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斯大林最英明的兩道命令 第二道直接令希特勒輸掉了戰爭

斯大林最英明的兩道命令 第二道直接令希特勒輸掉了戰爭

在慘烈的蘇德戰爭中,曾經發生過一場意義絕不亞於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庫爾斯克大會戰的戰役——戰爭資源爭奪戰。

該戰役堪稱是希特勒入侵蘇聯的首要動機之一,而在蘇軍方面,雖然蘇軍在戰爭之初遭受了恐怖的傷亡數字。

然而斯大林卻不准許這一地區的任何一人蔘軍,而且他還給守衛這一地區的指揮員下了一道命令「如果你不能阻止德國人奪走我們的石油,你就得被槍斃!而且,如果我軍收復了油田卻不能恢復石油生產,你也得被槍斃」。這就是蘇德蘇德戰爭中著名的資源戰——高加索油田保衛戰,也就是希特勒為了石油而發動的「藍色行動」。

「藍色行動」是由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於1942年夏季,在蘇聯南部實施的戰略性進攻的行動代號,作戰目的就是奪取高加索油田。

然而「藍色行動」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來說,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要在數千公里的戰線上,同時要對兩個目標、五蘇聯個方面軍(規模相當於德軍的集團軍群)展開進攻。為此,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被迫分成A集團軍和B集團軍,一路攻擊伏爾加河西岸的斯大林格勒(蘇聯西南地區糧食和石油的運輸中心),另一路就是希特勒夢寐以求的高加索油田。

高加索油田是全蘇聯的石油中心,這一地區生產著全蘇聯90%的石油。

高加索山脈以南就是高加索油田產油量最大的巴庫油區,高加索山脈以北是瑪依科普油田、格羅茲尼油田和克拉斯諾達爾等油田,巴庫被稱為是俄羅斯的石油之鄉,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石油的地方之一。

早在1942年初,希特勒就制訂了「藍色行動」計劃,目標就是拿下高加索油區,這樣就可使德國獲得了繼續發動戰爭的資源,同時又卡斷了蘇聯的戰爭資源,沒有了石油,蘇聯人拿什麼抵擋德軍的裝甲師?

雖然德軍剛剛慘敗於莫斯科,列寧格勒又是久攻不下,但希特勒仍對「藍色行動」充滿了信心。

同時希特勒也非常清楚,如果蘇軍守不住高加索油區,也一定不會把產油區留給他,蘇軍必定會將油田毀掉。為此,希特勒專門組建了一個人數多達15000人的技術旅,準備一旦佔領油田之後,就迅速恢復油田設施,加大石油的生產量。

應該說,希特勒的「藍色行動」計劃相當的周密,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也卻是勢不可擋,他們於1942年7月底逼近了北高加索產油區,並卡斷了高加索油區向北輸往蘇聯中部的輸油管道。

1942年7月的一個夜晚,斯大林緊急召見了巴依巴科夫(戰後蘇聯的能源部長)。

斯大林神色嚴峻的告訴他:「希特勒的軍隊已經突破了蘇軍防線,正在向高加索進軍,目的就是奪取高加索油田」。

巴依巴科夫的任務就是,如果德國人佔領了油田,那麼在德國人佔領之前要破壞掉油田的全部設施,不讓德國人生產一滴石油。但是一旦蘇軍收復了油田,就必須儘快恢復生產。

斯大林給巴依巴科夫最後的命令就是:「如果你不能阻止德國人奪走我們的石油,你就得被槍斃!而且,如果我軍收復了油田卻不能恢復石油生產,你也得被槍斃」。

臨危受命的巴依巴科夫立即飛往高加索,他親自對一個油田一個油田的進行了視察,並組建了一支特勤部隊由他親自指揮,在每個油田被德軍攻佔的前夕,往每口油井之中灌注了20米的水泥砂漿,因為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還沒有什麼設備能夠鑽開這20米深的水泥柱。

1942年8月9日,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如願的攻佔了北高加索的瑪依科普、克拉斯諾達爾和格羅茲尼油田。

然而德軍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佔領北高加索的油田之後,看到的卻是一片廢墟。油井被堵死了,輸油管線和泵站、煉油廠全部都炸毀了,連一樣完整的工具都沒有留下,此時希特勒專門組建的技術旅終於派上了用場。但德國人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重新鑽了一些油井之後,他們從這些油田所得到的原油,每天還不到70桶(約10噸),這對龐大的蘇德戰爭來說就是杯水車薪,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為了完成斯大林給他這項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巴依巴科夫也是九死一生。

每次都是當德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才炸毀油田及設施,然後他又把一部分人留在油田上作為游擊隊,阻撓德國人修復油田設施。在完成所有的炸毀任務之後,巴依巴科夫帶領的10多名工程人員為了躲避德軍,他們在深山之中走了八天八夜才脫離危險,返回高加索油田產油量最大的巴庫。

石油不光是德軍的戰爭資源,同時也是蘇軍的戰爭資源,在失去北高加索油田之後,蘇聯只剩下南高加索油田巴庫,為此,巴依巴科夫又帶領巴庫油田的工人,甚至是老人、婦女、孩子,沒日沒夜的拚命生產石油。雖然蘇軍在戰爭之初遭受了恐怖的傷亡數字,但斯大林卻下令,不准許這一地區的任何一人蔘軍,全部投入到了生產石油之中。

1942年8月中旬,當德軍爬上了高加索山脈的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時,希特勒的機械化部隊由於得不到油料的供應,最終沒能越過高加索的山口,「藍色行動」最終也以德軍失敗而告終。

此後希特勒因為莫斯科的慘敗、列寧格勒久攻不下,現在進攻高加索油田的希望又遭破滅,他便惱羞成怒,集中兵力進攻以斯大林名字而命名的斯大林格勒,要將斯大林格勒從地圖上抹掉。

希特勒為奪取高加索油田的「藍色行動」,在人類史上史無前例的蘇德戰爭之中,看似只是一場局部戰役,但其結果卻左右了蘇德戰爭的結局。

眾所周知,德軍最終因為缺少燃油而沒能拿下高加索油田,最終因為缺少燃油而沒能拿下斯大林格勒,最終在斯大林格勒損失了蘇德戰場上四分之一的兵力,最終使斯大林格勒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最終導致希特勒輸掉了這場戰爭。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精品,全網20億次閱讀的優質文史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屠城三百座,論殺人數量,白起確實不如他
盤點中國古代七大特種部隊,誰才是你心中精銳的精銳?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