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親子溝通5大神奇句式,讓你的孩子不再經常發脾氣鬧情緒!

親子溝通5大神奇句式,讓你的孩子不再經常發脾氣鬧情緒!






每個孩子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所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教會他們從小學會情緒管理。



01


孩子又鬧脾氣



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





好不容易先生不加班,周末能一起吃一個午飯,沒想到一餐飯惹出來更多的波折。




孩子爸爸問我中午吃什麼,我說:「昨天和兒子商量了一下,吃必勝客、或者那家新開的川菜館。」我又說,「很久沒吃川菜了,要不川菜吧。」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兒子發脾氣,對爸爸大喊:「我不吃川菜,出去,不準進來!」我跑進去一看,他正趴在床上,我問:「你幹嗎對爸爸大叫?」兒子說:「爸爸要吃川菜,我不想去。」我說:「你不想去可以好好和爸爸說,不用發脾氣的。」




他說:「可是,我們昨天不是商量好要去吃必勝客的嗎?為什麼今天又不去了呢?我都和我同桌說要去吃了,他還讓我告訴他好不好吃。」




我說:「那你和爸爸說啊,你就說想去必勝客,不想去吃川菜。」兒子說:「他不聽!」我說:「你沒說出來,爸爸不知道,你怎麼知道他不聽呢?」兒子說:「他就是不聽!」




我去問孩子的爸爸,爸爸說他沒有說自己想吃什麼,吃說去吃川菜,然後就發脾氣,我說:「孩子想去必勝客。」孩子的爸爸說:「那就去必勝客唄。」







02


孩子鬧脾氣的原因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小孩,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哭大叫,摔東西,或者是啥也不說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就是不說出自己為什麼發脾氣。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大多數父母會覺得無法和孩子溝通,通常都是先不理孩子,事後再講道理。這樣做可以避其鋒芒,多數時候都是有效的,不過,孩子也要承受雙重的不愉快——衝突時被冷落,事後挨批評。



美國情緒管理訓練創始人約翰·戈特曼博士與韓國兒童心理學家趙璧指出,

親子之間溝通良好,才能讓孩子從大人那裡學到有關人性與理性相和諧的辦法,最終培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其實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多用這5類句式,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可以增進親子的關係。我們要記住,孩子是一個特殊的存在,TA既不是朋友也不是下屬,那我們必然要尋找一個新的溝通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




03


良好溝通的五種句式




「我知道……」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害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情感反應,孩子既然表現出了害怕,父母應該表達出接受和認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真實情感流露。



孩子因為抗拒上幼兒園的時候一直哭鬧,這兩個家長的表現你覺得哪個比較可取呢?




家長A說:「煩死了,就你天天哭。隔壁毛毛人家從來都不哭,你以為哭了就可以不用去上學了嗎?」




家長B說:「我知道跟媽媽說再見是很難過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難過的事,不過你要知道媽媽下午肯定會回來接你的。而且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會陪你一起玩,還有很多玩具,我們去體驗一下好不好?」




家長的回答不同,孩子的反應也是截然不同。

家長要做的是接納孩子情緒之後,再引導孩子去面對,或者轉移注意力。

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真實情感。






「先……你看好嗎?」




2-4歲

是第一次心理叛逆期,而

七八歲

是好奇心和求知慾最強的階段,這兩個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都很大,性情比較固執,內心相對敏感。




此時說話的原則有二:




一是少說「不」,多跟孩子「商量」

,比如「不要看電視了,來吃飯」改為「先吃飯再看電視,你看好嗎」;

二是不要跟孩子「廢話」

,如反覆嘮叨某一件事,而要簡潔明了。




尤其不要用「如果你不……我就不……」這種沒有給孩子選擇權的句式,比如「如果你不吃飯,我就不讓你看動畫片」。孩子會感到被威脅,反而更想去挑戰規矩。



「可以……也可以……」





青春期前的孩子,判斷事物的標準非黑即白。比如他們在看動畫片時,非要分清楚好人與壞人,難以理解人性和萬事萬物的複雜性。




心理學家發現,幼兒特別喜歡用「總是」、「決不」、「永遠」之類極端的詞,也是「單行線」思維模式的一種表現。




所以,跟孩子溝通不要含糊其辭,比如「說不準」、「下次吧」等;而要用「黑白分明」的方式交流,或者給孩子幾個明確的選擇。




比如出門前,孩子問穿哪件衣服,家長不要說「都行」,而要改為「你可以穿黃底帶花的連衣裙,也可以穿小熊襯衫配那條綠色短褲」 。






「這次……但下次……」




即便是孩子,也要逐步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因此,當孩子犯了錯誤,甚至出現了破壞性行為,父母必須馬上介入,通過立規矩加以引導。但要注意,立規矩前,先讓孩子知道。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無故沖別的小朋友發脾氣,甚至打人,家長不可以火冒三丈,不分青紅皂白就呵斥、打罵,也不要嘻嘻哈哈,輕描淡寫,不當回事。而應告訴孩子:「這次是第一次,你也給小朋友道歉了,我可以原諒你,但下次不準再沖別人發脾氣。」



「一……就……」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幼兒的思維是直來直去,不可逆的。




打個比方,問孩子「你媽媽是誰」他能答出;但如果問「你媽媽的兒子是誰」,他很可能就無法倒推回來。




因此,家長要從孩子的邏輯順序出發說話,不要用複雜的因果推理句式。比如冬天出門前,別說「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而是「一穿好外套,咱們就出門」,讓孩子能從前往後梳理明白:媽媽說,穿好了外套,就可以出門了。


我們常說,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哭鬧、害怕、緊張、怯生,這些都是孩子經常會出現的情緒,很多時候家長不知道如何處理家裡這個情緒爆發的

「小炸彈」。




為了幫父母解決孩子

情緒管理

的痛點問題,本期課程,

成長教育體系創始人

 

蘭海老師

將用

4個模塊,16次課程,

通過案例分析、故事分享等方法教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認識、控制自己的情緒。




掃碼訂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微課 的精彩文章:

教養是愛意的最好體現!熊孩子你不管教,總有人替你狠狠管教
看完這視頻,我真的很慶幸沒耽誤寶寶的成長

TAG:每周微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