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導戲強拆現場還亂髮脾氣!黑澤明憑什麼還被稱為日本電影的「天皇」?

導戲強拆現場還亂髮脾氣!黑澤明憑什麼還被稱為日本電影的「天皇」?

原標題:導戲強拆現場還亂髮脾氣!黑澤明憑什麼還被稱為日本電影的「天皇」?


二十年前的9月6日這一天,是日本電影史變得灰暗的一天——著名的日本導演黑澤明因患腦疾病,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這個用一己之力推動日本電影發展的男人,用自己敏銳獨到的藝術眼光,採用其特有的拍攝手法,將電影近乎完美地呈現給觀眾。

黑澤明不僅僅影響了日本的電影發展史,還影響了數代電影人,甚至還將其帶到了好萊塢,在世界的電影歷史上留下近乎神話的一筆。



於1910年降生的黑澤明,在一種近乎嚴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祖輩皆為武士,世代遵循的是封建的禮制觀念,幼小的黑澤明於是被父親逼迫學習了劍道。


可黑澤明的父親也是一個相當有生活浪漫感的人,他與觀看電影相當痴迷,同樣也不忘帶著孩子們一起觀賞。

於是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之下,在那個電影方興未艾的年代裡,年紀尚小的黑澤明觀看了不少的作品。



這時候的他,並沒有和電影製作結下很深的緣分。


小時候的黑澤明,並沒有在學業上表現出多麼過人的天資,反而對繪畫情有獨鐘的他,很早就表現出在藝術上的天賦異稟。


於是在黑澤明年少的夢想里,他要成為的是一名優秀的畫家。

可是這世上總有那麼多的事與願違,哥哥的自殺使得家裡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這個十幾歲少年的肩頭上。


雖然他的繪畫作品相當不錯,但在當時並沒有被定為大家之作,所以由繪畫所換得的零散錢,根本不足以支撐整個家庭。


這樣一來,黑澤明不得不在理智與情感面前,選擇了屈服現實的理智。



而這大概也是命運的設下的「圈套」,讓黑澤明走上了製作電影的正道,成為了一個舉世聞名的開拓先驅者。

憑藉一篇優秀的電影論文而獲得面試機會的黑澤明,被當時著名的山本嘉次郎一眼相中,而十分惜才的山本,不遺餘力地栽培黑澤明。


於是在恩師的幫助之下,黑澤明一步一步地邁向了電影的殿堂,從開始做著零零散散的後期工作,慢慢開始著手電筒影劇本的編纂。


而他的每一份創作,都獲得相當成功的反響,於是黑澤明開始十分接近真正電影人的身份了。


從第一部作品開始,黑澤明就沒有停歇過導演電影的步伐,高產量高質量也讓他的名字成了電影質量的保證。


這其中,廣為人知的《羅生門》便成就了奧斯卡大獎,這也將黑澤明推向了殿堂級影視製作人的方向。


這部電影也被各大電影推送介紹文認定為經典必推,而電影中展現的各項拍攝手法,也被不少電影專業研究人員拿來細究,十分具有借鑒價值和模仿意義。


除了作為導演之外,他所寫的劇本同樣相當精彩,文學性相當的高,充分地體現了一個藝術集大成者的功底。



可偉人總有一些異於常人的怪癖,黑澤明的暴躁脾氣在當時電影圈內也是出了名的。


他經常會因為一些細節性的不到位,而對現場的人員大呼小叫,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他都會劈頭蓋臉地直接罵過去。


除此以外,他對電影鏡頭的追求也到了極致的地步,曾經就因為一個鏡頭的拍攝不到位,無法達到他想要的效果,二話不說地就把那個樓層給拆了。


這樣的特立獨行的行事態度,也使得黑澤明被當時的人稱為「黑澤天皇」,可這一稱呼從其在電影上的成就解說,「天皇」這個詞用得實至名歸。



可是,我想也是他這種一絲不苟的製作態度,所以才在電影史上留下了那麼多的精彩瞬間,世界都為之喝彩鼓掌,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便是這萬千褒獎之中的代表。


儘管距離他離世已有而十年之久,可是他的電影精神依然在熒屏之上永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夭桃說 的精彩文章:

TAG:夭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