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微博上有一個段子:

「媽媽勸我不要再抽煙喝酒了,不然體檢的時候一定會查出病來的。聽從了媽媽的話,我就再也沒去體檢過。」

面對體檢時的這種「鴕鳥心態」,戳中了不少人:

「沒事絕對不體檢,就怕一檢查全身都是病。」

前不久,綜藝《我家那小子》里,嘉賓武藝因為甲溝炎去修腳,技師說他脾胃不和,身體呈現亞健康狀態。

回家後武藝有點後怕,糾結了很久,才下定決心預約了體檢,距離上一次體檢,已經過去了五年。

結果顯示,1990年出生的他,已經患有眼結石、輕微脂肪肝……

屏幕外的嘉賓看著不敢相信:他才那麼小就有脂肪肝?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李維嘉感嘆說:體檢是真的挺可怕的。

尤其是一些眼看中年就要來臨的人,一邊要應付忙碌的工作,另一邊漸漸需要接過家庭的重擔。

剛畢業的年輕人們可以一個不開心就辭職,自己卻必須要考慮「上有老下有小」。

一旦身體出現問題,誰來支撐一切的局面?

所以哪怕明明知道身體可能已經出問題了,也必須「咬牙熬著」。

接過那一張判斷檢查自己是不是健康的A4紙,卻連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比起單身、脫髮和貧窮,收到體檢報告單的這一刻,也許才真正讓人恐懼。

1

從前把體檢當兒戲

現在把體檢當猛獸


從前,體檢只不過是走走流程,大家心裡明白,自己的生活方式足夠健康,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但現在,大家心知肚明的是,「我這個生活方式,身體一定有什麼指標不在正常範圍內。」

長期忙碌,在辦公桌旁一坐就是是一整天,根本沒有時間運動。

熬夜幾乎成為生活常態。

飲食也不講究營養和均衡了,能每天按時吃上飯都是奢望。

心理上也常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顯示,73.6%的城鎮居民心理呈現亞健康狀態。

許多以前五六十歲才會得的病,都紛紛找上了年輕人。

江蘇省人民醫院一位張醫生在接受採訪時回憶說,2018年春節期間,他參加了三起危重腦卒中患者會診。

三人之中最年輕的患者僅有28歲,病情卻最為嚴重,最終搶救無效去世。

同一天還有兩位三十多歲的患者,因為之前就患有高血壓,且沒有規範治療,加上腦出血量大,陷入植物人狀態。

而幾十年前,腦卒中主要發病年齡,集中在六十五歲。

連續九年發布的《北京健康白皮書》顯示,疾病年輕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等「老年慢性病」,已經逐漸纏上了31到40歲的男性。

僅在2011年,超過六成青壯年北京市民有血脂異常狀況,重性精神疾病新增患者,有8成是中青年。

可是,即使心裡比誰都明白「我該去檢查一下了」,不願「勇敢面對」的人還是很多。

一邊恐懼,一邊安慰自己「我不會那麼倒霉的」,視體檢為「洪水猛獸」。

因為誰也不知道,那張薄薄的報告單上,會不會出現自己無力承擔的結果。

2


只要沒有倒下

就得堅持到底


2017年5月中旬,浙江杭州一名28歲的女孩在夜裡猝死,而前兩周,她才剛過拍完婚紗照。

她生前的最後一條朋友圈是:「我燒糊塗了。」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來源:新京報

據家人透露,女孩是杭州一家公司的經理,年輕有為,但是忙碌辛苦。

長時間以來,她的工作壓力很大,作息不規律。

死亡前的一段時間,因為忙著結婚的事情,想買房買車,她工作就更加拚命。

更加煩心的是,家中父母的贍養費、弟弟的學費,都需要她的支持。

多重壓力下,本來已經透支的身體,早已不堪重負。

近幾年,「加班猝死」的案例越來越多,互聯網、媒體、醫療等都成了「高危行業」。

每次出現這樣的新聞,總能引來一陣唏噓。

有些人會默默在心裡告誡自己:別整天熬夜加班了、別天天吃垃圾食品了……

但絕大多數時候,告誡都只能是告誡,做不做得到,自己「心裡有數」。

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該休息了,只是不能停下。

2010年,《經濟學人》雜誌用「三明治一代」形容亞洲地區的中年人。

如同被包夾的三明治一樣,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依靠自己的工作支撐家庭,壓力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

有調查顯示,有97.48%的中年人覺得自己累。

但是累也要撐著,否則誰來養家?

都怕身體會垮掉,所以寧願粉飾太平,自欺欺人,想盡辦法「夾縫裡求生存」地養生,也堅決不肯邁進體檢中心一步。

3

靠養生「垂死掙扎」

也堅決「知錯不改」


90後的動蕩不安,在養生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方面,是源於無法抗拒的生活壓力,一方面,是源於被生活逼得越來越懈怠的情緒。

炸雞啤酒雖然不健康,但往往能在忙碌一天後帶來味覺上的粗暴快感;

熬夜刷劇雖然危害巨大,卻能讓人有效地在短時間內擺脫失意的情緒。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一邊熬夜一邊泡腳,一邊喝啤酒一邊加枸杞,一邊吃快餐一邊啃阿膠……

「朋克養生」在90後群體中,已經變得越來越流行。

《2017年度健康消費報告》顯示,30歲以下的健康消費人群佔比已經超過50%。

也就是說,90後是健康消費的主力軍。

在所有健康產品中,即食保健品的購買人數增長明顯,90後在這類產品上的購買力與80後的相比,差距已經很小。

最受歡迎的保健品還是人盡皆知的那幾樣:阿膠、枸杞和紅棗。

這些在養生雞湯文里頻頻出現的「中老年必備補品」,曾被無數90後嫌棄過。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來源:《2017年度健康消費報告》

但如今,就連曾無比反感的養生雞湯文,也躺在了不少人的微信收藏里。

除了買保健品,健身在90後群體中也變得越來越流行。

數據表明,健身app的用戶里有超過一半的人年齡不滿30歲。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來源:速途研究院

面對健康危機,90後們憂心忡忡,有顆想要好好養生的心。

但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在養生這條路上,人又彷彿很難做到認真。

有超過一半的90後作息不健康,習慣於熬夜和晚睡。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喜歡買保健品,也喜歡買重油重辣的即食火鍋。

90後的第一次人生危機,來自一張A4紙


這種勤勤懇懇的「養生」收到的實際效果,大概是心理上的安慰。

一邊精緻養生,一邊持續作死,說的正是他們。

4


張弛有度

才是生活


電影《美國動物》的末尾,主人公之一的沃倫有一段獨白:

「在你的一生中,別人都在告訴你,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你是特別的,甚至你還能列舉出一些事來證明你的特別。但那些事都是毫無意義的。你其實並不那麼特別。

對於疾病,許多人總是習慣了抱著僥倖心理,總覺得自己會是個例外。

因為相比絕大多數人來說,患病、猝死都是少數。

所以「心安理得」地透支自己的身體。

可是,那些少數離我們從來都很近:

一位28歲的外企小伙,值班兩天後突發心絞痛猝死。同事說他每周連上兩個夜班,檢查發現他血管是別人兩倍粗。

長沙一位計程車司機,兒子剛剛九個月,因為拚命接單,整日早出晚歸,在自己的出租屋中猝死。

「年輕時,用身體換錢;中年後,用錢換健康。」

這不是段子,而是許多人的真實生活。

但病入膏肓時,會不會為年輕時的「肆無忌憚」和「自欺欺人」而後悔呢?

知名演員李雪健,曾經患過鼻咽癌,經歷了極其痛苦的治療過程後,痊癒後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完美的人生是不可能有的,但只要活著,就是美麗的,所以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李開復也曾是一個「鐵人」:每天睡四個小時,整天靠咖啡「續命」,郵件必須在很快時間內回復……

長久下來,他患上癌症。

病中的他感嘆:生病了才知道,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健康。

人這一輩子,會做許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有的尚能挽救,有的卻註定無法回頭更改。

體檢,其實就是給你一個回頭的機會:早點發現不對勁,早點改正生活習慣;

工作再繁忙,提高效率,或者求助同事,總能為自己多爭取一些休息的時間。

該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該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張弛有度的生活才最穩定。

至於情緒和衝動,也可以慢慢學會克制,或者用其它方式更加深入地緩解。

與其把活著的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吃好每一頓飯,增加運動時間,保證睡眠。

給文章點個贊,對過去的自己說句抱歉。往後的日子裡,好好照顧自己。

這麼和男生聊天,他更容易心動

TAG: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