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俄羅斯人去少林學武術,被吐痰的遊客嚇跑了......

俄羅斯人去少林學武術,被吐痰的遊客嚇跑了......

原標題:俄羅斯人去少林學武術,被吐痰的遊客嚇跑了......


作為接壤的大國,俄羅斯和中國從不缺乏交流,但又似乎從未真正了解過對方,這一特質在蘇聯時期因共同的意識形態達到頂峰。一名在北京的俄羅斯人見面先聲明,他不喝酒、不打架、不認識俄羅斯小姐、不玩熊。文中的三名俄羅斯人都在中國生活多年,最後落腳北京。他們用熟練的中文接受了採訪,或多或少代表了不同時代俄羅斯人對中國的認識,也在中國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1.


「第一次去少林寺,一大堆人吃東西,


吐痰,買買買,我趕緊跑了。」


鮑立斯


俄羅斯莫斯科市


居合道老師(五段)


來中國二十二年


我是地道的莫斯科人,第六代。我小時候還分不清中國、日本、韓國的時候,就對亞洲特別有興趣。媽媽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我兩三歲的時候,有個日本人到我們家做客,我特別興奮,特別喜歡他,一直讓他陪我玩。


我媽懷孕的時候收到一份禮物,很小很美麗的一把亞洲刀,以前寫信時裁紙用的,樣子像中國的牛尾刀,她常常拿在手裡玩。我對劍感興趣,愛各種各樣的劍術,可能也與這個有關。


蘇聯的時候是不能練武術的,不過也有些關於武術的書,但大部分是傳奇故事。我們一些喜歡武術的人就偷偷去練空手道。當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武術這個詞,只知道有亞洲功夫,蘇聯時候有幾部經典電影里有空手道,小孩子就照著練。


當時蘇聯除了外交官和專業人員,很少人能出國,人們能看到的就是幾本講空手道的圖畫書,西方出的,已經是在胡說八道了,人們把書翻譯了,覺得這個東西應該這麼練。俄羅斯有一個空手道門派,全部是由俄羅斯人創造的,跟日本空手道沒有任何關係。很搞笑,現在看覺得好傻。


後來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解體了。俄羅斯電視台出了一檔節目,介紹全世界各個地方,其中有一部分介紹中國,介紹武術是什麼,有競技武術、比賽武術或者散打。還有電影片段,《少林寺》,就是李連杰、于海、於承惠的那部,就15分鐘。這個節目每周都重播,所有孩子都看過好幾遍。

那個時候俄羅斯人都知道少林寺是最厲害的,當時我想一到中國腦海里就會出現少林的和尚。所以我一來中國第一個就是去少林寺,到那邊一看,一大堆人,吃東西,吐痰,買買買,趕緊跑了。《少林寺》是個夢,很漂亮。



節目的最後,於承惠正好拿雙手劍,劍很長。於承惠說這不是傳下來的東西,是他自己創造的一個劍術門派,按照古老的劍譜、歷史,和他自己的功夫編出來的。當時不知道這些,我就迷這把劍。也不是覺得好看,也不是覺得實用,沒法說,我只有一個想法,這是我的。


我在大學裡學了中文,畢業後,大學安排我公費來中國學習,我就這麼來了中國。當時我想去北京,北京是首都,我也是首都人,還聽說於承惠在北京,就非要去北京不可。學校是政府分配的,我沒有選擇的權利,後來知道自己要去濟南。只好在地圖上找濟南,找了半天才找到。


到了濟南第二天,我一早6點鐘去公園找武術老師。我看見一個人拿著雙手劍,特別興奮,過去問可不可以學?他說不行,讓我跟那些老人打太極去。後來大學的武術老師說於承惠是他的好朋友,可以給我介紹。所以我就這麼碰到了於老師。我相信這是天意吧。


雙手劍很多動作和螳螂拳類似,我不想練螳螂拳,但是我老師說你要練雙手劍,必須學螳螂拳,我說那好吧,開始慢慢接觸螳螂拳。螳螂拳有傳統也有現代的,現代的就是于海做的那種怪怪的動作,象形的動作。但傳統的完全不一樣,像拳擊一樣。



我的故事很像江湖上的一些故事,由於螳螂拳招數很多,剛開始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後來一共認了三位師父。前兩位是山東的,一位是梅花螳螂拳師父,一位是六合螳螂拳師父。在山東龍口學六合的時候,我覺得那是真的武術,同以前接觸過的有很大區別,開始重新學,每個月至少去兩次,一次兩三天,有時候多一點。回來後的第一天,我說方言,大家都聽不懂。2000年我來北京,大家說我一口山東口音。最後一位師父是北京的洪志田,戳腳翻子的大師。現在回頭看,我碰到的師父、老師應該算世界上最好的。於承惠就不說了,螳螂拳的兩位師父,他們在煙台是第一和第二位,洪志田在戳腳翻子的故鄉保定蠡縣被稱為掌門人,只不過他不承認。


到現在西方對武術有很多誤解,武術是格鬥,但武術包含很多,所以它是一種文化。這些動作怎麼去做,怎麼去研究,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很難分開。舉個例子,我老師都給我說手、眼、身、法、步,五個字,身法是什麼,我十幾年以後才明白,也許是因為我笨,也許我太依賴西方的夢,所以花了這麼多時間才明白。


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學習中國武術最難的是理解師父說什麼。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外國人的不一樣,不是人不一樣,而是我們都有自己認識某種事物的方法,這個區別肯定存在。

研究拳譜非常難。我拿螳螂拳舉一個例子。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非常系統,ABCD、1234。必須有邏輯,前面和後面必須有連接,要不然從上往下或者從下往上。但是你看梅花太極螳螂拳的那些理論,十二字,另外還有十三打,還有八打八不打,還有七長八短,還有八剛十二柔。這些理論都說的是一件事、一種事物,怎麼變成一個系統,西方人不明白。


以前我試著把這些理論歸納起來,用西方的方式,開始覺得很牛,好像創造了一個武術系列,但是現在看來我還差得很遠。因為十二字、十三打、八打八不打這些都同時存在。西方人的思維是這個技術應該怎麼練,這個就是這個,那個就是那個。


我練雙手劍練了七八年,正好認識了一些人,有機會去練劍道。這個劍道是國際劍道,有國際劍道聯盟,叫FIK。一開始學劍道的時候馬上就把人贏了,感覺特別好,但是劍道也不是為了比賽拿第一名,劍道真正的意思是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看出兩個人的劍術或者功夫有多深。


我現在在天壇體育中心教居合道,居合道用的是真正的武士刀,劍道是從居合道發展出來的競技體育。很多人來學習這個,最開始看到的是很帥,但是到後來他是被這種真正能約束自己的東西所吸引。現在我們被工作約束,是不得不去做的,但在這個領域裡面,我們情願被它來約束,約束之後身體和精神得到好處。



居合道我試過放棄三次,我就想研究中國武術文化,而且我認為日本武道在世界上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第二,中國武術是我小時候的夢,我覺得這個厲害,要用自己的身體去試驗一下,是不是這麼回事。可能是天意,不知不覺我的居合道館就成立了,有了現在的發展,已經放棄不下,必須好好乾。但是我試著用中國的功夫去理解居合道,看我的功夫夠不夠達到居合道的要求。


去年我在微信上認識了一個生產安全劍的人,他說咱們試試,我們就拿出兩把劍在街頭打,覺得特別過癮,特別舒服。他因為賣安全劍認識好多人,就給我介紹,讓我去打,所以去年我有一種在江湖的感覺,他們在踢我的廠子,我跟他們打。不過當然不是這樣,這是一個很開心的交流過程。


我覺得武術會永遠存在的,因為它是一種文化,一種追求各方面完美的科學的東西。在西方,拳擊就是拳擊,泰拳就是泰拳,跆拳道就是跆拳道,觀眾只能欣賞,你練它,就能夠讓自己得到修行嗎?不一定。


2.


「唯一受不了跟老公回河北老家,

男女分桌吃飯,


而我是喜歡平等的人。」



尤莉婭


盧甘斯克州


(宣布獨立,未獲烏克蘭及國際社會承認)


職業學校俄語老師


來中國七年


高中畢業我17歲,我爸說中國發展很快,讓我學中文。剛剛開始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會,我、你、他、我們、你們、他們,這些記不住,第一個月就懵過去了。我不明白怎麼學,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沒有技巧和方法。兩三個月後,我的大學老師找我,說你再不好好學就讓你退學。


就是這句話,讓我特別生氣,使勁學了一個月,成績就上來了。大二的時候,學校有一個當交換生去中國學習的機會,說可以去海南,俄羅斯人很喜歡熱帶,在海灘邊上學中文,一定爽極了,然後我就試了一下,成功了。到了8月底,學校突然說跟海南大學沒有簽合同,去不了。我就哭了。然後說去一個湖南的什麼學校。

懷化市,媽呀,這是什麼地方呀!當時我就覺得壓力特別大,懷化,中國人都不知道。去了以後,我沒有後悔,我現在感覺外國人去學語言,就是要去小的地方。學校里只有五個俄羅斯人,三個是第一年去的,第二年去的就我們兩個人,作業和說話都是中文,逃不過,在那種情況下,不會說也得說出來了。


有挺多搞笑的事情,剛到了中國,感覺自己中文肯定沒問題。去了一個食堂吃飯,餓得不行,不會說西紅柿炒雞蛋,怎麼說人家都聽不懂。我們五個女孩都是點西紅柿炒雞蛋,人家一個都聽不懂。然後來了一個學生,中國人,我一個同學跟他用英文說我們要吃什麼,然後這個中國學生再跟那個賣飯的人說,那天的飯就搞定了。我們再來的時候,已經不問我們吃什麼了,直接就給我們西紅柿炒雞蛋。我們這樣吃了一個月。


畢業以後沒有工作,2009年時中國南方對俄語沒需求,包括上海也沒有機會,我就回老家盧甘斯克了。我在老家待了半年,感覺中文慢慢開始忘了,我覺得必須還得去中國,找個工作,不管做什麼事情。我爸也一直想讓我去大城市,因為他是莫斯科人,他一直覺得我必須得在大的城市發展,機會才多。父母給了我三千元人民幣,我拖個箱子就來到了北京,誰也不認識的那種。第一次來的時候才知道北京租房子還要押一付三,三千元錢完全不夠。


我對北京完全沒有概念,中介公司幫我在西直門找了間房,就那麼一張床,隔斷的那種,六平方米,我有半扇窗戶,另外半扇窗戶是別人的。我求了房東,然後押一付一,沒錢吃飯了,就吃點泡麵什麼的。


北京很大,人也不那麼熱情,打電話找工作,哪都拒絕,確實挺有壓力,但要是現在回家,父母可能會不讓我再來了。然後我去雅寶路,去每個店鋪問用不用翻譯。有一次一個人說我可以,明天來吧。我現在才知道,在北京找工作必須得要住近一點,如果遠你也不能說,你必須得說得近一點。我當時跟他說住在西直門,看他的臉色有點不對勁,但是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後來我回到家,準備好了上班,特別開心。然後他打電話說,你知道嗎?我們已經找了另外一個人,你可以不來了。我就哭了,在大街上。這樣的狀態差不多有兩周。


我第一個老闆是浙江的,我去面試,他覺得行,問什麼時候可以上班,我說隨時的,第二天就去了。這個管吃,以前早上沒有吃早餐的習慣,可瘦了,現在胖了,啥都吃。回到家得八九點,就看人多不多,多的話就十點才回家,躺下就睡覺,也沒有什麼其他時間。


從那時開始就慢慢地好了,我在雅寶路幹了半年,去了一家叫喀秋莎的培訓學校當俄語老師,後來又去當翻譯。離開學校後,學校就倒閉了,那麼大的學校,北京就好幾個分校。


斯大林的時候,我爺爺在克林姆林宮當警衛,打完仗後不需要那麼多人,國家派他去研究所,算是養老,這家研究所是研究戰鬥機的。後來我爸在研究所做工程師。


我和爸爸說爺爺這麼厲害,爸爸說如果打仗了他最慘,但是他要當兵,領導要保護他。我爸研究戰鬥機裡面的通訊設備,還說國家給他們一塊黃金,然後要從裡面摳出一塊東西什麼的。我說爸那你還行。


我爸沒有專門學過畫畫,但什麼都會畫,素描、水彩、油畫,那些名畫他看著就可以畫下來。我爺爺的爸爸是給教堂畫畫的,我爺爺上過美術學院。

後來爸爸去基輔出差,基輔有一個製造飛機的工廠,因為是保密工作,國家讓他把戶口從莫斯科轉到盧甘斯克。工作完了爸爸要回莫斯科,出了一個政策,不讓落戶莫斯科了,就像北京一樣。他在莫斯科有父母、妹妹,也有房子,根據房子也可以給他落戶,但房子的面積只適合三個人住,不能加進第四個人了,找了很多當官的都沒辦法,那兩三年特別嚴。


他一直不喜歡我們這個地方,因為他從大地方來的,然後就認識我媽了,沒辦法了。我媽也來自俄羅斯的一個省會,靠近烏克蘭,不過那邊比較貧窮,我媽的姐妹在盧甘斯克找到了工作,這裡有工廠、商店,那個時候在蘇聯很多東西用錢買不到,盧甘斯克什麼都有。她們就從俄羅斯到了烏克蘭,當時還屬於蘇聯,認識了我爸,後來就有了我。蘇聯解體後,就回不去了。


蘇聯沒了以後特別慘,沒飯吃。每天都上班,不給錢,就幫你交個水電費,有工作就不錯了。後來我爸開始修電視,人都沒錢,買不起新電視了,修一修還能用,現在的平板電視也可以修。我爸年紀大了以後覺得盧甘斯克還行,安靜,節奏慢,空氣好。


後來打仗了,盧甘斯克70%是俄羅斯人,不想歸烏克蘭管,俄羅斯支持我們。盧甘斯克現在屬於共和國,獨立了,雖然沒人承認,但是我們承認就行了。爸爸媽媽不怎麼跟我講到底他們經歷過什麼事情。打的時候都是大半夜三四點,大家休息的時候,突然飛機就來了,警報讓你下樓,我爸媽住十樓,不能用電梯,真是折磨死了。


他們去俄羅斯躲過一段時間,年齡大了也不想在別的地方住,去了幾個月,待不下去就又回去了。每次回家一有什麼聲音我都特別害怕,怕是不是又打仗了。以前看見人拿著槍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要你一出門,就能看到好幾個人拿著大槍,也不穿制服,分不出來是烏克蘭人還是俄羅斯人,特別不舒服,感覺自己做錯什麼事情,馬上就開槍的那種。


我一直在中國,我媽說是一個好的選擇,起碼不用擔心我,他們年齡已經大了,打就打吧,反正我安全,他們很知足。很多中國人說,為什麼他們不過來?其實有機會,但是他們語言不通,就不怎麼想來。2015年下半年我們那裡不打了,到現在已經完全停下來。但是感覺盧甘斯克不是那個地方了。


俄羅斯幫我們,烏克蘭就不給我們錢,現在我們用的錢是俄羅斯盧布,食物什麼的烏克蘭也不給我們,只能從俄羅斯進過來。


烏克蘭人不喜歡我們,雖然我們是一個國家。我去烏克蘭西部,外國人說俄語,他們特別熱情,也能聽懂,我們有時候說俄語,他們裝聽不懂,說烏克蘭語,他們能聽出我們不是純烏克蘭人,就是那種看不起的感覺。


西邊的烏克蘭人也不是純的,他們有很多民族,像波蘭人就有很多,都帶著家鄉的口音。我們和他們之間有一條第聶伯河,打仗的時候那就是邊界,經常被佔領。我們是俄羅斯人,工作也去俄羅斯,西部的烏克蘭人去歐洲的比較多,坐大巴幾個小時就到了,所以他們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跟我們是有差異的。


烏克蘭人說因為斯大林,很多烏克蘭人死了,其實斯大林對俄羅斯人也這樣,很多俄羅斯人也死了,就看你怎麼說了,其實沒有什麼不一樣。

我現在也不願意去俄羅斯,特別是偏遠東的地方,感覺有些人太愛國了,太可怕了。因為俄羅斯太大,莫斯科在歐洲還能控制住,遠東那些地方控制不住,必須得有個思想工作,才能控制住自己的人。莫斯科也特別讓人不舒服。我老家的機場不能用了,回家必須經過莫斯科。有一次我和老公回盧甘斯克,他在烏克蘭上過學,簽證是學生簽證,俄羅斯海關故意快速地用俄語問他幹嘛來俄羅斯,他說是旅遊。那人問他之前在烏克蘭幹什麼,他說上學。他說你真的是上學嗎?感覺很不客氣。知道我倆是夫妻,輪到我就不讓我過,把我護照扣下來。我們就沒趕上下一班飛機,後來把護照還給我了,也沒什麼事,就是卡你。中國有很多外來文化,出國的人也很多,但你們保留了自己的文化,我覺得挺好的。我剛來的時候,只能接受,不能對比,真的去接受了,也沒感覺太大區別,因為我們都是蘇聯那種模式過來的,教育有一點像,人的思維也不覺得太有差異。


肯定還是有中國人把我當外國人看,但是我沒有什麼特別深的感受,因為我盡量按照你們的思路辦事。我覺得到了哪個國家,你不能帶著自己的文化去要求別人,必須得適應對方的文化,去理解對方。但是外國人還是一個外國人,應該是這樣的。


我覺得中國菜好吃,有地溝油,那沒辦法,菜是各種各樣的,回烏克蘭以後,我覺得菜一個月就沒得吃了,就那麼幾樣。我可能是個吃貨,但是我覺得你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必須吃人家吃的那些東西,才能適應人家的思路,融入到這個國家。


唯一受不了的是回我老公老家,河北邯鄲的農村,男的跟男的吃飯,女的跟女的吃飯,我是那種喜歡平等的人,你們的妻子可能不掙錢,我是掙錢的。我老公說不是因為看不起你,是因為人多坐不下,但我還是受不了。後來我也不表現出來不喜歡,過去就算了。


我們現在也不打算要孩子,我老公的弟弟已經有孩子了,我們的壓力沒那麼大。現在回盧甘斯克,看到中文會哭,到現在我也解釋不明白,我老公說我可能上輩子就是個中國人。可能也是吧。去年8月份回家的時候,我第一班飛機晚點了,過俄羅斯海關要排隊,我特別著急,我不找俄羅斯人,專門找中國人,跟他們說,不好意思,我這是乘第二班飛機,現在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箱子還得取出來,中國人說去吧去吧,特別熱情。我覺得這就是我的老鄉。


3.


「華為和小米在俄羅斯特別火,


但是小米薪水不高,


今日頭條很不錯,


我是他們的第一個俄羅斯員工。」


古麗娜


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


短視頻公司職員


來中國兩年


最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因為不想去離學校很遠的地方,朋友給我介紹了快手,他之前在那邊實習過。快手的俄語版需要俄羅斯人,這是去年,2016年和2017年都是快手最火的時候,現在應該是抖音比較火。


我之前聽說在中國用快手的很多是窮人,上傳一些奇怪的視頻什麼的,但在俄羅斯,基本上都是大城市裡面的人用快手,農村的人不會用,農村人的手機特別不好,連視頻都不能看,也沒有網路。快手現在也沒有那種視頻了,變得和抖音差不多。快手現在在俄羅斯特別火,但還不能直播,也就不能賺錢。


我負責做內容。剛開始的時候審核視頻、舉報,給拍客做翻譯,還在社交網站和Instagram找一些俄羅斯網紅,希望他們在快手上開賬號,想一想可以做什麼活動。俄羅斯網紅和中國網紅差不多,像唱歌跳舞什麼的。我去快手之前對網紅一竅不通,只是喜歡拍視頻,也不知道做這件事情可以掙很多錢。


就在一年多以前,俄羅斯人還不怎麼喜歡玩App,像快手、抖音這樣的短視頻App在俄羅斯還不是那麼火,年輕人喜歡看電視,有時候在報紙上讀新聞。現在也會,但是不那麼多了。


進入快手以後,我最驚訝的是周六、周日去上班的人特別多,而且可能一直上到晚上八九點,有些人大概晚上十二點下班。在俄羅斯,你從早上八點或者九點上班,然後六點都下班了,沒有人加班。快手的人也不是為了多掙點錢,這種是不算加班的,一天有一天的工資,晚下班不會算加班費。可能互聯網公司是這樣,國家企業我不知道,但我要去的今日頭條是這樣的。

中國人太努力了,他們從小就很努力,努力學習,特別忙。俄羅斯人特別懶,什麼都不想做,比如一畢業就找份工作不換了,他們覺得沒有什麼目標。


我有點不一樣,我喜歡特別忙,我覺得要是喜歡這份工作,可以花很多時間,加班也沒問題。像今年,我一邊上大學,一邊實習,學音樂,還參加了很多社團和留學生的活動,最後一年在大學都沒有怎麼在宿舍待著。有時候也可以整天都在宿舍躺著看電視劇。我在聖彼得堡上大學的時候看《愛情公寓》,那是我看的第一部中國的電視劇,聽不懂,堅持。


我爸爸在家鄉最大的橡膠廠工作,媽媽一直待在家裡養我和哥哥,這種情況在俄羅斯不多,很多俄羅斯女人都是要上班的,俄羅斯工資不高,大城市工資有四千人民幣,退休金只有一千人民幣,所以只有丈夫一個人工作的話,可能養不起家人。所以我媽媽有時間養我們,對我的教育比較嚴格。


大概從四歲開始學體操,然後學語言,像英語、德語,小學的時候,他們讓我去一個舞蹈學院學彈鋼琴。大三的時候,我交換來中國留學,突然感覺特別閑,可以學其他東西,我開始學韓文。現在英語還比較熟,還有俄語和達吉斯坦語,這兩個都算我的母語,德語很長時間沒有複習過,很多都忘記了。


我當時特別喜歡韓國,打算大四之韓國讀研,到最後還是選擇來北京。首先因為我韓文不太好,去那邊可能會特別辛苦,而且我覺得在那邊工作很難,在中國這邊簡單。


我爸爸建議我去學中文,因為學中文之後可以去中國發展,可以找好的工作,有前途。但他們還是聽我的,我自己去網上查了,看了很多博客,比如說學中文可以找什麼工作,學日語怎麼樣。當時報考中文專業的人多,競爭特別激烈,我決定選擇競爭更激烈的。



來中國之前,我對中國沒有什麼了解,以為來這邊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房子,像故宮那樣,以為全部是那種的。我認為中國不怎麼發達,很落後的一個國家。像我爸爸那樣看法的人不多,很多俄羅斯人對中國的認識和我差不多,可能是因為爸爸在橡膠廠和中國人合作過。當時我選擇學中文,很多人都很吃驚,說你瘋了嗎?


大概四年之前,很多媒體都開始講中國,所以現在可能很多人又認為中國是一個特別發達的國家。


來中國以後,我特別吃驚老年人在廣場上跳舞,或者練功夫,在俄羅斯,老年人基本都待在家裡看電視,不怎麼出門,如果他們上廣場上跳舞,其他人會以為他是瘋子。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每個國家都差不多,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異,可能就是性格方面有點差異。


我的爺爺和姥爺都是黨員,他們給我講過蘇聯的事,蘇聯是一個特彆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教育特別好,很多人尊敬老師、努力學習,像現在的中國人。但同時又很落後,超市裡什麼都沒有,所有人都穿一樣的衣服。像我爺爺奶奶,很喜歡那個時代,爸爸媽媽喜歡現在,因為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東西。


現在俄羅斯人已經沒有那種自豪感了,如果有機會,俄羅斯的年輕人最想去美國,或者歐洲。俄羅斯人不喜歡美國政府,但對美國的生活還是喜歡,覺得那邊工資很高,生活很方便。也可能是偏見。我覺得很多中國人都特別愛國,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文化,對自己的歷史更自豪。


我計劃先在短視頻公司試兩年,再去別的地方,目前還是短視頻比較好。也許以後可以去華為、小米,華為和小米在俄羅斯特別火。但是小米的薪水不高,這次也沒有去那邊。今日頭條很不錯,我是他們的第一個俄羅斯員工。


我在快手上有一個賬號,發過一些我家狗狗的視頻,我還和朋友發過一個老外說中文繞口令的視頻,有一萬多點擊量。抖音上我沒有發過視頻,只關注了一個人,他是《愛情公寓》里的男主角。


我和很多俄羅斯朋友聊過,因為我們是外國人,在中國工作有很多限制,中國人更願意把領導崗位讓給本地人,但這個不意味著外籍員工完全沒有晉陞和成長空間,還是要看個人能力,只是這個空間肯定沒有本地人那麼大,無論我們工作多麼努力,可能永遠不會在中國的公司擔任很高的職務。


攝影:王曉東、朱英豪


採訪、撰文:Sean


編輯:陳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LLEMEN睿士 的精彩文章:

長得時髦的男人,都是什麼樣?
日本和尚的狗血生活實錄

TAG:ELLEMEN睿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