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不要命"拍出來的暑期最後一部大片,果然過癮

"不要命"拍出來的暑期最後一部大片,果然過癮

很少有電影系列,口碑能做到一部比一部更好。




從1996年誕生第一部,到今年帶來第六部,這個系列在22年間一直發揮穩定,評分居然還能再創新高。







在許多商業諜戰系列紛紛走下坡路的時候,一位好萊塢不老傳奇,帶著金字招牌回來了。這個人就是阿湯哥

Tom Cruise

,暑期檔最後這道硬菜就是——




《碟中諜6:全面瓦解》


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不管是面向老粉絲還是新觀眾,這個系列吸引人的點就在於,推陳出新的動作戲、驚險場面中不乏搞笑橋段,以及成熟嚴肅的陰謀。



更關鍵的是,阿湯哥總是能拼出新高度——




《碟中諜4》

里,他挑戰世界第一高樓——828米高的

迪拜塔

,親自上陣完成了鏡頭的拍攝,還留下了舉世聞名的一張片場照:






這部分採用的IMAX技術手段使得場面更加讓人緊張萬分;







《碟中諜5》

里,他高空徒手扒飛機,依然是親自上陣、不用替身。






這場戲,阿湯哥足足吊了8遍才通過。而就在當年的中國發布會現場,阿湯哥才知道自己被"坑"了。







導演說:"我有一次看飛機模型,突發奇想,覺得如果他吊在上面應該蠻帥的。但我是開玩笑的啦。"



而拍攝前的阿湯哥並不知道導演在說笑,爽快答應了

"可以啊!我覺得沒問題啊!"







接下去,他就扒上了這架飛行高度高達

5000英尺

(1500米)

的軍用運輸機了。




由於這場戲拍攝的難度,機場只允許他們使用48小時的拍攝時間,阿湯哥整整拍了8次,才拍出完美效果。







拍攝8遍,很大程度上是阿湯哥的完美主義在作祟。在每次起飛和飛行中,他都要充分意識到相機捕捉到了什麼,他是否對自己在每次拍攝中的表現感到滿意。



他知道周圍的工作人員在做什麼,也知道攝像機在拍什麼,他不停地走位移動,直到他確信他們有一切必要的條件來完成完美的鏡頭。




考慮到拍攝的艱難環境,這種敬業精神令人震驚,它反映了阿湯哥對這部電影和整個系列電影的態度。






《碟中諜5》

中,恐怕還有一段戲比扒飛機還要危險,只不過從視覺效果上不如高空任務來的驚險,但仍然讓觀眾倒吸涼氣。




那就是3分鐘水下戲。




阿湯哥需要在水下一個裝置中更換晶元,就在任務將要完成時,水下引擎卻打散了他手中的兩張晶元,而供氧時間卻即將透支。







這場水下戲,某種程度上來講比高空戲更危險、更難拍。在水下仍然要表現緊張慌張的面部情緒,想想本K平時只是游個泳都面目猙獰,不得不服阿湯哥。




他為了拍這段戲,跟著專業的潛水教練,真的掌握了3分鐘憋氣技能。這段戲只用一個長鏡一氣呵成,只不過後期有進行剪輯。







難怪有國外媒體形容《碟5》的動作戲,都用了

"視死如歸

(death-defying)

"

這種程度的形容詞。







3年前已經玩到這程度,就如豆瓣網友

@叉叉

的評論的那樣:看來阿湯哥真的要徒手扒火箭才能超越第五部了……




現在看來,這話,真說早了。




他不用扒火箭,但依然越戰越勇。系列名叫Mission Impossible,但只要有阿湯哥在,再不可能的任務,你都不用把它當作不可能。







在第六部中,人臉面具帶來的驚喜反轉、阿湯長鏡頭跑酷、驚險追車戲,本系列的經典橋段一個沒丟。哪怕是傳統的炫車技,依然帶來新驚喜。




之前曝光的動作特輯,就呈現了阿湯哥在這部里的摩托追逐戲是如何拍攝的,此次的摩托車戲難度和危險指數還遠超上一部,阿湯哥全程沒有戴安全帽。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原本拍攝時有安全裝置,但是臨時失靈了,阿湯哥卻堅持要拍。







另一個傳統場景——阿湯跑酷,也拍得困難重重。




去年,阿湯哥在位於倫敦的一幢樓樓頂拍攝時,起身飛奔跳到樓頂卻沒有成功著陸,而是撞到了樓邊。







起身後,可以看出阿湯哥明顯受了傷,走路也不太穩。







在工作人員訊問後,他又立馬投入了工作中去。這個踉踉蹌蹌的身影讓人看了又心疼又佩服。







最後,電影里的效果是這樣的:







了解《碟中諜》系列的你一定知道,它動作戲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地面、空中兩手抓。




影片里的女主角問,啥?

(阿湯哥扮演的Ethan Hunt)

還會開直升機?




觀眾也有相似疑問。







這在阿湯哥身上完全不是問題。




不會,沒關係,我學。




他專門前往專業公司學習直升機駕駛,希望在短時間內,成為擁有2000小時飛行經驗的駕駛員。但即使只是為了拍電影,也需要至少維持

3個月每天8小時

的訓練量。




他日以繼夜地訓練,才達到駕駛標準。







他不僅親自駕駛直升機,做出了極其危險的、普通飛行員都不敢挑戰的

360度迴旋下墜

,更帶來了一波《碟5》回憶殺,帶來了不比扒飛機簡單的高空垂吊戲。







在凱旋門附近逆向極速行駛,親自開直升飛機,這還不算什麼。




阿湯哥還親自上陣完成超高難度的

HALO跳傘

,成為第一個完成HALO跳傘的演員。







HALO跳傘是什麼?




不是碧昂絲的歌,而是

High Altitude Low Opening

的縮寫,也就是高空投下低空開傘,它是跳傘科目中最危險的一項。跳傘者需從

25000英尺-30000英尺

(7620米-9144

)

的高空跳傘,在

2000英尺

(609.6米)

以下的低空開傘。




這是一種高級的反偵查手段,常用于軍事,但從來沒有一個演員在大銀幕上完成過。直到阿湯哥出現。







這一場景,需要阿湯哥和機組人員在地面垂直風洞上訓練,然後使用C-17軍用飛機從2.5萬英尺的高度進行

106次

跳躍,才達到最後想要的拍攝效果。







拍了100多遍是因為,這場戲發生在夜間,每次拍攝只能在黃昏時候進行,因此每天只能拍一次,每次

最多3分鐘







這讓人不得不想起了

《愛樂之城》

中男女主角的那段尬舞。







為了完美展現這個場景,劇組找到了一條比較偏僻、幾乎沒有燈光的小路,在現場做了

27個

標記,要求Emma Stone和Ryan Gosling儘可能地踩准所有標記。







導演Damien Chazelle對電影的色彩異常執著,也導致這場戲份的拍攝難度增大——他想要完美捕捉洛杉磯的黃昏,但黃昏轉瞬即逝。




為了讓觀眾身臨其境,Damien拒絕特效,我們最後在影片中看到的,就是洛杉磯真實的傍晚。







經過大量排練之後,Damien和劇組花了2天時間拍攝,但受限於傍晚的時間,每天只拍攝2條。




兩天分別在晚7:20和7:30各拍一條,觀眾在影片中看到的,就是第二天7:30拍的那條。幾個月的舞蹈訓練,只為了拍這4條。







只能說,好電影各有各的長處,但嚴謹專業的態度,是類似的。







當然,這種嚴謹不止身為主角和製片人的阿湯哥有,沒有全劇組的通力趕工,我們也見不到如此優質硬氣的動作場景。




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氧氣面罩,可以讓阿湯哥的臉發光,而不會被凸出的軟管遮住,這樣觀眾就能自己看到,原來這些戲份都是他親自上陣。







是的,不用綠幕,不用CGI,不用替身,阿湯玩的就是這種"真"。




難怪同劇組的賽蒙巨巨Simon Pegg說,阿湯那是真的用生命在拍戲啊……







還有攝像師,使用頭盔攝像頭在現場近距離拍攝阿湯哥,並趕在他之前從飛機上跳躍下來,保持特寫完整。







這場戲,設置在巴黎,但拍攝是在阿布扎比沙漠,視覺團隊則利用參考圖像、激光雷達掃描和無人機拍攝到的建築上空的攝影測量技術,重新創建了香榭麗舍大道。




這種專業態度拍出來的,想不好看都難。







"怎麼難怎麼拍——當然,是在不弄死Tom Cruise的前提下。"







不過,如果《碟中諜6》只是動作戲出色,它也擔不起豆瓣

8.2

、爛番茄新鮮度

97%

、MTC

86分

的驚人成績。







驚險刺激的動作戲,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劇本作為支撐。




這次的故事講的是,Ethan Hunt與他的IMF團隊團隊遭遇核恐怖主義威脅,需要阻止一場驚心動魄的末日浩劫。




可是內部,有善惡難辨的夥伴;外部,上一部的老反派Solomon Lane又再度現身。危機重重,一觸即發。







女主角,前MI6特工Ilsa Faust,依然由上一部登場的弗妹

Rebecca Ferguson

扮演。上一部里,她身著黃色禮服,在歌劇院小隔間舉槍暗殺的鏡頭,堪稱驚艷;







為了扮演這個角色,她集訓6周,每天6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與訓練,睜著眼睛的時刻就做普拉提,才有了後面英姿颯爽、完美詮釋力量與美的打鬥追車戲。









第六部,她也依然美得讓人尖叫。賽車戲份難度升級,看了你就知道。







《王冠》里的瑪格麗特公主

Vanessa Kirby

扮演的角色叫白寡婦,美艷殺手什麼的給我來一打。缺憾就是,鏡頭實在太少。







新加盟的亨超

Henry Cavill

,扮演神秘的CIA特工Walker。劇組完全懂得亨亨的優勢,一拳一腳,招招到肉。









在好萊塢CGI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樣乾淨利落的打戲,著實讓人過癮。




Simon Pegg

扮演的開心果Benji,依然是笑點擔當,出個吐槽番外,估計也有很多人買賬

(還有老角色回歸哦!不劇透了!)







《碟中諜》的英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這個劇組,這一票人,卻總在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並用最有誠意的方式。




這也許就是這個系列,能不僅長盛不衰,還能越拍越好的最主要原因。







對了,


本片與《復聯3》有什麼共同點?


答:都沒有鷹眼

(Jeremy Renner)







*部分圖片資料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FM981 的精彩文章:

終於來了,今年最"好看"電影!
糖吉訶德 | 魏大勛的勵志減肥法!

TAG:KFM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