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一杯咖啡幾點喝?九個趣味小知識分分鐘開闊你的視野

第一杯咖啡幾點喝?九個趣味小知識分分鐘開闊你的視野

西班牙《萬象》月刊8月號刊登了一組科學問答,對一些有趣的問題進行了解答。文章摘編如下:

人類什麼時候發現恐龍的存在?

答:簡單來說恐龍化石最早是在1840年被英國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發現的。他在搜集到的一批化石樣本中分析出了一些共同特徵,據此認為這些古生物間應當存在姻親關係。從那時起,恐龍化石在世界各地不斷被發掘。

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將恐龍分為鳥臀目和蜥臀目兩大類,不過劍橋大學和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在研究了數十份骨骼化石和數萬種解剖特徵後,認為這一划分並不正確,現有的恐龍分類需要被重新安排、重新定義和重新命名。此外,恐龍可能並非如此前普遍認為的起源於南半球,而很有可能起源於北半球。

資料圖片:當地時間2013年2月18日,英國倫敦,與原型一樣大的南方獵龍恐龍在倫敦南岸公園中活動,與參觀的民眾親密互動。

「蜜月」這種說法從何而來?

答:有多個版本解釋這種說法的出處,但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根據古代歐洲的一種風俗,新婚夫婦在婚後30天內每天都要喝一種以蜂蜜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的美酒,因為蜂蜜在當時被視為健康和生育能力旺盛的象徵,能讓新人「早生貴子」。久而久之,婚後的這一個月就被稱作「蜜月」。

人會忘記母語嗎?

答:的確有可能。最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是那些長期移民,尤其是其中的青少年。人的語言能力在12歲以前都有可能完全被侵蝕,因為大腦的靈活程度足以使母語被另外一種全新的語言代替。學習一門第二語言的成年人也面臨風險,但母語已經不可能從他們腦中完全消失,除非受到嚴重創傷。

為什麼熱水的凍結速度更快?

答:熱水快速凍結現象被稱為「姆佩巴效應」,以最早確認這一結果的坦尚尼亞學生埃拉斯托·姆佩巴的名字命名。迄今為止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有很多,但沒有一種能令人完全信服。其中最主流的解釋是蒸發:熱水在冷卻過程中蒸發得更多,剩下的水更少,因此結冰更快。此外,「姆佩巴效應」也存在前提,那就是必須在同等體積、同等質量和同等冷卻環境下,溫度略高的液體才會比溫度略低的液體先結冰。

是誰發明了巧克力牛奶?

答:答案是出生於北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後裔漢斯·斯隆。他在17世紀作為醫生跟隨新任牙買加總督阿貝瑪公爵前往牙買加就職。在那裡,他發現當地人經常把可可豆加入水中飲用,據信能夠治療一些疾病,但這種「飲料」非常難喝,斯隆便想出了用牛奶沖調可可粉作為補品的方法。他的這一發明至今仍廣受歡迎。

樹也會出汗嗎?

答:研究人員近期發現,一些品種的桉樹會排出水分以利用蒸發過程達到冷卻效果。這種機制與人類出汗降體溫是一樣的。這一發現對於全球變暖加劇、極端高溫天氣日益增多的今天意義重大。

一天中的第一杯咖啡幾點喝最合適?

答:咖啡因提神效率的高低與一些前提條件不無關係,尤其是睡眠時間多少。日前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在對的時間喝咖啡,提神醒腦的效率最多可提高64%。與普遍認為的早上起床就喝一杯咖啡不同的是,將第一杯咖啡推遲到上午10點再喝,能將咖啡因的效力發揮到最大,因為人機體在那時已經做好了投入運轉的充分準備。

極地動物在極晝時如何睡覺?

答:每年春分過後,北極附近就會出現極晝現象,範圍越來越大,到夏至日時達到最大,其邊界會擴張至北極圈。大自然沒有賦予人類在這種極為特殊的環境中管理睡眠時間的機制,在那裡我們只能利用時鐘來確定什麼時候該睡覺。不過,北極的一些動物卻擁有這種獨一無二的能力。其中一些一到夏季晝夜節律就會發生變化,還有一些會依靠集體合作的力量,輪流睡覺。另外一些北極動物的睡眠模式與一年的其他時候沒有什麼兩樣,太陽光任何一點微弱的改變都足以讓它們合眼睡覺。

為什麼上夜班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答:科學家並不清楚具體原因,但研究表明,晝夜顛倒會導致至少一百個不同蛋白質的「時刻表」發生紊亂,其中包括與新陳代謝和血糖相關的化合物,從而導致肝臟將更多的糖輸送至機體內。因此,經常上夜班的人不僅會睡眠時間顛倒,血糖水平也會升高,因此更易罹患糖尿病。

編輯丨田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先驅導報 的精彩文章:

下屬吃飯被轟走,特朗普向小餐館「開炮」:外面臟,裡面也臟!
日媒稱朝鮮海鮮吸引大批中國「吃貨」:新鮮好吃 關鍵還很便宜

TAG: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