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漫遊台北,解讀屬於這座城市的密語

漫遊台北,解讀屬於這座城市的密語

沒想到,已經是第16次來台灣了,要是沒人問我次數還真記不起來了,閩南語里有一句話形容經常去叫「拐灶腳」,十分貼切,有在大陸的台灣朋友說我回得比他們都勤。以前去是為了小時候的記憶,我在朋友圈裡貼了瓶豐年果糖,就有一群同學和我一起唱「豐年果糖是好糖~~~」。第一次去台灣,最得意的就是可以和朋友們炫耀看到了《康熙來了》的首播,懷念陪伴我們成長的老三台,還有那些動畫片、廣告和八點檔。當年,我們可是坐在家裡就能看《還珠格格》的首播呢~(好像暴露年齡了……)

最近幾次來台灣,則是為了那份久違的鄉情,當廈門的大街小巷充斥著各種口味的普通話時,土生土長的我感覺台灣似乎更有家鄉的感覺。同樣的食物,同樣的語言,我們甚至擁有同樣的信仰,這份鄉情是眼前這條長長的海峽隔不開的。由於歷史原因,從第一次自由行開始,我就發現兩岸彼此之間有許多誤解,直至今天,還有台灣人疑惑為什麼福建閩南人會說台語,而作為旅行者的我們,在感受當地民俗風情的同時,也自動成為了聯繫兩岸的紐帶,多把大陸的優勢宣傳給台灣民眾,也把台灣人的熱情、謙恭有禮和好服務告訴大陸的朋友,所有人都有權利知道真相。

我個人非常認同之前廣為流傳的那句話:「台灣最美麗的是人」,所以,這次的遊記將會以記錄人文為主,告訴大家我在台北真實的旅行體驗。

先來些乾貨吧!解答大家對台灣旅遊的疑惑,比起之前的遊記會有更多UPDATE哦!

Q1:怎麼去台灣?需要辦理什麼證件?

A:必須要強調,拿護照和港澳通行證都是去不了台灣的!

要去台灣,不管是跟團還是自由行,都需要先去戶籍地的出入境中心先辦理往來台灣通行證,以前是粉色的本子,現在和往來港澳通行證一樣,改成了類似身份證的卡片,方便不少,不需要擔心本子蓋完還要換了。

獲得大陸許可之後,還需要獲得台灣方面的許可,也就是辦理入台證,可以聯繫台灣達人客服辦理哦,一張入台證差不多A4紙大小,分單次和多次,如果一年內去過台灣2次或以上,就可以辦理多次入台證。

Q2:非自由行城市想去台灣玩,是否一定要跟團?

A:不一定哦。

Q3:往返台灣機票怎麼買最划算?

A:大陸直飛台灣的機票經常有特價,據我觀察,常年都在1000-2000左右,雖然比不上小三通划算,但對於不想折騰的旅客來說,直飛是最好的選擇,這次從上海搭長榮航空的班機前往台北,各項服務都很不錯,餐點也非常好吃,是很難得可以全部吃光的飛機餐,餐後還可以吃到哈根達斯冰淇淋!飛機航行期間提供WIFI和免稅商品的售賣,如果送餐時間旅客在休息,空服人員也不會特別打擾,非常貼心。

Q4:想上網怎麼辦?是開通漫遊?買當地卡?還是租WIFI?

A:這幾種選擇我都試過了,還是要看自己需求的。

Q5:去台灣,要怎麼安排住宿?

A:我是從來過台灣才開始對住宿有要求的,可見他們的住宿確實不錯,我覺得按人數和喜好來安排住宿比較合理。如果是單人或雙人出行,青旅和商旅是首選,台灣的青旅受日本的影響,做得非常好,注重私密性,也鼓勵互動。商旅則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像是開在鬧市區里的精品旅館,如果多人住宿則可以考慮特色民宿,不少景區內的民宿和度假村環境都非常好。

台北商旅

裝潢時尚典雅,令人難忘,據說牆上掛的老照片都來自於老闆的拍攝和收集,由於是商旅,有好幾間會客廳,彼此都有區隔,私密性很好。入住時,我發現了許多貼心用心之處,比如房卡是和悠遊卡公司合作的,除了可以開房門還能當交通卡購物卡;一進房間就能見到寫有自己名字的卡片;酒櫃里水壺已經燒好,打開就能喝;衛生間里的置物盒裡有棉簽、化妝棉、牙線,甚至還有創可貼;抽屜里還有各種文具,以備不時之需;洗護套裝都是精選過的,套房和普通房間品牌不同,但都非常好用;房間里的物品都是以百寶箱的形式存放,確保最大的使用空間,認真探索,就能發現更多驚喜。每天下午台北商旅的1樓會有供住客使用的酒會,每天的早餐都是由自助和單點組合呈現,餐品精緻豐富,一周一換的菜單也能給客人帶來更多新鮮感。

台灣青旅

這家台灣青旅在我住過的青年旅舍or膠囊酒店裡可以算得上是相當優異了,不僅環境舒適,床頭櫃可以放行李,床邊上有過道可以通過,在雅房裡還有電視,而且幾乎每天都會舉辦活動促進社交,主打音樂技能交換,可以用表演來換取住宿機會~公區還有一部分被打造成小型吧台,有專業調酒師來為你調酒聽故事~近期還會有獨立電影的展示。順便說一嘴,他們家的檸檬茶真是太!好!喝!了!強烈建議為了檸檬茶來這裡住一晚,說不定你在check out之後還想再來一杯~

士林Mono"tel

這家位於士林夜市附近的Mono"tel是一家注重並鼓勵社交的青旅,以鳥和巢為主題,一進門就可以看到桌上擺著許多free tour,可以和其他住客一起全方位了解台北!公區設計得很漂亮,也很大氣,還有免費酒水可以喝。房間里是拉簾式的床位,可以住多人間,也可以和幾個好友過來合住,重溫宿舍時光。洗漱衛浴分離,設計貼心方便,牆上掛的是客人的照片,無論哪個房間床位都沒有電視,就是為了請大家多出來走走,認識一下新的朋友!

Q6:在台灣吃美食最好去夜市?

A:去過這麼多次台灣,我並不覺得最好吃的都在夜市,而且台灣夜市賣的其實大多不是小吃,夜市裡上檔的主要是夜宵,所以煎炸烤的特別多,很難體現台灣美食的精粹。日前米其林出了台北專輯,裡面推薦了很多品質優異的餐廳,這幾天吃了好幾家米其林,重點放在台菜,也有夜市,全都實至名歸,在好吃、地道、環境各方面都表現得很好。後續遊記會有美食部分的專區,請特別關注一下。

Q7:去台灣旅行,怎麼買景點門票和交通最划算?

A:個人還是最愛悠遊卡,好多地方都可以用,不只是公共交通,便利店,葯妝店,甚至餐廳都可以刷悠遊卡,我覺得悠遊卡就是台灣的移動支付!然後就是觀光局新出的各地好玩卡,因為這次主要玩台北新北和基隆,就買了北北基好玩卡,有1-3日卡,在有效期內不僅可以免費坐我最愛的「台灣好行」逛遍該區,多個熱門景點都有免票,還有免排隊哦!更棒的是很多商戶都有優惠折扣,點水樓的小籠包買一贈一,真心划算!桃園機場往返市區現在已經通捷運了,160元台幣快速到市中心台北車站,比起以前要排隊等大巴方便多了!

Q8:從台灣帶手信要買什麼?

A:說起手信和包裝,比如大家都喜歡帶的鳳梨酥和牛軋糖,還有當地特色的牛舌餅、麻糍、果糖、麵筋、脆筍,剝皮辣椒和醬瓜都很值得帶(全是我愛吃的)。另外台灣的面膜也很好,價格實惠效果不錯,廣源良菜瓜水算是保養品特產,值得買回來一試。我本人覺得最特色的還是台灣的文創產品,既然是手信,就要帶TB上買不到或者差價大的,特色音樂盒,冰箱貼,明信片,環保餐具,創意玩具等等都是在大陸很難發掘到的好東西。當然,如果不嫌重,台灣的書籍也是值得買的手信,裝幀設計都比大陸要好看得多。

我和這次一起出行的小夥伴們

第一頁:城市記憶

懷舊之餘,更重創新

台北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城市,有許多不同的面孔,之前來台北,去的都是旅行指南里的景點或是當地朋友推薦的一些有趣的地方,後面也常常在攻略遊記里看到,但寶藏岩,確實就像一個城市裡隱藏的寶藏,要慢慢逛,仔細發現,才能發現她珍貴的部分。

超愛滿煎糕(廈門的叫法)!在馬來西亞和台灣都看到了家鄉的食物!非常開心!

寶藏岩本指的是新店溪旁一處佛教山寺,現在是台北市定古迹,而寶藏岩國際藝術村則是由圍繞這座山寺的違建民居組成的。1960 年以後,駐守當地的老兵、退役的軍人、弱勢族群紛紛進駐,依山建起了大量違章建築;這些被稱為「眷村」的建築層疊不一,交錯密布,1980 年代竟達到4公頃、200 多戶的規模。儘管外觀上不整齊美觀,不過也因此形成另一種獨特的風格。目前已由藝術團隊進駐,2006年,《紐約時報》將寶藏岩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當時的全世界最高樓台北101大樓齊名。

到達寶藏岩的時候,天色烏雲密布,有種快要下雨的肅殺之氣,和這些牆面斑駁的老房舍倒是挺相配。從捷運公館站出來,一路牆面上都是藝術家的彩繪,還鑲嵌了一些用廢料製成的藝術品。這些老房子其實和大陸60-80年代的房子很相似,有些獨特的窗花和家鄉廈門的老樓很類似,估計同樣來自南洋的設計。很多房子的門邊有主人的詳細介紹,比如開雜貨鋪的劉家,從湖南來開飯館的黃家,最早入駐寶藏岩的徐家……當時還奇怪怎麼一個村落的姓氏那麼多,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眷村。

這裡的每間房子里幾乎都有一個展覽,主題各不相同,很難想像這裡原先住了好多好多人。在其中一間小型博物館裡,我們了解到關於這座「看不見的村落」的歷史,曾經這裡只有一座廟,一個尼姑和6戶人家,後來遷入了許多老兵,順著山勢建造的小房子可以塞下好多戶,全家人過著蝸居生活似乎是很多城市在發展歷程中的共同記憶。

除了歷史,我還看到了藝術家們的創意,老房子能引起的聯想太多了,欣欣向榮的創意也讓這裡有了新面貌,藝術家們利用老房子的空間做雕塑,做展覽,做咖啡店,做民宿,甚至做舞台劇……我只能說,看下來感覺真是妙不可言,還好有阿雪一起逛,如果單獨闖進去,很容易被嚇到,冰箱,模型,奇怪的溶劑等等……歡迎自己前來體會~

在一個敏感時期建造的村落里,防空洞是必不可少的,雖然陣陣飄雨,但依然有不少年輕人在半樓廣場坐著聊天,走到高處,還能遠眺台北市景。記得之前在深圳南頭有參觀過城市雙年展,利用握手樓等帶有本地特色的建築布展,寶藏岩則是位於台北的一個常設「城市雙年展」,不僅有可以看得見的特別景觀,還有非常本地化的城市記憶。在大稻埕,發現台北的起源;在寶藏岩,則可以看到台北的近代發展融合。

自來水園區也是附近的一個景點,可以順道逛逛~

距離寶藏岩不遠的紀州庵,則是記錄了日治時代的台北故事。余光中和王文興都曾在這附近居住,紀州庵原為料理店,為一分店,本店位於今日艋舺地區。此處於日治時代時,曾有料理屋八家,如今為碩果僅存的一家。如今兩棟建築分別為茶館和書店,一走近,濃濃的文藝氣息迎面而來,這裡常常舉辦活動,不過每天的營業時間只到下午6點,周末會延後至9點關門。

這裡同樣有不少手繪,在地小吃和宮廟也都藏在角落,附近就是文藝氣息十分相襯的師大,還有走過好多次依然可以發現到寶店的青田-永康街區,可以說這一天走的路線,全是文藝青年的愛,當然也是我的愛。

晚上9點半,我們相約到EZ5聽歌,這裡出過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手,比如康康、黃小琥、彭佳慧和劉偉仁等等,台灣曾經走過一個民歌餐廳的時代,培育出非常多流行歌手,想想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那些流行歌曲,好像真的幾乎都來自台灣,周杰倫、蔡依林、SHE……到現在的金曲歌后徐佳瑩和年度金曲作者盧廣仲,都在用音樂記錄這個時代,雖然不算是有意推廣,卻用好聽的音樂把台灣的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

特別推薦:EZ5的特調酒和小食都非常不錯!很配音樂哦~~每天有三位歌手輪番上陣飆歌,也確保來聽歌的朋友們能夠在同一天感受到不同的曲風,歌手很賣力,我們也聽得很開心。

第二頁:懷舊文創

老街區 新市場

大稻埕,代表著清末時期依靠商業繁榮興盛的台北,而這一天要去的龍山寺,則是位於比大稻埕早了一個世代的台北「最繁華之地」——艋舺。艋舺是個古老的城區,位於台北市西區,是台北市發展的起點。艋舺繁華、生猛,這裡既有華人傳統的寺廟,又有日治時代的遺風。19世紀80年代,三十八年之久的戒嚴令解除,這裡曾一度成為幫派佔據的寶地,相關故事被鈕承澤拍成了電影《艋舺》,主演是超帥氣的趙又廷和可愛的阮經天(眼裡只看得到這兩位帥哥!)。

一府二鹿三艋舺,或做一府二鹿三艋,為一句台灣諺語,描述清朝時期全島三大港市的盛況。一府為今台南市中西區與安平區,二鹿為今彰化縣鹿港鎮,艋舺則為今台北市萬華區。此句反應台灣的由南至北的開墾史,以及各城仰賴海洋貿易的情況。

所以說來台北要懷舊,一定得去龍山寺看看,這裡的香火非常旺,主要供奉安海觀音,甚至還有不少外國香客慕名而來。求籤,擲筊,上貢品,寺內外都有不少解簽的人,求完簽之後可以去找他們指點解惑,也可以直接上網搜尋解簽文。或許因為一脈相承,在龍山文創園B2里有一條算命街,不僅可以算出人的命數,連寵物的運勢也能算得出,人生一切大小事,都有可靠的指引,似乎能順遂許多。

艋舺龍山文創園B2是在地鐵站最底下一層,我雖然一直緊跟著路標走,但依然有點找不準方向,後來才發現原來這裡藏著許多寶店,很多傳統文化相關的好東西都在這裡做展示。一圈逛下來,不僅認識了歌仔戲大神孫翠鳳的服裝設計師,還了解了不少關於傳統宗教節日相關的資訊。當然,因為這裡是老區,老年人的佔比很大,在車站和廣場都有很多老人坐著聊天,而文創園裡既放了養老院的介紹,也提供了專門針對老人的服務項目。

艋舺龍山文創園B2以培養在地設計師、藝術家、創作者為主軸,發展在地品牌,有導覽、藝文表演、互動工作坊等讓民眾參與及體驗,從文創品、飲食、街景與服務皆彰顯萬華在地美與善的形象與特色,並將過去居民的生活展示於此。

據說台灣將來不能再用塑料吸管了,我嘗試了下用鋼製吸管喝飲料,真的很困難……

都說日本動漫、韓流明星是衝擊亞洲的文化利器,對台灣來說,文創產業也是文化輸出的一種利器。從老物件入手是非常聰明的方式,比如以前熱鬧的菜市場。更有意思的是,他們保留了原來的老市場,只是用其中一部分來做現代化的改造,讓人有實物可以對比,從而更有感觸。建議早上去逛市場,開的攤位會比較多,而且無論蔬菜魚肉都最新鮮,如果只是逛新富町文化市場,就不論早晚,在每個小細節都能發現創作者的用心,他們在老物件上發展出來的創意,讓人不斷感嘆當中的奇妙。

位於萬華地區的新富市場於1935年落成,為現存日治時期共有市場中,同時表現1930年代新式衛生政策與現代建築式樣的僅存案例。如今經過改造後,成為了台北文青的好去處~

從新富町文化市場出發,步行20分鐘左右就能走到同樣屬於萬華區的西門町,第一次來台灣就逛過這裡,但每次來都能發現新的不同。位於新舊交接地帶的西門町,既有類似東京新宿涉谷的「潮」品城,也有聚集了諸多老店的騎樓街。在著名的紅樓里,還有不少特色的文創在地品牌,令人目不暇接,靈感爆發,絕對是淘貨的好地方!

另外,西門町紅樓附近有一些餐廳酒吧特別標出歡迎同性戀者,彩虹旗高高掛起,可以看出這裡的文化氛圍十分開放,尊重傳統不意味著因循守舊,反而正因為從傳統中汲取了精粹,更容易在新的社會環境和公眾口味中發現有趣的創意。

西門紅樓本身就帶有濃重的日據時期風格,可見當初日本人大多在西門地區活動,甚至把他們的宗教也帶到了這裡,西本願寺就是日本人留下來的歷史遺迹。現在這些原址上的歷史建築已經改建成展館和茶樓,讓大家有機會在喧鬧的市區中覓得一塊清靜的寶地,還可以預約拍攝和服寫真哦!

特別推薦:說到西門町的老店和必嘗,一定要去已經營業了半個多世紀的蜂大咖啡喝一杯咖啡,接著去阿宗麵線帶一碗隨手杯麵線,如果還有胃口,就再去吃一塊豪大大雞排~在這裡推薦下位於西門町繁華地段的商旅:內江商旅和萬事達商旅,有機會一定要去感受下他們舒適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哦!

第三頁:自然與城市

人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而非主宰

去過國外很多地方,發現原來人與動物是可以和諧相處的,有些動物不會見人就跑,甚至還和人爭奪食物,我們和他們的地位是對等的。即使在城市,人也並不是主宰,依然有很多美景是建立在與自然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在這方面,台北做得很好。

早上起不來,趕不上楊老師的車,但在和EASON說上話並拿到簽名之後,還是直接去了內湖參加店長大開講的課程,在課上認識了許多有趣的創業者,在台灣,在台北,也有著很濃厚的創業氛圍,而且不分年紀,認真努力並有著不錯涵養的他們,相信到了更廣闊的市場中會有更好的作為~而我們,有太多需要學習和加強的地方。

春一枝的老闆和超好吃的荔枝棒冰!賣到6塊人民幣居然說算貴,我們的物價真的太高了!這個棒冰里是有大塊果肉的哦!

跟著IRIS和家人一起逛台北的電子城。

接著搭乘雙層巴士逛城市裡的主要景點,這在許多國家都是保留項目,台北有數條觀光巴士路線,台北的巴士上不僅有地圖和語音導覽,還有專職的導遊和水果提供,再次顯示了他們的貼心,從台北車站出發,紅線囊括了市區幾個經典的景點,藍線則延伸到目前還沒有通捷運的故宮博物院,方便喜歡同期逛好多個景點的遊客,有單日和2日票可選,另外還有好幾種購票方式,可以根據行程選擇最划算的。

在信義101下車,走幾步就能看到幾米的月亮公車,整輛車被塗成了《月亮忘記了》的場景,內部還有許多繪本里的場景等著你和孩子們去探索。記得小時候買過幾米的很多冊繪本,特別喜歡那些五彩絢爛的圖畫和主題,在台灣遊覽,你會發現「有夢最美」這件事不斷地被從書里拉到現實。

月亮公車開放時間為每日09:00~21:00,每月首個周一暫停開放,采排隊免費入場,每梯次最多15人,每人可參觀10分鐘。

呼應繪本中的情節,在乘客扶把、下車鈴上,都可以看見帶著靦腆微笑的月亮;抬頭向上望,則可以看見小小的天窗透出了天空的模樣;在車廂的牆壁與玻璃上,也可以看見繪本中的元素,像是「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我守護如泡沫般脆弱的夢境,」等字句,對於幾米的粉絲來說,勢必會有更深的感觸。

再接著往前走就是能夠看到101大樓並欣賞全台北市美景的象山,只是山路陡峭,又一直下著小雨,爬幾步就容易氣喘吁吁,沿途看到的都是外國遊客,我和他們彼此互相鼓勵。或許登象山,看101,對外國遊客們來說,是來台北必做的一件事吧。很開心看到雖然城市化的程度很重,但依然保留了許多原始的景觀,也讓生活在台北市區的人們,能有非常多親近自然的機會。

象山屬於台北盆地東南丘陵的一部分,因山形似象山而得名;與附近的虎、豹、獅山並稱四獸山,同為南港山系的側稜延伸。海拔標高183公尺,山雖不高,但前無屏障,台北盆地一覽無遺,是登高眺望的好據點。

如果想在台北近郊享受更多自然的美,那麼北投地區不容錯過,位於這塊區域的陽明山,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這段時期正當季的是繡球花,於是我們在結束參觀位於陽明山區的菁山遊憩區之後,去了竹子湖附近的高家繡球花田。菁山遊憩區乍看是一個休息站,供來陽明山遊覽的客人們吃飯遊玩,確實,他們的餐點非常特別,還為素食和蛋奶素的朋友們提供了專門的套餐。不僅如此,菁山遊憩區的營地和團建設施都做得非常好,無論是入住營區還是小木屋,都有沖涼的地方,小木屋更可以在屋內泡湯,適合全家人入住。比較令人欽佩的是,這裡為了環保,不提供很多一次性和塑膠的設施,住在山林之間,環保顯得更為重要。

工作人員為我們展示花草茶的原料!

親子同樂區,播放的影片很有趣!讓我們這些大人們都看呆了~

陽明山菁山遊憩區位於台北,距離國立故宮博物院6公里,設有花園,建於1980年,距離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不到6公里。客人可以站在露台上遠眺陽明山。

地址:菁山路101巷71弄16號

帳篷營區做得非常標準規範~區域有大小號之分,也可以在這裡租賃帳篷。

繡球花田雖然顯得有些商業化了,比如需要門票,小商小販遍布花田周圍,但滿牆的繡球花確實非常有看點,也是真心漂亮,有不少婚紗攝影機構在這裡擺上了設備開拍,我們也忍不住流下了自己與繡球花的合影。

之前我來過北投,而且是在最適合泡湯的冬季,感受了被日本人深愛且改造過的北投溫泉。6月來北投,依然有適合泡湯的地方,像是我們這次去的少帥禪園,不想全身泡湯,就直接在外頭泡泡腳吧~這裡是當年少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故居,也是他們被軟禁的地方。山高且陡,不過風景也非常好,目前在茶室里有提供下午茶套餐,以他們曾經的喜好為主,有西式的甜點,也有大東北的麵食,非常有特色。

少帥禪園主要以日式建築為主,走入其間有種莫名的穿越感,站在窗前,看到的城市風景或許與前人不同,但自然風光應該類似,而且這份感受確是非常別緻的,似乎與叱吒風雲的少帥有了對話的空間。

台北北投張學良幽禁舊居,少帥禪園建於1920年代,原名「新高旅社」在北投溫泉區頗有盛名,曾被日軍當做神風特攻隊出戰前夕的慰安處所,1960年代,東北少帥張學良和其夫人趙一荻曾被幽禁於此。少帥禪園隱身在北投山腳邊的林蔭間,可以遠眺觀音山,關渡平原就像在眼前,來少帥禪園可以享美食、泡好湯、品好茶,會發現離台北的繁華不遠,但是可以擁抱的意與境是如此的近。

從新北投到北投的這段捷運被設計得很可愛,溫泉和美食是當地不可錯過的體驗,而這段捷運,也連接了城市與大自然,據說陽明山的夕陽相當壯觀,可惜這幾天幾乎每日都是陰雨綿綿,只好期待下回再來感受了~

自然與城市風情交融的台北,甚是可愛。

第四頁:玩透北北基

猴硐擼貓 九份看山 基隆夜市

拿著北北基好玩卡,暢玩台北、新北和基隆,這張不限日期的一卡通,包含了12個精彩景點門票和交通無限搭乘,可以幫遊客省下60%的費用。如果想從台北玩到新北,可以從捷運木柵站搭乘台灣好行巴士「木柵平溪線」,往平溪和十分方向遊覽,不一定要搭乘台鐵哦,還能多玩幾個景點。

抵達十分車站,除了之前逛過的老街之外,在遊客服務中心往裡走可以去到十分瀑布,經過搖搖晃晃的弔橋,欣賞兩邊瀑布美景,讓我想起之前在溫哥華走過的卡皮拉諾弔橋。這裡水質清澈,現在是夏天,不少遊客過來這裡感受瀑布飛濺的清涼。

十分瀑布因瀑布水流如千軍萬馬奔騰、傾瀉而下、水聲四起,墜入一大片寬廣深潭,瀰漫的水氣經陽光折射,在潭面上映照出美麗的彩虹,與鄰近的「大華壺穴」都有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成為台鐵平溪支線著名景點,相當受遊客歡迎。

從十分車站可以搭火車去猴硐,要注意台鐵的車次有時候會晚點,並不是那麼準時,尤其是在颱風季,連普悠瑪有時候都會晚點。猴硐原先是因為猴子多才得名,現在被大家笑稱「貓硐」,確實,這裡的貓非常多,讓大家都快忘了這裡原來是礦區,車站前的願景館為大家介紹了猴硐地區的歷史。

猴硐在早期居民以礦業為生計,後因環境變遷,青壯人口大量流失,使得原本腹地狹小、地處偏遠的猴硐面臨了無以為繼的蕭條、落敗景況。如今在貓村概念的推展下,郊區一日游活動興盛。

已經是第二次來逛貓村了,上次來下雨,貓咪們都躲在屋檐下避雨,這回來艷陽高照,它們又躲到屋檐下遮陽,非常可愛!跟上次不同的是,我發現這裡的居民竟然為貓咪們建了一座小宮廟,儼然是它們的村落,不僅擺放了去世的貓的靈位,更以卡通的方式放置了一些標語和祝福語,不曉得是不是也有廟公之類……但有提示不能拍照,所以想知道真相的孩紙們就自己過來看看吧!

在山上的咖啡廳里坐坐,或是在站前吃一碗冰喝一瓶彈珠汽水,都是夏天消暑的好方法~我們依依不捨地與貓咪們告別,去往台灣的「千與千尋」——九份。

來過九份應該有3次了,老街的樣子依然沒太大變化,老店擴大經營,小店仍舊精緻,金枝肉圓,魚丸伯都還是賓客盈門,不過確實相比之前,大陸的遊客少了許多,不過老闆們和從前一樣,非常熱情,不停地和我們介紹自己的貨品,我們都禁不住吆喝,買了不少紀念品和特產手信,不得不為台灣人的精彩營銷點贊。

九份自1893年發現金礦,就從此繁榮了起來,大批的淘金客蜂擁而至,原本只有九戶的小山村迅速地發展成三四萬人的小鎮,結束了它的平靜和荒蕪。九份生產的黃金,最多的時候是以噸來計算的,金礦含金量最高達九成以上。當時,九份大大小小的金礦坑有80多個,坑道像蜘蛛網一樣四通八達。山城入夜後燈火輝煌,曾有「小香港」和「亞洲金都」之稱。

很多人來新北只去九份,不去金瓜石,我這次過來連線玩,才發現金瓜石不可錯過,非常值得一去,從九份搭乘台灣好行的黃金福隆線就可以抵達黃金博物館和黃金瀑布。黃金博物館是一座鋼結構建築,裡面描繪了當初該地區挖礦淘金的盛景,在博物館周圍都是日式建築,我們進入了當年日本高級幹部的宿舍參觀,了解到他們的生活條件非常好,屋內不僅有傳統的榻榻米,還有新式的鐵架床。進入這個區域都需要先購買門票,不同的館會二次驗票,持北北基好玩卡則可以免票進入。

黃金博物館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黃金博物園區內本山五坑旁,是黃金博物園區的一部份;黃金博物館由昔日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整建而成,是台灣第一個生態博物館,黃金博物館訴說金瓜石的礦業歷史與文化,讓現代的人們也能體驗金瓜石昔日的繁榮光采。

天色漸漸晚了,我們抵住了礦工便當的誘惑(包裝真的太精美!),留著肚子去基隆看海景逛夜市,途經了黃金瀑布,據說水量多的話會更壯觀。基隆開車到台北只需要半個多小時,非常便利,不少在台北工作的人不只可以選擇住在新北,住基隆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時候就一直聽幾乎是廈門市歌的「鼓浪嶼之波」,裡面真情切切地唱到了「美麗的基隆港」,所以上回和媽媽去九份的時候特意拐到基隆來參觀港區,十分親切以及感動。這次來主要是為了逛夜市,基隆的廟口夜市在整個台灣地區都非常有名,以關帝聖君廟為中心,輻射到港區都有攤位,在臨近廟口的攤位上方還有一連串的燈籠,亮起來的時候煞是好看。

基隆旅館公會的理事長帶著我們走訪了好幾攤有名的小吃,有在地人領著感覺更加正宗,只是遺憾自己的肚子容量有限,裝不下那麼多好吃的美味!不曉得是不是應著鼓浪嶼之波,這裡很多美食都和廈門及周邊類似,閩南油飯,滷水滷味等等,不僅是我們過來覺得親切,他們如果在廈門看到類似的攤販和美食,應該也會覺得很熟悉吧!增進交流還是很有必要的。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後來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結束了美妙且充實的北北基之旅,我的台北之行也到此告一段落,期待下次的台灣之行還有新的感動~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旅遊

因為你連「台灣達人」都沒有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灣達人 的精彩文章:

全台激萌四大摩艾點心 有吃有玩平價又療愈
台灣打卡 日出日落地點

TAG:台灣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