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評展|數碼敦煌,彷彿兒時的「美術電影製片廠」又活了

評展|數碼敦煌,彷彿兒時的「美術電影製片廠」又活了

原標題:評展|數碼敦煌,彷彿兒時的「美術電影製片廠」又活了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展覽。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新海誠展」雖然呈現的中規中矩,但在局部的展陳中依舊有缺陷;香港文化博物館的「數碼敦煌」展則規避了過度娛樂和「唯技術是圖」的難題;英國的白教堂美術館的「超現實科學」則是巧妙地模糊了科學與藝術。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


展期:2018年7月11日—10月22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票價:10港幣


點評:展覽以沉浸式的方式,將敦煌的IP以既有文化內涵也有「天然的親和力」呈現給觀眾,同時,規避了過度娛樂和「唯技術是圖」的難題,提供「娛樂、技術、藝術、呈現」等諸多方面的「配方比」。


評星:四星


有朋友向我推薦去看這個「敦煌展」,我是不以為然的,因為「品嘗了夜的巴黎,踏過下雪的北京」,敦煌去過數次、敦煌展也看了不少,而且文物原件比例又不高。可看完之後,真是感覺超出預期,讓我花了整個下午沉浸其中,這遠遠超出一般的觀看時間長度。

如果說再次走進老先生臨摹的西魏285窟還不夠刺激的話,那麼用動畫電影《九色鹿》風格製作的《五百強盜成佛》動畫片絕對能夠讓你安靜地駐足,彷彿感覺兒時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又活了;在投影復原的北魏254窟,你能把《捨身飼虎》的情節要素看清楚,因為變色嚴重的壁畫我是沒有這樣看透過;拿著工作人員遞過來的VR「魔鏡」,盛唐45窟的角角落落任你行,當接收到門口透進的陽光時,我真以為回到了莫高窟;面對密密麻麻的五台山圖,只需輕輕點擊觸摸屏,佛光寺就從畫面上「跳躍」到你眼前;在看完196窟《勞度叉斗聖變》經變畫之後,同款競技遊戲要排隊才能玩上……敦煌研究院的上述嘗試,依賴於紮實和踏實的學術研究,再加上「敦煌人」對於敦煌文化的深深情感,讓這些超級IP既有文化內涵也有「天然的親和力」,甚至對數量本就不多的文物原件和老先生臨摹作品「遇冷」也不感到奇怪和惋惜。


這些更生動、更形象、更有趣的「沉浸式」展覽手段,能夠增強用戶的信息獲得感,讓博物館的臨時用戶轉換為「常住戶」,真正把博物館作為學習充電的課堂,真正能把文化和文明植入「晶元」。在這股已經到來的趨勢面前,博物館還有許多方面等待「變革」:比如策展思維上,有些認為把東西擺出來就不錯了,「沉浸式」展覽聽也沒聽過;比如意識形態上,全球保守主義抬頭,學術界重思辨輕實踐,具有創新性的作為比較少,保守思維反倒大行其道;比如展覽實踐中,招投標能否真正把有業績的創新型設計團隊遴選出來,還有很多流程上的困難;比如機制上,獎懲標準還不夠明確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現在對於現當代藝術「沉浸式」展覽的批評之聲已經不絕於耳,例如「資金與政策匱乏的美術館,會不會在展覽體系化和深度化上向娛樂化讓步」「一旦技術成為展覽的核心,藝術本身的存在性與技術是否能夠做到共一」等。我想現當代藝術本身具有很多「試驗性」,而古代藝術因為諸如「敦煌人」的深情研究和呵護,從這個展覽來看,已經規避了過度娛樂和「唯技術是圖」的難題,能夠為其他古代藝術博物館在「沉浸式」展覽策划上,提供「娛樂、技術、藝術、呈現」等諸多方面的「配方比」。


一位觀眾留言說道「看完展覽,更激發了我去敦煌看實體展覽的興趣」。博物館唯有以最大的勇氣和魄力,去滿足新時代觀眾的新要求,去開啟古代藝術「沉浸式」展覽新時代。(文/拿破破Napopo)

超現實科學: 喬治·盧頓藏品與Salvatore Arancio的藝術作品


展期:2018年8月25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倫敦白教堂美術館


票價:免費


點評:Loudon的收藏系列將德國玻璃藝術家Leopold和Rudolf Blaschka的科學模型展現得惟妙惟肖,而Salvatore Arancio的陶瓷作品展現的是一種藝術的魔幻性,展覽通過兩者的結合,極佳地模糊了科學與藝術。


評星:三星半


1998年,當德國玻璃藝術家Leopold和Rudolf Blaschka為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打造精美的玻璃水母和其他無脊椎動物時,荷蘭藝術收藏家喬治·盧頓(George Loudon)便開始收集此類非凡的科學物品。 這些19世紀的教學模型和插圖則是為了追求自然世界的知識而設計的。


現如今,這些作品包含200多件物品,其中一些作品更是由意想不到的材料製成,例如失蠟鑄造、礦物、天鵝絨、象牙和玻璃等,內容更是從動物標本到人類頭骨及花卉等,並延伸運用至書籍插圖,印刷品,圖紙上等。這些物品也是此次展覽中的重點物品。

Leopold作品

此外,展覽的另一部份則是義大利藝術家愛Salvatore Arancio的陶瓷作品,用以對 Loudon的收藏品進行對話和回應。Arancio以其生動的色彩、獨特的藝術形態和奇幻印花的陶瓷作品而聞名。他的陶瓷雕塑充滿著超現實主義風格。


這些陶瓷雕塑與「科學物品」並列,呈現出詩意敘事。在衛報評論員勞拉·卡明看來,展覽中的每一件物品都可能是當代藝術作品。Loudon的收藏將對象描繪得如此傳神。而藝術家Arancio的作品則是一些奇怪的海洋生物的頭骨,有著兇猛的,珍珠般的眼睛,沒有人知道這些物體是真實存在還是想像的。這些奇藝的陶瓷作品正是Arancio刻意放在那裡的,給人造就一種不確定性。Arancio的作品和現實脫鉤,它們是製造者做出的幻覺,例如紅色天鵝絨毒蕈、彩色玻璃動物中已然滅絕的獅子狗,就是依靠著純粹的想像力,顯得如此牽強,又如此迷人。

蘑菇模型


同時,展廳中的聚光燈彷彿漂浮在半空中,又好似一個半透明的白色生物,側面的藍色痕迹、鈷珠和葉狀物的頂部像華麗的糖絲帶一樣,也與展品呈現相融合。在勞拉·卡明看來,展覽的核心正是藝術與科學的交匯所傳達出的迷人效果。(小鹿/編譯)


新海誠展——從《星之聲》到《你的名字》


展期:2018年7月27日至10月7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票價:100元


點評:以國內動漫類展覽的綜合水平來看,這是一場「中規中矩並有亮點」的展覽,以去年東京紀念展為基礎,但在某些局部還是不及在東京來得精心,可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單就不提供紙質版普通門票這一條,便是忽視了漫迷們的感受。

評星:三星半


總體感覺本展「中規中矩並有亮點」,首先「中規中矩」並非貶義詞,其次以國內動漫類展覽的綜合水平來看,能夠做到中規中矩,而非宣傳誇張或掛羊頭賣狗肉已是不易。2017年為新海誠出道15周年,當年在日本國立美術館舉辦了名為《新海誠展》的紀念展覽。

富野由悠季和新海誠的對談


此次展覽以上述展覽為基礎。該展主要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展示新海誠出道至今6部主要作品的創作資料;第二部分展示海外商業活動、商業廣告等零星情況,並有觀眾互動項目及周邊賣品鋪。新海誠作為動畫導演,被國內觀眾知曉並認可,始於《言葉之庭》,盛於《你的名字》。從展示內容的布局可以看出展方的良好用心,一是希望觀眾聚焦新海誠的作品本身;二是選取了新海誠的主要作品,並非一股腦地全部塞給觀眾。接下來,是筆者眼中的部分亮點。第一部分在新海作品的具體介紹內容之前,能夠看到陳列著數張醒目的放大了的雜誌頁,系早年在著名日本動畫雜誌《ANIMAGE》刊載的富野由悠季與新海誠的對談,題為《DIGITAL與ANALOG的溫度差》。「對談」這種形式對於ACG愛好者而言頗為喜聞樂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查閱一下,甚至在中古市場入手相應的刊冊,留待日後交給新海以及富野簽名。

在《雲的彼端》展區,放置有片中架空飛行器「VELACIELA」的1/4比例模型。大比例的作品,加上通體白色,遠看不錯,但是近觀,作為一個商業展示模型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根據片中的劇情設定,如此富有設計感的擬蜻蜓式旋轉翼飛行器,應是有著流線外表,透著半光。《雲的彼端》全篇高潮與該飛行器有著緊密關係。VELACIELA之於《雲的彼端》,好比劍魚II型(SWORDFISH II)之於渡邊信一郎名作《星際牛仔》。可以在日推搜索「ヴェラシーラ」,能找到去年東京展的照片,飛行器模型配合背景板,更好地還原了片中的景點場面。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1/4 VELACIELA3.《言葉之庭》展區,放置了用於影片製作的實物鞋子。「高中男生所能想到的設計式樣,不會太過於正統的鞋子」。


第二部分中有一塊展板,名為《新海誠的足跡和時代的變遷》。這是筆者非常欣賞的展示內容,研究一個人物,就要了解他的經歷與創作時所身處的時代與社會的大背景。這裡有幾點值得一提,一是小學高年級時受到宮崎駿原作漫畫《風之谷》的衝擊;二是初中時被宮崎駿動畫《天空之城》片中雲彩場景所觸動;三是被庵野秀明的《海底兩萬里》片頭所感動。不足之處,展覽普通門票為電子票,僅VIP票禮包含有紙質票。從收藏和紀念角度,漫迷們不無遺憾。(文/梅林)

作者:小鹿 拿破破Napopo 梅林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智庫:中國應發展「商團經濟」,集聚社會資本為經濟注入活力
韓媒:韓朝就試點撤離非軍事區前沿哨所兵力和裝備達成共識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