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白茶保存工作不到位,要注意,會出現這三種特徵!

白茶保存工作不到位,要注意,會出現這三種特徵!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俗語說地好,線兒放地長,魚兒釣得大。

意指做事從長遠來打算,雖然不能立即收效但是將來能得到更大的好處。

此話出自魏明帝曹睿計劃伐蜀的典故,當時魏明帝決定征戰蜀地,徵求朝廷大臣們的意見。

其中劉曄一語中的,說到: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後牽,則無不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

暗示魏明帝眼光需放長遠,想要好的收穫還需要步步為營,慢慢打算,不能操之過急,使得最後無功而返。

由此可見古人對還沒發生的事情都善於作出萬全之策。

茶友們在面對白茶長期保存這一課題時,也應藉此觸類旁通,利用居安思危的觀念貫穿保存始終。

如何保存白茶是已是老生常談,但今天村姑陳要反其道而行,講解茶葉品質驟降的原因與特徵,為大家存茶之行敲個警鐘。

《2》

特徵一、白茶發霉突變

品質極佳的白茶可以用純潔無暇來形容,表面帶有光澤,淺綠色與翠綠色相互交融,摩擦出盎然生機。

葉背白毫朝上直立著,精神狀態抖擻。

沖泡過後芽葉宛如掙脫了束縛,在蓋碗或是玻璃杯中盡情地舒展,像是女孩們一曲天鵝湖後伸展出的雙臂。

香氣縈繞在蓋碗方圓數米內,尤其是今春的高山白牡丹,沸水稍一入,花香迎面襲來,令人頓時置身於山林間的清新中無法自拔。

此時看白茶的氣韻最佳,但若保存時出現了紕漏,則會釀成大錯,例如發霉。

引發茶葉發霉逃不過這兩大原因。

1、葉片本身含水量不達標

白茶不似其他種類的茶葉,需要渥堆或是火焙,簡單的萎凋乾燥就能滿足其香氣純正,口感自然的品質要求。

制茶步驟看似簡單,實際上對手藝經驗有著很高的要求,務必要達到國家含水量標準的8.5%。

若葉片水分過多,等於是給保存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只要誘發因素到位,白茶就會自體受潮,影響品質。

2、保存環境惡劣

且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白茶同樣如此,也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等等條件因素。

具體來說,延續白茶姣好的品質,要看保存環境的濕度。

必須控制在50%左右,保持穩定的水分含量,避免白茶存放的秩序不會受其擾亂,不然大量水汽的入侵會使白茶受潮,抗微生物能力下降,引發黴菌的生長。

《3》

特徵二、白茶香氣微弱

由於白茶生長在高山之中,香氣帶有濃厚的雅緻做派。

白毫銀針,形狀雖小但是通身白毫,氨基酸的鮮爽香隱藏其間,氣質高揚,像是深家別院中的一抹幽蘭。

白牡丹,香氣精粹,糅雜無數種芬芳,打頭是極明快的舒爽毫香,接著玉蘭花香、鈴蘭花香、梔子花香排列進場,氣味程度馥郁。

壽眉,春壽眉干茶帶著白牡丹的花香尾調,沖泡後又有鮮筍香分毫畢現,蓋香上有竹葉香駐足,算得上是小清新的代言人。

秋壽眉生長周期長,白毫剩餘不多,鮮爽香隱匿;但獨特的粽葉香與草藥香使其在眾多白茶種類中獨樹一幟,擁有屬於自己的伊甸園。

整體來看,每一種白茶香味的氣勢都不遜色。

可若保存一段時間後,發現香氣出現了斷層,沒有起先那麼濃郁,這說明品質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趨勢。

為何出現這種情況?

茶友們就要逐個反思保存白茶中的各個細節,尤其是密封條件是否到位。

三層包裝法中,鋁袋、塑料袋以及紙箱緊密相連,形成護體聯盟。

注意,密封條件下,並不是隨意包裝即可,一定要用繩子紮緊封口,不能讓茶葉跑氣喪失香味,以免沖泡時出現上述氣味斷層寡淡的現象。

《4》

特徵三、白茶滋味異常

雖說白茶之中有等級之分,但不同種類也各有各的滋味,都稱得上是茶中真英雄。

像是今年的秋壽眉,產量大,生長時間長,價格平民,可豐盈的口感叫人難忘。

第一衝茶湯,呈淡金色,穩重且威嚴,細小的氣泡停留在湯水表面,久難散去。

入口後是極佳的純甜味,令人聯想起剛出鍋的拔絲紅薯,熱乎的一口咽下肚去,享受之感無窮無盡。

鏡頭跳轉到春壽眉,其滋味中夾帶著白毫氨基酸的鮮爽,花香沉浸水中,又似冰糖雪梨一般清甜。

回甘快,不拖泥帶水,舌尖舌底都有強烈的生津感,品質實屬上乘。

好滋味提及至此,想要一直保持,避免光照應首當其衝。

如果圖個好看,利用玻璃儲存罐或是設計精美但透明高的散茶袋,使茶葉接受過多光線的照射,產生氧化反應,內含物質會得到向外釋放的能量。

在釋放過程中,滋味物質也不能幸免於難,像是氨基酸、糖類物質等,猶如脫韁野馬,一去不復返。

再好的白茶,此刻也只能淪為一介清水,沒有了品飲的價值。

《5》

根據前文三類白茶品質下降的特徵所述,存茶有這些要點值得茶友們注意。

1、保存容器的使用

2、保存細節的拿捏

3、保存環境的控制

品質好的白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每一年的陳化都像是涅槃般的升華。

特別是滿三年後的老白茶,醇厚的滋味極為難得,讓不少茶友都趨之若鶩。

不過存茶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需要的是恆心和毅力去長期堅守,這樣長線才能勾到「大魚」,茶友們才能喝到好白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白茶圈4個常識性錯誤,你可不能再犯了!
白茶新手,如何從新茶客進階成老茶鬼!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