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行書的第一大流派

行書的第一大流派指的就是東晉時期王羲之與王獻之的行書。晉代是書法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尤其二王開創的行書流派更為突出,它是行書的源頭,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開始。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王獻之《地黃湯帖》

王羲之的行書偏向於楷書,而王獻之的行書偏向於草書。他們二人的作品風格存在一定的差異。

王羲之的行書用筆比較內斂,比較強調骨力的表現,而王獻之的書法用筆外拓,主要以筋勁取勝。王羲之的行書作品大多都是尺牘書法,例如《王羲之傳本墨跡》等。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行書的第二大流派

行書的第二大流派就是以顏真卿為代表的新派。顏真卿是二王之後的又一座行書藝術豐碑。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顏真卿《祭侄文稿》

他的《祭侄文稿》藝術特色十分精彩,將其對骨肉親情的沉痛哀悼以及憤慨之情全部激發出來,成為十分經典的作品。

他將篆書的線條特徵引用到行書當中,並且在二王的行書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形成了新的行書流派。他的這種革新,形成自己的風格,對於後世的書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與王羲之相比較,顏真卿的書法更加豐腴而雄壯。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顏真卿《祭侄文稿》

從用筆上來看,王羲之用筆細膩精緻,而顏真卿用筆卻是隨心所欲;從用力的角度上來說,王羲之使用的是指力,而顏真卿書寫時運用的是腕力;從章法上來看,王羲之的章法非常完美典雅,而顏真卿的章法卻給人十分強烈的震撼力;在作品表現上,顏真卿更善於情感地運用,他的作品情感充沛、筆力厚重、大氣磅礴、神質韻味十分明顯,行書進人一個更新的境界;從墨色上來看,顏真卿一改王羲之溫潤墨色為蒼澀。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行書的第三大流派

行書的第三大流派就是宋代的尚意書法。從中國書法發展歷史來看,唐代是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唐代以前,書法都處於不斷的探索階段,而唐代以後書法則達到比較成熟的階段。尚意書法的出現使得書法藝術更加人性化。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楊凝式《韭花帖》

宋人尚意的代表人物就是楊凝式,其傳世的作品並不多,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就是其行書《韭花帖》和《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在宋代,另一位具有影響意義的書法家就是米芾。他的行書對於後世的影響作用也非常大。他的書法博採眾長、由淺及深,各種書家的營養全部吸收,且融匯貫通,然後形成自己的風格。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米芾《蜀素帖》

他的書法沉著飛動,下筆凝重痛快,整體呈現出一種神采飛揚的感覺。他的筆法獨到,落筆重而中間稍輕,在轉折的地方常常提筆側鋒直下、他的筆法尤其在鉤筆的使用上比較獨特,比別人多一個蓄勢頓挫的動作。他的書法結體隨意,多姿多彩,章法排列對比強烈,出奇不意。其行書代表作品有《蜀素帖》、《苕溪帖》等。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行書的第四大流派

行書的第四大流派就是趙孟頫和董其昌的行書,他們是二王正脈系統中的傑出代表人物。他們的書法古意平淡,頗有一番趣味。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趙孟頫行書《周易繫辭》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趙孟頫行草《北隴耕雲》

趙孟頫對於魏晉古法比較推崇,於是提出 「貴有古意」的想法,在書法史上進行了第三次變革,為元明時期開始新書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一生都沉溺於古法之中,雖然對二王深入研究,但是並沒有局限於其風格之內,而是汲取其精髓為己所用。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董其昌《羅漢贊》

董其昌是明末的書法流派,對後世具有開家立派的先導作用。他用筆精到,並且具有獨特的見解。他對用墨也十分講究,濃淡枯濕適宜,盡顯奇妙之趣。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行書的第五大流派

行書的第五大流派就是明清時期的行書家。這兩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黃道周、祝允明、文徵明、何紹基、趙之謙等。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歷史上行書的五大流派

文徵明《滕王閣序》

他們的行書都各具特色,無論從用筆還是章法等各個方面都有所突陂,為行書的繼續發展做出了更好的鋪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