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君臣典範魏徵與唐太宗,一對互相演戲的君臣

歷史上的君臣典範魏徵與唐太宗,一對互相演戲的君臣

原標題:歷史上的君臣典範魏徵與唐太宗,一對互相演戲的君臣


魏徵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的君臣關係,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一個敢於納諫,一個善於納諫,是後世皇帝和大臣經常學習的榜樣,那他倆的關係真的是很好嗎?我們來看一下。

魏徵


歷史書上經常是這樣記載的:貞觀十二年(638),禮部尚書王珪上奏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都下車,違反法度來表示恭敬,這違背了禮儀的標準。」李世民說「:你們自己的地位都尊貴,就輕視我的兒子嗎?」魏徵進言說「:從古至今,親王列在三公之下。現在三品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長,為親王下車,不是親王所應當受的禮。求之於舊例,又沒有可以作為憑證的依據;施行於現在,又違背了國法。」李世民說:「國家所以立太子,是準備他做國君。然而人的長短,不在老少,假如沒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太子同母的弟弟。這樣說來,怎麼能輕視我的兒子呢?」魏徵說:「殷代崇尚質樸,有兄長去世其弟即位的禮義;自周以來,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長子,以這杜絕各個兄弟的私念,堵塞禍亂的根源,這是國君應當十分慎重的事。」於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這是兩人群臣關係融洽的例子,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魏徵納諫


魏徵去世後,卻發生了很奇怪的變化,魏徵在死之前曾經向唐太宗秘密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當宰相才能。可是在魏徵死後,杜正倫因為負罪被罷免,侯君集因參與謀反而被斬首。李世民開始就懷疑魏徵這位他認為很老實的人在朝廷有因私營黨的嫌疑。後來,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徵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唐太宗懷疑魏徵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裡很不高興。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徵長子魏叔玉婚約。到後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

歷史上的政治人物都是深不可測的,一般人根本不可能了解這些人的內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一個愛國的農民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後的一個公主,恭親王亦訫的女兒,連慈禧太后也讓她三分
世界上的兩個民族,相互間打了幾十年的戰爭,居然是一個祖先

TAG:我是一個愛國的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