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中的清軍戰俘都去了哪裡?

甲午戰爭中的清軍戰俘都去了哪裡?

文|陳卿美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硝煙散盡,中國慘敗。

這一戰,在政治家眼中,看到的是國運。中國與日本發生逆轉,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國家實力迅速增強。而中國轟轟烈烈進行的洋務運動卻被打回了原形,繼續在迷茫中徘徊。

在軍事家眼中,看到的是武器裝備與技戰術。為何號稱綜合實力亞洲第一的中國海軍被日本打敗。

人們很少關注的是戰俘,作為戰爭的一部分,清軍的戰俘是如何安置的,中日兩國如何對待清軍戰俘?戰爭是不人道的,但如何對待戰俘則是人道主義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對國家文明尺度的一種考驗。

根據中方史料記載,甲午一戰,清軍陣亡官兵大約2.5萬名。對於清軍戰俘的數量則一直沒有準確的數據。根據日本出版的《日清戰爭實記》記載,清軍戰俘多達千餘名。也有一種具體統計是1790人。不過,後來中日兩國在交換戰俘時,日方提供的數據則是988名。

被日軍俘獲的清軍士兵

根據日本提供的史料,戰爭初期,清軍戰俘一律被運輸回日本國本土關押。關押的城市大致有七個,分別是東京、大阪、長崎、廣島、名古屋、松山、滋賀等地。具體關押地點大多選擇在寺院內,個別在監獄。如東京淺草的本願寺、大阪的難波別院都是大量關押清軍戰俘的地方。選擇寺院的原因,一來是監獄的容量有限,二來是寺院有慈善救濟功能。

在這一千多名戰俘中,最矚目的自然是第一批清軍戰俘。這批清軍戰俘來源「操江號」海軍官兵。1894年7月25日,清軍炮艦「操江號」護送「高升號」赴朝鮮,中途被日軍攔截,爆發豐島海戰。日軍擊沉「高升號」後,俘獲「操江號」,管帶王永發與72名官兵被俘。

第一批清軍戰俘對日軍意義重大,日本將其作為戰利品進行宣傳、展示,同時也是鼓舞軍心、民心的一種重要手段。日軍將清軍戰俘集體押送回日本國。根據《日清戰爭實記》記載,當戰俘船抵達長崎佐世保港口時,「船近碼頭即放汽鍾、搖鈴、吹號筒,使該處居民盡來觀看」。這種陣勢既是對日軍凱旋的歡迎,也是對清軍戰俘的羞辱。

沒想到,更過分的還在後邊。清軍戰俘被押送遊街,日軍趾高氣揚,圍觀的日本吃瓜群眾狂呼不止,清軍戰俘個個垂頭喪氣。「使之遊行各街,游畢放收入監,以示凌辱」。這第一批清軍戰俘隨後被關入海軍監獄,監獄條件一般,每個房間關了12個人,擁擠逼仄。

被遊街羞辱的遠不止這批清軍戰俘。表面羞辱的是清軍戰俘,真正羞辱的則是中國,一個號稱萬朝來賀的天朝上國,一個時常將日本視為「蕞爾小邦」的東方大國。

清軍最大一批戰俘則出現在平壤戰役中。1894年9月15日,日軍在三個地點發動對清軍的總攻。清軍主帥葉志超被日本的攻勢嚇尿,午夜冒雨率部隊北逃。遭日軍阻擊,傷亡慘重。其中大約有683名清軍成為日軍俘虜。根據清軍被俘千餘人推測,這批戰俘很可能是數量最大的一批戰俘。

這683名戰俘中,又有25名因為患重病而死,有47名因為企圖逃脫被日軍殺害,有3名病死於關押期間。真正被被押送到日本的,則有608人。由於監獄容量實在有限,不得不把清軍戰俘安置在各地的寺院里。

日本如何對待這些清軍戰俘呢?根據後來回國的戰俘回憶,「……兩手背縛,發用繩聯。……如是者二十餘日,忽稱送往伊國。足無整履,身少完衣,由中和至黃州,奔波百餘里之遙,不容喘息。……坐卧不出寸步,便溺均在一艙,穢氣熏蒸,時欲嘔吐。……一日三餐,入口者無非霉爛蘿蔔。數月間遍身儘是腌臟衣服。似僧而有發,如道而無冠。月暗風凄,頻灑思家之淚。」

既然是戰俘,待遇就不可能好到哪裡去。不過慶幸的是,日本沒有強制清軍戰俘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也沒有嚴重的體罰行為。但戰俘會經常遭到日軍的提審,折磨戰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獲取情報。要說最殘忍的,當屬人體實驗了。不過與後來的731細菌實驗不同,這些人體實驗主要集中於基本的身體檢查與評測,或是藥物實驗。比如「日清兩國士兵的體格比較」。

隨著清軍戰俘的增多,日本也沒有興趣將他們全部押送回日本國。因為押送回日本本土,會耗費大量日本資源,在戰爭中耗盡財力的日本也很會算賬。另外,日本對清軍戰俘也失去了興趣。該炫耀的也炫耀了,該羞辱的也羞辱了,後邊的戰俘就成了日本負擔、累贅。日本的方法是就地關押,在遼寧海城就關押了海城、牛庄戰役中俘虜的598名清軍。

1895年4月,甲午戰爭結束,隨後中日雙方簽署《馬關條約》。條約中還特別對兩國的俘虜交換做了說明,其中第九款是這樣寫的:「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將是時所有俘虜盡數交還,中國如約將由日本所還俘虜並不加以虐待,若或置於罪戾。」

7月,中日兩國就交換雙方戰俘的具體進行照會、磋商。雙方確定,關押在日本的戰俘988名,在天津大沽口交付。關押在遼寧海城的598名戰俘在鞍山乾線堡交付。

8月18日,正式交換兩國戰俘。日本本土押送過來的清軍戰俘卻只有976名,竟然少了12人。9月11日,海城戰俘交回568名,也少了30人。對此日方也沒有任何解釋。據說有一個戰俘自願留在了日本。

清軍戰俘為何會少了呢?卿美兄猜測,很可能是病死,或者是被日軍虐死的。因為後來中國人在日本發現了清軍戰俘的墳墓。在2003年,2010年,相繼在日本大阪市中心的陵園、真田山腳下均發現了清軍戰俘墳墓。他們或與日軍官兵葬在一起,或是單獨葬在一起。儘管過去了一百多年,從石碑上,還能清晰看到他們的名字。

再說這些回到國內的清軍戰俘,迎接他們的則是各種冷眼。清政府規定,所有戰俘接地解散,遣送回原籍,要錢沒有,安置工作更不可能。管帶王永髮帶頭上書朝廷,要求向那些病死在日本的烈士家屬發放撫恤金。他這一要求,反倒遭到了嚴厲斥責。

清政府為啥如此態度?估計與戰敗和賠款有很關係。戰敗丟了面子不說,還賠了巨額的白銀,底褲都快賠掉了。另外,日本在交換戰俘時,又索要了1萬多兩白銀的遣返戰俘費。清政府此時正窩火的一比。再者,從中國傳統文化里,根本就沒有對敗者的尊重。戰俘,還不如死了,苟且偷生就算了,竟然還敢要錢。

相反,整個甲午戰爭中,日軍被清軍俘虜的官兵只有11人。在戰俘交換後,他們回到日本後,得到了日本政府很好的優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清陳卿美 的精彩文章:

鴉片戰爭期間,中英書信溝通為何爭吵不斷?
「鴉片販子」義律是冤枉的嗎?

TAG:晚清陳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