誇獎一下!」

「請快點!快點!不要對我見死不救!」





1936年6月29日太宰治給川端康成的信件。信中激烈地祈求芥川獎評審川端康成將芥川獎給予自己。這封信也成 為太宰治有名的「泣訴狀」。(斜陽館藏)



大學時代的太宰治過著頹廢的生活,大量飲酒、使用藥物,反抗家庭,甚至開始與藝妓過起了同居生活。


第一次自殺未遂,太宰治20歲。他在寄宿的家中服下大量的Calmotin,卻因為未到致死量,自殺失敗。研究者們一般認為是學業成績不振加思想苦悶所致。




第二次自殺是太宰治21歲時與銀座酒吧的女招待的情死,這次同樣是服用了大量的Calmotin,同是自殺失敗,不同的是他自己雖然得救,卻害死了對方。





銀座咖啡館女侍田部阿滋彌(照片提供:日本近代文學館)



第三次自殺時太宰治26歲,學業掛科,畢業希望渺茫,報考報社不及格,絕望之餘,便跑到山中上吊自殺,誰知上吊的繩子斷了,他也就此不再繼續嘗試,於是乎又一次自殺未遂。




第四次是在1937年春天,得知妻子初代與人通姦,太宰悲苦憤懣,帶著初代前往群馬縣水上村谷川溫泉,打算兩人結伴共赴黃泉。這次兩人也因藥量不足致死而倖存了下來。





1930年, 太宰治與小山初代合影。(照片提供:日本近代文學館)




1939年,他與石原美知子結為夫妻,婚姻生活給太宰治很大的支援,他在這段時間創作了大量作品,逐漸有了名氣。代表作《奔跑吧!梅洛斯》就創作於這一時期,後來這部作品還被收入中學教材,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





在戰時,太宰治一度回到故鄉避難,並完成了一次尋找自我的津輕之旅。戰後,他回到東京,戰後的社會氛圍衝擊著太宰治的內心。在《維庸之妻》和《家庭的幸福》中,

他都表達了如果要獲得大義,就必須將小家庭的幸福破壞掉。







昭和23年(1948)4月,太宰治與長女圓子、次女里子(津島佑子)在庭院中拍下的照片。(個人藏)




戰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部(GHQ)下令實行農用土地改革,日本舊時擁有顯赫背景的家族均遭到了危機,尤其是各個大家族的年輕人們,幾乎在萎靡的狀態下生活。

隨著《斜陽》的出版,大家都認為《斜陽》中的故事與自己的境況相似,從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與共鳴,不少人開始稱自己是「斜陽族」。

「斜陽族」同時也是現代日語中泛指某個群體為「××族」的最早出典。





《斜陽》原稿(斜陽館藏) 




在寫作《人間失格》期間,他更是不顧家庭,在外設置工作室,甚至還有了情人。每晚飲酒無數,花銷巨大,健康也惡化了,甚至到了一邊咳血一邊寫作的底部。可以說,

《人間失格》是他賭上性命完成的。








太宰治執筆《人間失格》時期的照片


當時太宰治的身體已經十分虛弱,一邊注射維他命劑,一邊寫作。


攝影:田村茂




太宰治最後一次自殺,就是1948年6月13日與山崎富榮的情死了。自殺前的一段時間,太宰治已經病情惡化。據說投水之前,二人還服用了氰化鉀,看來這一次當真是決意赴死。

太宰治在給妻子美知子的遺書中寫道:「

我心中最愛是你。」





山崎富榮,1947年3月與太宰治結識,時28歲,作為太宰治人生最後的「保護者」,照料他的生活。(照片提供 :日本近代文學館)






《知日·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特集,太宰治五次自殺圖解。




太宰治的去世前的一個月《人間失格》出版了,在他的遺書中,他寫道,他找不到繼續寫作的動力了,所以選擇了死。這也讓《人間失格》成了他最後的告白。不僅在當時影響巨大,在他去世後的70年間,其影響力一直不減,這本書不斷被重版,在年輕人中獲得了巨大的共鳴,從封面的設計中,也能看出來。









每年的6月19日,是太宰治的生日,這一天被定為「櫻桃忌」。現在櫻桃忌每年有大量太宰治文學的愛好者參與,成了日本紀念文學創作者的最負盛名的民間活動,延續至今。





位於東京三鷹市的太宰治墓碑




不少年輕讀者表示:

在我感到寂寞時,讀他的作品讓我覺得不那麼孤單。




漫畫家日下弘治(kusaka koji)是太宰治的死忠粉,生活中離不開閱讀太宰治的作品,他表示,

讀太宰治的時候,感覺他好像就在身邊。有時候好像在與他對話一樣。


這也是太宰治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太宰治創作中的一大特徵,就是喜歡用

女性文體寫作

。太宰治總共創作了167部小說,其中以女性獨白體創作的其實只有16部,但是《斜陽》《維庸之妻》《女生徒》《皮膚和心》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是以女性獨白體創作的。





太宰治《女生徒》角川文庫版(封面攝影:梅佳代)《女生徒》是太宰治根據一名叫作有明淑的書迷寄給他的日記為靈感創作而成的故事。




太宰治的文章中,還有許多彷彿在和讀者交談的文體。

讀者在看書時,就會產生作者這個個體在和自己說話的錯覺,認為太宰治就在自己的身邊,彷彿太宰治就是自己的友人或前輩。


太宰文體的疾走感、對口語的運用、大量的短句,以及敘述主體的切換,讓他的作品散發著無限的魅力。有人將他的作品語言風格,比作當代博客的語感,這種貼近日常的表達習慣,讓他在年輕人中也頗具人氣。

就算你沒有讀過太宰治的作品也一定知道他留下的不少名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如果是生在互聯網的時代,太宰治說不定會成為一個厲害的「段子手」呢。




有多少太宰治的語言曾經打動你的心呢?




《人間失格》(1948)





比起受騙的人,騙子要痛苦幾十倍。因為他要掉進地獄。




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




我問神,不抵抗也是一種罪過么?




世間。我開始隱隱約約明白了世間的真相,它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爭鬥,而且是即時即地的鬥爭。人需要在那種爭鬥中當場取勝。人是絕不可能服從他人的。即使是當奴隸,也會以奴隸的方式進行卑屈的反擊。所以,人除了當場一決勝負之外,不可能有別的生存方式。雖然人們提倡大義名分,但努力的目標畢竟是屬於個人的。超越了個人之後依舊還是個人。世間的不可思議其實也就是個人的不可思議。




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如今我已不再是罪人,而是狂人。不,我絕對沒有發狂。哪怕是一瞬間,我不曾瘋狂過。但是,被關進這所醫院的人全是狂人,而逍遙在外的全都是正常人。





太宰治《人間失格》手稿(斜陽館藏)




《櫻桃》(1948)



老子比孩子重要。




《家庭的幸福》(

1948)



家庭的幸福,是諸惡之本。




《如是我聞》(

1948)



攻擊他人是沒有意義的。應該攻擊的是那些人的神。




《斜陽》(1947)



人都是一樣的。 這是一句多麼卑屈的話呀!這是一句既瞧不起別人也瞧不起自己,毫無自尊心、使人放棄一切努力的話。馬克思主義主張勞動者的優越地位,它並沒說人都是一樣的之類的話。民主主義主張個人的尊嚴,它也沒說人都是一樣的之類的話。只有妓館攬客的才說那樣的話: 「嘿嘿,裝什麼清高,人不都是一樣的嗎?」 為什麼要說是一樣的呢?為什麼不敢說是優越的呢?就是奴隸根性作祟。




我偽裝早熟,人們就傳說我早熟。我偽裝懶漢,人們就傳說我是懶漢。我偽裝寫不出小說,人們就傳說我不會寫小說。我偽裝說謊,人們就傳說我說謊。我偽裝有錢,人們就傳說我有錢。我偽裝冷淡,人們就傳說我冷淡。然而正當我當真痛苦得禁不住發出呻吟時,人們卻傳說我是偽裝成痛苦的。




幸福感這種東西會沉到悲哀的河底,隱隱發光,彷彿砂金一般。




我們是為了愛與革命誕生到這世界上來的。






《維庸之妻》(1947)



管他是不是人面獸心?只要我們活著就行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憂無慮的日子能有一天,不,能有半天,那就算是幸福的人了。






《潘多拉之盒》(1945)





愛,是存在於世間的。一定,存在著。沒有被發現的這是愛的表現和形式。




人類只有依靠這種純粹的獻身才能真正不朽。




《御伽草紙》(1945)



人,是一種宿命。




《津輕》(1944)



不要絕望,在此告辭。




《奔跑吧!梅勒斯》(1940)





懷疑他人之心是最可恥的惡行。




是等待的人更痛苦呢,還是讓人等待的人更痛苦呢。無論怎樣,我已無需等待了,這才是最痛苦的事。


既然活在這世上,便怎麼也免不了要向誰卑躬屈膝,繼而一步一步,壓榨他人辛苦攀爬,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對於文學家這一存在,太宰治在《如是我聞》中呼籲道:「

稍許纖弱些。既是文學家,那就纖弱些、柔軟些。」


他要表達的意思大概是:只有擁有一顆柔弱多感的心,一個作家才可能做到悲天憫人,設身處地地理解並反映弱者的痛苦與危機,而在這個世間,占居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畢竟都是弱者,一個有良心有擔當的作家,理應為這絕大多數代言才是。





《如是我聞》草稿。昭和二十三年(1948)3月,太宰治發表《如是我聞》,猛烈批判志賀直哉等文壇大家。(照片提供:日本近代文學館)






《知日·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特集  


 精裝保存本 

來了!!



日本「無賴派」代表作家太宰治逝世70周年紀念精裝版!/


知日團隊親赴太宰治故鄉青森取材!一次徹底了解太宰治的完全保存本!/


點擊

「閱讀原文」

直達入手鏈接!




 亞馬遜、京東、噹噹、中信天貓


全國各大書店


熱售中!




新書福利




請在文末評論中留言,說一說你為什麼喜歡太宰治,或者讓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點贊數前三名,將分別獲得一本

《知日·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特集精裝版


截止時間:9月6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日 的精彩文章:

日本「暗黑」攝影作品賞
活動預告|知中新書首發,上海周末兩場活動安排上了!

TAG:知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