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張鳴 | 死活不肯剪辮的張勳,內心有什麼執念

張鳴 | 死活不肯剪辮的張勳,內心有什麼執念






清朝漢人的男子留辮子,是一種歸順的象徵,為了這根辮子,漢人付出了比保衛大明朝廷還多的代價。清末革命黨人鼓吹革命,宣傳品中最受歡迎的,不是鄒容的《革命軍》,也不是陳天華的《猛回頭》,而是明末的筆記《揚州十日記》和《嘉定三屠》,後者,就跟辮子有關。





所以,辛亥革命,對於很多漢人來說,其實就是革的一根辮子。當年佔據城池的革命黨人,乾的最熱心最痛快的一件事,就是硬逼著給人剪辮子。南北和談成功,清帝退位,袁世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把腦後的辮子給剪了。比起革命黨來,袁世凱要溫和一些,沒有逼老百姓咸與維新,一起剪辮子,但是,軍政人員,都是要剪的。




袁世凱麾下的北洋軍將士,多數人對此相當抵觸。但軍令如山,沒有價錢好講,好些士兵在哭哭啼啼被剪了辮子之後,精心包裹起來,就像太監去勢之後把小雞雞收藏起來一樣。舉國上下,堅持不肯從命的,只有張勳一個。當時,張勳手下,有萬多人馬,他不肯剪辮子,麾下的將士也都不剪。有人說,張勳的部下比張勳更執拗,如果當時張大帥剪了,他們會一鬨而散的。






張勳




當年不樂意剪辮子的人,很多是因為不習慣。這麼多年了,自己習慣了,周圍人也習慣了,猛然沒有了,連家裡家外的女人,都覺得這個人變醜了。但是,

張勳不僅僅是因為習慣,他要用這根辮子,表示對清朝皇帝的忠誠。




按說,革命的時候,張勳才是個江南提督,一介上不了檯面的武夫,做遺老,也輪不到他排在前面。說起來,他效忠前清的心,是西太后給的。大清兩百多年,皇室的護衛,都是滿洲上三旗的自己人,然而,庚子之後,逃到西安的太后皇帝迴鑾,卻用袁世凱推薦的張勳所部來做護衛部隊。其實,這倒不是西太后特別看好張勳,而是因為當年庚子逃難,宮裡帶出來的千把護軍屁用沒有,眼睜睜看著亂兵在太后眼面前搶劫,束手無策。幸虧後來岑春煊帶兵過來,老佛爺才算感覺安全了一點。從此以後,儘管西太后依然向著自己人,但也知道,自家的八旗子弟不中用,要想有安全保障,只能靠漢人的兵。




可是這麼一來,卻讓張勳感激涕零,覺得受了多大的恩寵,從此死心塌地,效忠清室。西太后和光緒死的時候,別的官員,哭哭都是裝樣子,就他,哭得簡直要送命似的。




清朝滅亡的時候,整體上,各地都沒有多大的抵抗,可是人家張勳是真玩命了的。在革命軍優勢兵力和武器的攻擊下,雖沒有保住南京,但的確讓革命軍受了很大的損失。實在守不住了,也基本上是全身而退。




大清亡了,張勳當然心有不甘,但是,接掌政權的,卻是袁世凱。張勳的部隊雖說不是北洋軍,但他自己卻做過多年的袁世凱部下,袁世凱待他不薄,恩義還在。所以,他只能忍了,忍可是忍了,但辮子不剪。袁世凱也拿他沒辦法,只好隨他去了。其實,有辮子的張勳,倒也不見得一定會鬧復辟。可是,

就是因為這根辮子,所有腦後有辮子的遺老遺少,都把變天的指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其實,進入民國之後,張勳倒是初心不改,但他的部下,多少有了點變化。他當時佔據著徐、海兩地,徐是徐州,海是海州,就是今天的連雲港。徐州屬於內陸,不怎麼開化,但是海州屬於開放口岸,有洋人在裡面。駐紮在海州的,是張勳的部下大將白寶山,此人雖然是個老粗,但卻沒法不受環境的影響。晚清民國的時髦人痛恨辮子,主要是受洋人的影響,派其為野蠻的象徵。而晚清民國,洋人的西風東漸,是個大趨勢,誰都擋不住。漸漸地,坐鎮海州,自成一系的白寶山,逐漸也感覺到腦後拖著根辮子,有點不自在了,尤其是在見洋人的時候。




張勳鬧復辟被困北京,留在徐州和海州的辮子軍,還有兩萬五,但是,他的兩員大將,一個張文生,一個白寶山,沒有一個肯哪怕做出點姿態,出兵救援的。復辟失敗,兩員大將歸了安徽的倪嗣沖這個張勳的老朋友統屬。白寶山長出一口氣,這回終於可以剪辮子了,乾淨利索,他腦後的辮子就沒了。




待到張勳被特赦,回到天津做寓公,這時兩位前部下,也都沒有重歸舊主的意思。更可氣的是,兩人都剪了辮子,只是在要去天津見舊主的時候才裝一個假的。有一回,白寶山一時疏忽,忘了裝假辮子,被張勳發現,長嘆一聲,此後,兩家也就不怎麼來往——張勳不久就死了。當然,死了的張勳,腦後的辮子依舊在,可是,跟著他留辮子的人卻越來越來少了。






其實,張勳的辮子,在民國剛開張的時候,是對清朝的一種忠誠的表示,到了後來,由於跟眾遺老接觸多了,就慢慢變成一種文化的依戀了。跟其他的遺老的辮子一樣,就是一種基於文化的執著,既是對西俗東漸的反抗,也是對本土文化未來的擔憂。在形式上,成為對過去的時代,過去的傳統的一種執念。就像同樣留辮子的王國維說的那樣,不為什麼,就是留著。




張勳復辟的時候,也沒有發布政令,要人們重新留辮子。只是,這種執念,連清廢帝溥儀都沒有。因為,張勳死的時候,溥儀的辮子早就剪了。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凌嵐 | 誰是網路暴力的罪魁禍首
十一貝子 | 發生在古代園林中的七夕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