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州區圖書館:巴蜀版《四庫全書》收錄稀見文獻

安州區圖書館:巴蜀版《四庫全書》收錄稀見文獻

原標題:安州區圖書館:巴蜀版《四庫全書》收錄稀見文獻

安州區圖書館收藏的《函海》。

《函海》「說文篆韻譜」卷。

《函海》中關於李調元的記載。

《函海》中的《華陽國志》。楊樹攝(視覺四川)

掃碼觀看視頻講解「鎮館之寶」。

【古籍檔案】

《函海》


作者: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


版本:清道光五年刊刻版本


價值:收錄了從魏晉時期到清代,與巴蜀歷史、人文、民俗、地理、風貌、科技等各方面相關的文獻資料,堪稱巴蜀版《四庫全書》,其收錄中不乏十分稀見的珍貴文獻


近日,記者來到綿陽市安州區圖書館。這個有90餘年歷史的區縣級圖書館,幾經搬遷,卻保存下不少珍貴的古籍文獻。

據安州區圖書館副館長劉勇介紹,如今館藏古籍文獻共有近3萬冊,其中,包括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編輯刊刻的綜合性叢書《函海》。


2013年4月,這套160冊的《函海》完成了搶救性修復,如今可對外提供閱覽服務。這套叢書,包括大量蜀人的著述,其中不乏十分稀見的文獻。本報記者吳夢琳


因《四庫全書》編纂而成的《函海》


李調元出生於川北地區一個書香之家,聰明機智、記憶過人、勤奮好學,少年即中進士,酷愛讀書、抄書、藏書,詩書畫皆精通,李氏一家被譽為「一門四進士,兄弟三翰林」。李調元也與張問陶(船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調元是蜀中有名的藏書家,還對刊刻前人的著作極有興趣,22歲時就刻印了《李太白集》。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私刻叢書《函海》。《函海》的由來,其實跟《四庫全書》息息相關。清代乾隆年間,政府重新輯佚《永樂大典》並開啟編纂《四庫全書》,從全國各地徵調上萬種的古籍文獻。時任翰林院監司的李調元,也參與了編纂工作,得以借觀朝廷內府的藏書。「明末清初,很多記錄四川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書籍被損毀。」劉勇說,李調元在整理時,尤其注重與巴蜀有關或者由蜀人所作的文獻典籍,每逢遇到他都親自或者僱人抄錄下來。

在《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後,李調元將自己多年收集整理和記錄的典籍,編纂成冊,命名為《函海》。「函海」二字出自《漢書》:「函之如海,養之如春」,寓意為「如大海般包容萬物」。


《函海》初刻本共20函,在初刻完成後,李調元在自序中記錄其內容:書成,分為二十函。自第一至十,皆刻自漢而下以至唐宋元明著述未見之書;自十一至十四,皆專刻明升庵未見書;自十五至二十則附以拙刻,冀以仰質高明,名曰《函海》。


收錄大量巴蜀稀見文獻


初刻完成後,李調元離京返鄉,繼續《函海》的增刪和印製。在他辭世後,他的弟弟李鼎元、兒子李朝夔繼續進行修訂增補,大大補充了《函海》的內容和規模,尤其是李朝夔在補錄時,加入了父親的遺著,使《函海》著述更加完備。目前傳世的《函海》主要有清乾隆刻、嘉慶重校印、道光補刻、光緒刻等多個版本,安州區圖書館館藏的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刊刻的版本。

「館藏《函海》共收錄圖書158種,合編為40函、852卷。」劉勇介紹,從時間跨度上看,書中內容涉及魏晉六朝一直到清朝;從主題上看,第一部分主要為與巴蜀等相關的在歷史、考古、地理、農學、醫學、文學、方言、音韻、民俗、姓氏以及川劇、川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主要為楊慎的著述,第三部分主要為李調元本人的著述。「可以說,《函海》是清乾隆以前歷代四川學人的專輯總和,一本記錄古代巴蜀文化的百科全書。」


其中不乏一些稀見文獻,尤其是明代四川名人楊慎的文字音韻、筆記雜著等書。此外還有例如明代李實所著《蜀語》,這是中國第一部分地考證常言俗語的著作,這部書就目前所知,尚無單行本傳世,李調元在校訂之後收入《函海》方得以保存至今。


而《函海》中李調元自己的著述,內容也是十分豐富。其中一本《醒園錄》,全是與「吃」相關的,記錄了當時川菜中的煎、炒、蒸、煮、腌、酥、醬、熏等數十種製作方法,成為研究川菜的重要史料,李調元也有了「川菜之父」的美譽。


古籍修復重新煥發神采


安州區圖書館館藏《函海》,迄今近200年。根據安州區圖書館資料顯示,在上世紀30年代,還有不少讀者經常來借閱《函海》。蜀地氣候溫潤,蚊蟲較多,隨著歷史變遷,由於風化、霉蝕、蟲蝕等,脆弱的紙頁一度被損毀嚴重,不得不停止借閱。


2012年,當地政府投入50多萬元,委託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按照「原書原貌」,對其進行搶救修復。


劉勇告訴記者,通過那次修復,還得到了意外收穫——館藏《函海》原本不全,共159冊,缺了《古今諺》一冊。在修復中心幫助下,恰好在雅安市圖書館找到了《古今諺》一冊,便通過古籍再造的方式,補全叢書。


記者看到,修復完成的《函海》,封面全部經過重新裝幀。要修復一冊古籍,並不容易,包括配紙、染紙、分解粘連、修補、壓平、捶平、剪齊、裝訂等10多個環節,每一項都靠手工來完成。據了解,整套叢書經過約2年的時間才完成修復。


如今,這套叢書重新煥發神采,再次對外提供閱覽服務,讓更多人一覽這一文化瑰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在線綿陽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四川在線綿陽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