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當孔丘傳播智慧的時候,整個世界還在黑暗之中

《論語》:當孔丘傳播智慧的時候,整個世界還在黑暗之中

《論語》:當孔丘傳播智慧的時候,整個世界還在黑暗之中

孔子不是聖,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品質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遊說,替統治者操心,拚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犧惶,也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讀他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堂吉訶德。

《論語》有個優點,就是沒有後人的那種虛偽勁兒。書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罵,毫不遮掩。誰說偉大導師就得高大全,聖門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們師生在一塊兒,學生頂老師,老師罵學生,都被記下來。真我讀《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麼,要看原書。我的一切結論,是用孔子本人的話來講話——不跟知識分子起鬨,也不給人民群眾拍馬屁。

統治者願意讓一個人的功績和榮耀隨著他的血統來延續,便形成了貴族。歷代的統治者都承認和讚賞(不排除政治需要)孔子的功績和榮耀,便形成了世界上最悠久的貴族——孔氏。雖然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有德者當權,但他也承認周傳統中以血統繼承權力的合理性。他的政治思想的模型,跟血統宗族的聯繫密不可分。但是孔子對貴族的理解不止是有特權的人群,還是有教養者的典範。這教養就是「儀式化教養」,要在審美教育中完成,所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新貴面對物質的富足,易於走向墮落,如酒池肉林般的窮奢極欲。所以要用樂趣的培養、藝術化的生活來疏導。孔子雖然食不厭精,但「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就是說陶醉在審美中,可以忘卻物慾。孔子的偉大也在於此,他把貴族的政治特權懸置在一邊,卻把貴族的教養和文化在民間發揚廣大。

孔子並沒有想像到自己的身後會帶出一個「世界第一貴族」,這支貴族的常青,取決於政治權力和「符號化」孔子的長期擁抱。而政權的波動交替,也使宗族裂為南北二宗,而北宗又分在台北、曲阜兩地。有人擔心,台北和曲阜會不會裂為新的南北二宗,雖然貴族政體早已不存,但他們的沉浮榮辱仍與權力裹挾在一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零先生說,這話有點意思,意思在哪裡?主要是對批判知識分子有用。知識分子是知識分工體系下的精神殘廢,瘸子看不起瞎子,瞎子看不起瘸子,認兩狗字,就以為誰都不如他心明眼亮,手中有真理,錯當殺人刀,特拿自個兒當蔥逮誰滅誰。其實,仔細要想,誰不比你強?我就佩服各種有特殊技能的認,特別是知識分子意外的人,工人、農民、運動員和藝術家。

有許多事情,不可多想,更不可深思,想像一下,當年孔丘帶著七十二弟子像喪家犬一樣,周遊列國去推銷他們的理想的時候,是多麼的幼稚,又是多麼的可貴!當孔丘面對盤膝而坐的弟子,循循善誘,傳承經典的時候,整個世界還在黑暗之中,而只有在東方,在山東,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理想家,點亮了智慧的燈火。這把火,照亮了人類的未來,穿透了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阿爾薩斯:巫妖王的崛起》:魔獸世界,一個活著的遊戲世界
《老書館見聞》:評書大師陳士和三拍醒木,拍哭了一屋人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