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濁惡世、以戒為師,五戒十善、功德無量(修改版)

五濁惡世、以戒為師,五戒十善、功德無量(修改版)

五濁惡世、以戒為師,五戒十善、功德無量(修改版)


一、為什麼要守戒律?

1、以戒為師,戒為無上菩提本

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最後一年,色身患病。這時,佛陀的弟子阿難,受眾弟子委託,恭請佛陀做最後的開示。

阿難代表各位弟子,向佛陀請教了問題,問佛祖:佛陀涅槃之後,我們以誰為老師?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我這個色身雖然消亡,你們沒有辦法隨時隨地的請教我,但是我已經把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該做的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制定成了戒律,留給了你們。

你們今後如果有什麼難以判斷的事情,就查閱一下戒律,就會得到正確的答案了。

所以,我們佛弟子們千萬要記住的一點,就是戒律,所謂「戒為無上菩提本」就是這個意思。

同時,學戒持戒,並非拿著戒尺去衡量他人,去找別人的錯處,而是拿著它來省視自我,鞭策自己。

2、佛陀為什麼要制戒?

由於我們有煩惱,因此雖然我們本具佛的心性,但顯發不出來。

戒是為對治煩惱而設的,規範我們的身口意的。

如果你不守五戒十善,那麼你多生多劫的辛苦積累的福報都會由於你犯五戒十善而減弱,甚至抵消到沒有。

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不僅僅是嗔心,殺心、盜心、淫心、妄心等等十不善心,都會非常容易地把我們的功德福報燒掉。

我們修行不容易,每天早起晚睡,身體心靈都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來培植功德福報,辛辛苦苦積累點功德福報不容易;但是我們可能一個念頭、一個行為,就把自己一天、一個月、一年、很多劫的功德福報給燒掉了,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所以為什麼佛法是身口意三無漏學,就是不讓福報從我們身口業三業上漏掉。

持戒約束的不是你的自由,約束的是你的煩惱,解放的是我們本具清凈的福德、智慧。

修行就是在對治自己的煩惱,跟煩惱在作戰,所以戒律就叫波羅提木叉——保任解脫、別別解脫。

持一條戒就對治了一條煩惱,開發了一份佛性。

3、戒律,是修行的根基

戒為正順解脫之本,是修行的根基,一切善根功德皆由持戒而生。

《地藏經》中地藏菩薩提到的,閻浮提眾生「 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無不是業」。

戒律就是幫助我們從內心深處恢復清凈自在,戒律是一種幫助,是一種剛性的規範。

《梵網經》謂「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

《楞嚴經》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我們學佛要學著斷除貪嗔痴,貪嗔痴不除去,戒定慧怎麼彰顯?

戒定慧沒地方落腳,修行從什麼地方著手呢?

沒有著手的地方,於是學佛成了燙手的山芋,拿不是、不拿不是,拿了放哪又不是、不拿哪也不放還不是,於是學佛就沒路可走了。

守了戒律,修行的落腳點也就找到了,基礎也就找到了。

戒仿如建房之基,房子建得牢不牢,就看地基挖得夠不夠深。

戒定慧三學以戒為首,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瓔珞本經》也說:「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由此可知戒對佛弟子的重要性了。

4、戒律是防非止惡的底線

戒,是防非止惡的底線,是防止對別人的損害,同時也是自己的保護罩。

持戒能防止漏福,也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災禍,戒是一種規律,防止我們犯錯的。

戒是止惡,就像汽車的剎車系統,讓我們有效規避風險的。

「以戒為師」能使我們這顆散亂的心不向外賓士,逐漸地獲得內心的安定。

《大涅槃經》說:「戒是一切善法階梯,亦是一切善法之根本,如地總是一切樹木之本;戒是諸善根之主導者,如彼商主導商人;戒是善法勝幢,如天帝釋所立勝幢,戒能永斷一切惡業及三惡道……。」

佛陀無量慈悲,是把讓我們變壞的事情都排除掉,不希望我們墮落到更深重的泥潭中,所以才會以戒律這種剛性的規則來交代弟子。

並且一再叮囑弟子:要以戒為師。

5,五戒十善是修行的基礎

五戒和十善都是修行的基礎,這個基礎也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的基礎。

佛陀對弟子的教育最後都歸類到戒定慧這三個字,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以戒為基礎,以定為手段,以慧為終極目的,用智慧的光明照亮我們生命流轉的路。

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戒行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學佛不能把戒做好,學佛有所成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五戒分別是殺盜淫妄酒,其中以妄為口業,其他四個是身體能造作的。

而十善就更加的細緻,分別是身業有三:殺盜淫;口業有四,分別是妄語、綺語、二舌、惡口;意業有三,分別是貪(財色名食睡)嗔痴。

也就是說十善可以稱呼為五戒的擴大版,完全升級到身口意三個業根了,沒有遺漏全部包括了。

所以這三個業根看住了,沒有新的業力造作,我們就可以把舊業酬償完畢,得到身口意三業的清凈輪相。

6、不做佛油子、做正信的佛弟子

一名真正的佛弟子,應該是一切眾生的服務員,這樣才不會辜負大乘弟子的身份。

怎樣才能成為一切眾生的服務員呢?

最重要的就是做到謙虛、低調和無私。

可惜,很多在家佛弟子都已經養成了傲慢和、自私等惡劣的習氣,很多佛弟子貪嗔痴比普通人更加熾盛,一方面嘴裡高談闊論地談論著佛經,一方面言行舉止十分惡劣,不經意地在抹黑佛教,間接地阻止更多人學佛信佛。

我們一定要意識到習氣的危害有多大,這樣才能痛下決心去改變。要改變習氣,就一定要身體力行。

我們真正缺乏的並不是佛法知識,而是身體力行。改變這些習氣的方法,就是堅持實修戒、定、慧三無漏學,守持五戒十善。

7、修行到一定階段,一定要受戒守戒,如果沒有戒律,就無法進步。

很多人學佛了,不想受皈依,或者皈依了不想守戒,覺得時機未到。

我們講修行一定要皈依,一定要受戒,為什麼,因為如果沒有戒體的保護,沒有皈依體的保護,想要進步是非常困難的。

大家知道人為什麼會起這個淫慾心嗎?

淫慾心退下後,發現不過爾爾,但是很多時候,不是過去的淫慾種子現前起來的,更多的是受到外界的影響,尤其是啖精氣鬼神的干擾而起了淫慾心。

淫慾心起了後,修行得到的精氣神就會化成濁精,散掉。我們人靠什麼活著,靠的是精氣神活著。

而受戒守戒,就會保護住我們的精氣神。 淫慾本是空性,當淫慾心起來時,丑的也被看成美的,在淫慾心存在時,根本沒有辦法控制。

古人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丈等於三尺。所以你想要進步,在道上進步時,魔就會出現了。比如說,嗔恨魔,貪心魔,淫慾魔。

沒有被魔過是不知道它的厲害程度,就像沒有被火燒過不知道火的厲害一樣。

有的人貪心很重,嗔恨心中,淫慾心重。

如果貪心中,他的心中就躲著一個貪鬼。再跟他說,要貪心,要貪心,越多越好。

嗔恨心淫慾心也是一樣的,這些鬼躲在你哪裡,躲在我們的五臟六腑中,嗔恨心重的人,嗔恨鬼就躲在心臟里,所以久而久之心臟有毛病,所以心臟病都來了。

貪心鬼躲在哪裡呢,躲在肺里,貪啊,貪,不知足。

那麼淫慾的淫慾鬼躲在哪裡呢,躲在腎臟裡面。常常起淫慾心,然後看到女人男人就起慾望想,乃至不看到也常常起慾望想。

當我們貪嗔淫慾很重時,這些鬼就很開心,因為貪嗔淫慾,都在損失我們的精氣神,而這些鬼呢,就在吃我們的精氣神,我們一起壞念頭時,他們就吃得飽飽的,很開心。

人是怎麼死的啊,是被自己的慾望害死的,我們的精神氣一天天被自己的慾望給害死了。

所以佛陀才說了,人的壽命越來越短了,短到只有十歲時,連草木都可以殺人。就是這樣子的。

二、怎麼守五戒十善

1、不殺生

對治方法:對於我們自己而言,不吃肉、不殺生、不隨喜他殺、內心不起任何殺意。

在我們自己有殺業的同時,我們還背負著這個時代殺生的共業。

現在都是規模化的養殖場、機械化的屠宰場,養著豬、雞、牛、羊、奶牛等等動物,然後殺掉。

如果吃肉,那麼我們就得背負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共業。

最好是能把雞蛋、牛奶也斷掉。

雞蛋,現代化、規模化地養雞場,為了讓雞生更多地蛋,給雞舍一天到晚開著燈,給雞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給雞餵食大量的飼料,雞的雙腿根本支撐不起自己的身體、造成各種損傷;日復一日地生蛋,很多雞的屁股都爛了、黑了,很多雞蛋殼上面都是帶著血的。

牛奶,牛是大型的智慧生物,牛豐富的情感,為了讓奶牛產奶,就得讓奶牛年復一年地懷孕、生小牛,這樣才能產奶;而為了能夠讓人吃上奶,就不能讓小牛吃奶,把小牛帶離母牛身邊單獨餵養;而且常年累月地產奶,奶牛的產量過了五六年就不行了,奶牛會疲憊地站不起來,俗稱軟腳牛,然後會被拉走做成牛肉。

2、不偷盜

屬於違法犯罪的偷盜,我們基本上不會犯的。

但是我們犯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偷盜,比如公家的東西私用屬於偷盜,別人的東西沒經過允許用了也屬於偷盜。

對治方法:無論公家的、別人的,凡是沒有經過允許的,我們都不可以使用。

3、不邪淫

對於在家的佛弟子,合法夫妻之外的、不正常的身、口、意就屬於邪淫,比如瀏覽黃色視頻、圖片。

另外菩薩戒是心戒,起心動念了就算是邪淫了。

對於男生而言,比如走在大街上,你覺得某個女的身材很好、或者哪裡很性感之類的,一起心動念了、內心有了評論和想法了就算是邪淫了,這屬於身口意的意業上的邪淫。

不僅僅美女不能看,醜女的也不能看,因為會起心動念、內心會有評論和想法,覺得她哪裡哪裡不好,這樣無緣無故地就在心裡想別人的不好,同時有了美醜之心,有了美醜之心,就會更加去看美女了。

對治方法:從最簡單的開始,我們凡夫俗子是做不到不起心動念的,所以既然管不住我們的心,那麼我們就管住我們的眼,走路的時候把視線往下調一調,看路、不看人,從身口意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4、不妄語

我守不妄語之後發現,誠實往往比謊言更能解決問題,誠懇認錯的態度更能讓事情出現轉機。

講妄語其實都是我們在自欺欺人、耍小聰明,自以為謊言能夠把事情更好的解決、有一個更好的結果,實際上很多時候別人都知道我們在說謊,只是不揭穿罷了,而且往往需要用更多地謊言去掩蓋謊言、讓事情變得更加棘手。

對治方法:用誠實、誠懇來面對問題,不耍小聰明。

5、不綺語

以前的我自稱段子手,嘴裡說著各種俏皮話、各種段子,自以為自己很厲害,我能把大家都逗樂、能把氣氛調起來,希望的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更多的朋友、更進一步的友誼。

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實踐證明,大家都覺得這樣的人是輕浮的,是不值得信任的,會覺得這樣的人嘴碎、人賤,這樣的人往往會被輕視、得不到尊重。

後來,學佛以後,換了新工作,我除了必要的、工作的事情,基本不說廢話、不參與閑聊,後來同事們竟然公認我是全公司最老實的人,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對別人畢恭畢敬、和和氣氣,別人也會對我們也是畢恭畢敬、和和氣氣的,這就是因果,自己種因,自己收果。

對治方法:管住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說話之前先想一想,到底該不該說、需不需要說、是不是廢話?

6、不惡口

之前的我是個急脾氣、說話也快,同樣的話經過我嘴說出來就像是在訓斥人、就像是看不上別人,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基本上沒什麼朋友,同事關係也不融洽,同事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後來,我開始慢慢控制自己的惡口,我就發現整個世界都變的如此的和善、和諧,我發現每個人都那麼好、都在幫我;無論熟人還是陌生人,我們雙方都是如此地投機,都是如此得和諧。

所以,那句話真的沒錯:改變了自己,就改變的整個世界。

對治方法:同樣管住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說話之前先想一想,到底該不該說、需不需要說、是不是廢話?

7、不二舌

不二舌,對人、物、事都不能背後說壞話,不僅僅是不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

比如有些東西你用了,用完了反而張嘴就說這個東西這不好,那不好,這就是二舌。

我記憶深刻的、讓我發覺到不能對物體二舌的事情是一次吃面,有一次,我吃完面了,吃完出來了,然後就給同事說,這麵湯太咸了,我突然意識到這也是二舌。要麼我就別喝,喝了就別說人家麵湯咸,否則就是對不起喝下去的麵湯了。

對事情也是一樣的,要麼你就足夠的智慧不去做,要麼就別等著做完了、再說這件事情不該做,否則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白費了,等過段時間你就會知道做這些事情的意義了。

事情展開順利、結果有益的是順緣菩薩。反之,則是逆緣菩薩。他們都是在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智慧發現蘊含其中的道理和意義。

對治方法:同樣管住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不說任何一句抱怨的話,對人、事情、物體。

8、不貪

貪,主要集中在財、色、名、食、睡五個方面,我們要有合理的追求,如果過度了,那就成了牽引我們下地獄的繩子了。

對治方法:這個屬於意念,需要我們羅列自己的毛病、習氣,一條一條地治。

9、不嗔

遇到問題,我們往往習慣用最簡單、最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結果往往也是事與願違,這就是習氣。

我們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心,我一要生氣、要嗔恨,我就告訴自己智慧不夠、生氣來湊,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強迫自己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最終往往都能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戒、定、慧:

戒,知道自己要守不嗔的戒律;

定,所以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定一定;

慧,最後利用智慧找到更好的辦法。

10、不痴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我們要加強學習,無論是修行、還是現實的工作和生活,其實都能在佛法中找到解決辦法。

對於仍在痴迷中、沒有信佛學佛的朋友、親人、同事等等,要根據他們的情況,見機的說,否則容易適得其反、不接受我們自己為是的好意。等他們吃夠了苦,他們自己會回頭,真的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11、總結

身業和口業,還好守一些,因為管住身體和嘴就是了,最難守的就是這個意業,貪、嗔、痴、慢、疑。

往往在一件事情中,或者是不經意地一句話里,就五毒具足了,因為意念是根本、是行為的誘發原因。

推薦大家去搜索、看一下【俞凈意公遇灶神記】【了凡四訓】,我們普通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12、過程

守五戒十善,我經歷了這麼幾個過程:

剛開始是惡多、善少,後來開始踐行日行一善,發現日行一件小小、小小的善事都很難做到。

後來慢慢的善多、惡少,慢慢地開始踐行普賢行願品,守住五戒十善是止惡、踐行普賢十願是行善

再後來我可以在某天、或者某一段時間內徹底斷掉某一個十不善道;

再後來,我就遇到瓶頸了,每天很少犯戒律、每天也能妥妥的行善,內心就麻木了、止步不前了。

然後我就在地藏菩薩的指引下,來到了上方山、學習了占察懺,可以通過拜懺把現世、前世、乃至無始劫的惡業都懺悔掉,可以得到身、口、意的清凈輪相。

三、守五戒十善給我帶來的好處

1、從迷信到正信:佛法真就真在,修行很難!

最開始學佛的第一個月,我是迷信的,我覺得大部分的學佛人可能也是像我當初一樣的,雖然嘴裡口口聲聲說著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相信觀世音菩薩、相信地藏菩薩,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個人的時候,捫心自問一下,其實內心也是疑惑的、半信半疑的、不堅定的。

契機是什麼呢?是第一天嘗試守十善道。

我最開始就是想嘗試一下看看不吃肉行不行,發現雖然很難,因為大部分飯菜都有肉、而且內心非常想吃肉,但是也能堅持住不吃肉。

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後,有一天我突然想守十善道,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犯多少戒律、做多少錯事。

不守不知道、一守嚇一跳,短短的一個白天、八個小時工作時間之內,我數了數就得有將近二十條錯誤都不止了。同時發現想守住太難了,我根本就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想守都守不住,刻意去守戒律了,還是犯了那麼多。

然後當天對佛法我就真信了、正信了。

為什麼?

因為真就真在,真的很難!

認識到不對容易、但是行動難,犯戒律容易、守戒律難,改變自己難,改變別人更難,克服內心的貪嗔痴難,克服家庭和社會的偏見更難~~~

想想,此時此刻,我們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拋棄榮華富貴的王位嗎?現在的我們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捨身飼虎、割肉喂鷹嗎?

佛祖菩薩的事情並不只是書上的故事,他們在因地的時候也是肉體凡胎,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著來自家庭妻兒的負擔、有著來自社會的壓力和偏見,但是佛祖菩薩們做到了,釋迦牟尼佛就可以捨身飼虎、割肉喂鷹。

釋迦牟尼佛為了我們這些迷途的眾生,無量劫來一次次、義無反顧地捨棄生命,我看過一篇文章、來自某部經書,說是佛祖為了我們這些眾生捨棄的屍骨累計起來的高度超過須彌山、佛祖為了我們這些眾生流的血可以填滿四大海!

每一尊佛都是如是的。

虛空中有多少佛?同時又有多少菩薩遵循著佛的教導在前赴後繼地行動著?

數都數不過來,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無量劫以來,行一切難行之事、度一切難度之人。

而我們就是讓諸佛菩薩拋頭顱、灑熱血的那些人呀,所以真的是佛恩難報啊!

2、從迷信到正信:佛法真就真在,確實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佛法給了我第二條生命

嘗試著守了十善道的那天,晚上回到家,我就想通了:

為什麼到現在為止的我這輩子,工作和生活都很不如意,甚至是一年不如一年?

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對父母、對親人、對朋友、對同事、對我自己造成的傷害、所做的罪惡應該是罄竹難書了,十不善道我不僅僅是都犯了,而且每一條都很嚴重,造業勇猛。

有當前的現實情況完全是我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但是我卻不僅僅不反思、不改善自己,反而總是怨天尤人,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是像我一樣的。

然後我就哭著、淚流滿面的、撕心裂肺的對著經書用力的磕著響頭,我發現我真的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錯的一無是處、錯的沒有一點對的地方。

所以我發誓要棄惡從善、重新做人,佛祖給了我第二條生命、讓我重獲新生,我也在學習、實踐中慢慢地走出了自己的困境。

信佛學佛三個月後我得以學會一門技術、可以讓我在殘酷的世界裡生存下去、乃至養家糊口;

信佛學佛十個月的時候,諸佛菩薩賜予了我一個同樣信佛學佛的、各方面都非常好的女朋友,否則靠我自身和家庭的條件,我是不可能有這麼好的女朋友的;

信佛學佛一年多以後,我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城市,來到了一個新的城市,開啟了全新的生活和工作。

我信佛學佛才剛剛一年多,但是佛法已經讓我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了,我相信只要我遵循著諸佛菩薩的教導、踐行者佛法,我就能徹底改變我的命運。

3、見證因果

因為守了戒律,有了初步的戒定慧,所以自己犯五戒十善後,就能眼睜睜地、活生生地看到因果作用到我們自己身上、也能看到其他人自己造業自己受,真的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我們犯五戒十善不僅僅是簡單地懲罰一下自己這麼簡單,而是通過因果放大很多倍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非常地難受。

所謂的一真法界就是如此,我們與眾生本來就是一體兩面,我們認為這些不善都是向外發散的、都是作用在別人身上的,不是這樣的,這一切都會通過因果輪迴放大好多倍、然後再作用到我們身上,佛法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真真對。

4、依教奉行、證悟佛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行動做起、從小事做起

最開始學佛務虛不務實,會的都是理論,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不能融會貫通、也不能長久地記憶。

無論是修行、生活還是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務實不務虛,最重要的就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行動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是最關鍵的。

通過守五戒十善,慢慢地我就證悟佛法了,總是走著走著、想著今天守五戒十善的情況、總結著經驗,然後突然就會領悟某一段佛法所講的道理

就像那句話說的:學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5、改掉自己的毛病、習氣

在長期地守戒律過程中,我們就能發現導致自己生活和工作不如意的根本毛病所在,然後列出來,一條一條地對治,長此以往,我們就改變了自身的習慣、改變了自己的性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種掌握自己、改變自己的感覺和力量來自於佛法,我們能親身體會到佛法的力量,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做法喜充滿。

每一次我都很感恩諸佛菩薩、感恩佛法,因為沒有佛法、沒有戒律我根本度不過我認為的每一個難關。

佛法是大藥王,就像我們身體生病了要看醫生,我們心理和精神生病了就可以通過佛法戒律來對治,真的是守一條戒律、就消滅一種煩惱、就開發一份佛性。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法界有情眾,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抄經也是一種修行(抄僧伽吒經所體驗的美妙風景)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