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東西丟三落四,說話轉眼就忘……健忘原因多,辨證才好治

東西丟三落四,說話轉眼就忘……健忘原因多,辨證才好治

悅讀中醫

只做中醫精品閱讀

小編導讀

書上說:「健忘是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繫病證之一,隨著老年社會的到來,發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因而本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老年人才健忘嗎??小編明明覺得身邊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顯現出健忘的徵兆了呢!大家都覺得,健忘的病因在腦,然而,從中醫上看,其實有多種因素都會引起此癥狀。一起來看今天的文章吧。

健忘是由於心脾腎虛損,氣血陰津不足為主,亦有因氣滯血瘀、痰濁上擾而成者,以記憶力減退、遇事善忘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

《太平聖惠方》曰:「夫心者,精神之本,意智之根。氣濁則神亂,神亂則血脈不榮,精神離散,故令心智不利而健忘也。」《聖濟總錄》亦曰:「健忘之病,本於心虛,血氣衰少,精神昏憒,故志動亂而多忘也……心傷則喜忘。」而在《聖濟總錄》後,「健忘」作為病名一直沿用至今。

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云:「心不下交於腎,則火亂其神明,腎不上交於心,精氣伏而不用。火居上則因而生痰,水居下則因而生燥,擾擾紜紜,昏而不寧。故補腎而使之時上,養心而使之善下,則神氣清明,志意常治而何健忘之有。」亦如汪昂於《類證治裁》中云:「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腎,使心之神明下通於腎,腎之精華上升於腦。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神定氣清,自鮮遺忘之失。」

健忘相當於西醫學的輕度認知障礙。西醫學其他疾病如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腦萎縮、中毒、腦外傷、顱內感染等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為主症的疾病也可參照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健忘的產生可以由多種因素導致。本病病位在腦,屬神之病變,與心脾肝腎功能失調、氣血陰精不足有關,亦與氣滯血瘀、痰濁上擾有關。前者為主,後者亦不可忽視。在《黃帝內經》中「神」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含 守義:一指自然界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二指人體生命活動現象的概括,三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如《靈樞,本神》云:「生之來者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因此,健忘當屬於《黃帝內經》中所述神的上述第三個含義的病變,即與多臟腑有關。

辨證論治

01

心脾不足

[癥狀]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納獃氣短,面色不華,頭暈,多思善慮。舌淡,脈細弱。

[治法]補益心脾。

[方葯]歸脾湯。

白朮,茯神,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蔘,木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

[臨床應用]若血虛較甚,面色無華、頭暈心悸者,加熟地黃、阿膠等加強補血之功;若少腹冷痛、四肢不溫者,加艾葉炭、炮姜炭以溫經;口乾舌燥、虛熱盜汗者,加生地黃、阿膠珠、棕櫚炭等以清熱養陰。

2

腎精虧耗

3

痰濁阻滯

[癥狀]健忘,頭暈,嗜卧,胸脘痞悶,嘔惡,痰多。舌苔膩,脈滑。

[治法]化痰開竅。

[方葯]溫膽湯。

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竹茹,枳實,生薑,大棗。

[臨床應用]常加石菖蒲化濁開竅;心神不寧見虛煩不眠較重者,加重茯苓用量,加酸棗仁、遠志、石菖蒲;熱邪偏重見口苦心煩、舌苔黃膩、脈滑數者,加黃連;兼濕熱留滯三焦見寒熱起伏、胸痞腹脹、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者,加藿香、茵陳、通草;痰濁中阻、肝胃氣逆見眩暈嘔惡者,加菊花、僵蠶;痰濁壅盛、肝風上旋者,加鬱金、石菖蒲以滌痰開竅,或加全蠍、鉤藤以息風止痙。

4

瘀血痹阻

[癥狀]健忘,言語遲緩,神思遲鈍,面唇暗紅。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

[治法]化瘀開竅。

[方葯]血府逐瘀湯。

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桔梗,枳殼,甘草,當歸,生地黃。

[臨床應用]若胸中瘀痛甚者,加乳香、沒藥活血止痛;兼青紫腫痛者,加青皮、香附行氣止痛;兼氣滯胸悶者,加瓜萎、薤白以理氣寬胸;血瘀經閉、痛經者,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澤蘭以活血調經止痛;脅下有血瘀痞塊者,加鬱金、丹參以活血消癥化積;瘀熱甚者,重用生地黃、赤芍,加牡丹皮以涼血退熱;頭部瘀痛者,加麝香、老蔥辛散上行,通竅止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每天喝杯它!藥費不用花!潤肺止咳,舒坦一整個秋天~
奇!這些是什麼中藥?來說一說《金匱要略》里那些陌生的藥物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