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孝庄太后死後在宮中停屍37年,康熙為何不葬?

孝庄太后死後在宮中停屍37年,康熙為何不葬?

原標題:孝庄太后死後在宮中停屍37年,康熙為何不葬?


孝庄太后是科爾沁部落的貴族,鐵木真的後代,黃金家族的成員。孝庄是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在蒙古語里是「天降貴人」的意思。可是在皇太極生前,孝庄在皇宮的地位並不顯赫,亦難稱天降貴人。


△孝庄文皇后畫像

在皇太極稱帝之前,孝庄是作為她同族親姑姑哲哲(皇太極的福晉)代孕替補的身份嫁給皇太極的。皇太極在盛京稱帝之後,封了五大福晉,他們分別是:

居首位的國君福晉、清寧宮皇后哲哲(孝庄的姑姑,博爾濟吉特氏);

居第二位的東大福晉、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孝庄的姐姐,博爾濟吉特氏);

居第三位的西大福晉、麟趾宮貴妃娜木鐘(博爾濟吉特氏);

居第四位的東側福晉、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博爾濟吉特氏);

而孝庄則是西側福晉、永福宮庄妃,位列最末。

可以看出,皇太極的后妃是清一色的博爾濟吉特氏,這其中尤以孝庄的姐姐海蘭珠最為受寵,而孝庄本人並沒有因為生下了兒子福臨而受到特別寵幸。直到皇太極去世,孝庄的兒子福臨繼位為順治皇帝,孝庄才得以和她的姑姑哲哲並列為兩宮太后。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孝庄的傳奇人生才真正拉開了序幕。


孝庄前後輔佐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尤其是在輔佐康熙皇帝的時候,孝庄展示出了極高的才能和品德,與清朝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太后慈禧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我看來,孝庄歷史評價好於慈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孝庄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將權利還給皇帝,而慈禧則寧可犧牲皇帝,寧可犧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也要牢牢掌握國家大權。


康熙二十六年年底,七十五歲的孝庄病危。這個輔佐過兩位帝王的女人,經歷過輝煌,也飽受過非議,特別是在孝庄為自己的後事留下遺言之後,更讓世人對她的誹謗更甚。

康熙二十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西方的聖誕節這一天,孝庄去世。

?


△孝庄與康熙影視劇照


在孝庄臨死之前,她給自己的孫子康熙留下遺言:

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這份遺言的大致意思就是說,孝庄的老公清太宗皇太極已經死了很久了,況且又葬在盛京,不能輕易破壞他的陵墓。如果在皇太極的陵墓旁邊重新為孝庄建造陵墓,又太勞民傷財。孝庄最終的決定就是:因為她心裡挂念自己的兒子福臨和孫子玄燁,不忍心離他們太遠,所以只要將她葬在河北遵化的清皇陵,她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康熙皇帝對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孝庄病危期間,康熙親自侍奉在孝庄的病榻前,晝夜不離左右。康熙皇帝還率領文武百官步行至天壇為孝庄祈福,祈福語甚至包括請求上天減少自己的壽命來延長孝庄的壽命,由此可見祖孫情深。孝庄死後,康熙皇帝尊孝庄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孝庄文皇后。

康熙皇帝按照孝庄的遺願,沒有將她安葬於盛京,而是將孝庄生前喜歡居住的慈寧宮東五間拆除之後,運到遵化昌瑞山下建造了一處行宮用於停放孝庄的靈柩,這處行宮叫做「暫安奉殿」。「暫安奉殿」並不是孝庄的正式陵墓,康熙之所以這麼做,想必這與滿清講究夫妻合葬的習俗有關。孝庄生前就多有人非議她與多爾袞的關係,孝庄死後不與皇太極合葬更是引起來人們無窮的瞎想。但是不管真相如何,究康熙一朝,都沒有最終決定孝庄的陵寢地址。


△清昭西陵


直到雍正皇帝繼位之後,才決定在「暫安奉殿」的原址上建造一處陵墓用於安葬孝庄的靈柩,這處陵墓也就是昭西陵。雍正考慮也極為周到,因為昭西陵剛好是在皇太極的昭陵的西面,即可化二為一,又可一分為二;如果將昭西陵劃入清東陵的範圍,則清東陵的風水牆又剛好可以形成與昭陵的阻隔。這樣就既滿足了孝庄的遺願,又解決了宗教禮數的問題,是一個很可行的方案。

孝庄下葬的這一天,剛好是她死後的第37年,也剛好是她與皇太極結婚的100周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容嬤嬤說 的精彩文章:

蒙哥戰死沙場後,西征的旭烈兀立馬回撤,為什麼半道卻停下了腳步?
雍正皇帝為什麼要逼死自己的生母?

TAG:容嬤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