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毛九分錢的抗過敏葯,你會給自己親生兒子吃嗎?

一毛九分錢的抗過敏葯,你會給自己親生兒子吃嗎?

只花一毛九,就看好了孩子的病。近日,家住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的年輕媽媽小瑜(化名)把一張0.19元藥費的門診收費票據發到朋友圈,引起熱贊,開藥醫生被稱為「醫界良心」。

根據媒體報道:當時這位媽媽帶著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蛋清過敏引起的丘疹,給開了4片抗過敏葯,總價0.19元。讓孩子每次吃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片,很快孩子身上的丘疹就大部分消退。

事情不出意外的又引起了無數媒體的追捧,而這種追捧同時不出意外的又伴隨著對中國醫生群體職業道德的抨擊和斥責。

比如某家媒體是這樣評論的:

一些醫療機構、醫者的價值觀扭曲,過度重視「金錢物質」,「以葯養醫」的現象頻出,在醫療過程中加一些不必要的檢查項目,甚至是在手術台上「加量又加價」,讓患者覺得服務差、花費高、效果不滿意,甚至對本是治病救人的醫生缺少必要的信任,疑醫、防醫、監醫,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與之相比,「一毛九藥方」是一股清泉,體現了醫者仁心,散發著「白衣天使」光輝。

中國媒體這種明褒實貶,指桑罵槐的功夫,早已經爐火純青。而且中國媒體從來都不長記性,各種各樣的丟腎新聞,每隔幾年就要折騰出一個來。記者自作聰明以茶代尿騙醫院的事情,也發生了不止一次。

其實,早在4年前, 媒體就集中炒作過一個4分錢處方治好病的新聞。而這個一毛九的處方,無非是4年前這個新聞的翻版:孩子得的是一樣的病,醫生開的是一樣的葯,家長的反應和媒體的炒作以及對醫療行業的指桑罵槐冷嘲熱諷也完全一模一樣。

4年前,我已經寫過一篇文章把道理講清楚了。然而如我剛才所說,我們的媒體從來就不長記性,而且也從來不知道去諮詢一下專家的意見。

做為一個醫生,我可以坦率的和所有人講:這種「良心處方」,沒有哪個醫生會開給自己的親生兒子和親生女兒。

為什麼不會?

因為是親生的啊。

這個新聞中,4片總價0.19元的抗過敏葯,和4年前新聞中4分錢一片的抗過敏葯是一樣的,這種藥物名字叫做撲爾敏。

撲爾敏,是一種用於過敏治療的抗組胺藥物。目前臨床使用的抗組胺藥物有三代,撲爾敏是第一代。價格極其低廉,一瓶100片,僅賣三四塊錢。

作為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撲爾敏存在嚴重不足:

首先是他它能透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起中樞抑制作用,導致嗜睡,會使孩子整天昏昏欲睡,影響孩子的認知功能。

其次,它拮抗H1受體的選擇性不強,會引起包括心臟等臟器的各種副反應,導致心悸,低血壓等,這在低齡兒童尤為明顯。

同時,他代謝周期短,所有要每天服用3次才能保持有效的治療濃度。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最後,撲爾敏沒有專為兒童設計的糖漿等劑型,孩子服藥很不方便。需要碾碎喂服不說,嬰幼兒使用劑量也難以精確把握,只能以半片,四分之一片甚至五分之一片等極其粗糙的劑量給葯。家長要想很精確的掰出合適的劑量基本不可能。

目前,撲爾敏這樣的臨床上第一代抗組胺藥物使用越來越少,瀕臨淘汰。在很多國家,已經不再用於2歲以下幼兒。

治療兒童過敏性疾病,現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是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與第一代藥物相比,氯雷他定效果更顯著,而副作用則明顯下降。

氯雷他定不易通過血腦屏障,沒有第一代藥物的中樞抑制作用,孩子服用後不會昏昏欲睡,不影響孩子學習和潛能開發。它對受體選擇性更強,副作用更低。它療效更強,而且代謝周期長,一天只需服用一次,孩子依從性好。氯雷他定已經做成適合兒童服用的水果味糖漿,方便服用,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同時氯雷他定的價格也很便宜,兒童糖漿售價依生產廠家不同在15-40元之間。

第二代的抗組胺藥物雖然有明顯進步,但仍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氯雷他定仍有偶發的心臟毒性。所以現在正逐步被第三代抗組胺藥物取代,1999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2001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的臨床療效與氯雷他定相似,而安全性更大,副作用更少,已成為世界抗過敏藥物市場銷售量增長最快的藥物。氯雷他定的換代產品地氯雷他定已入我國市場,該葯比氯雷他定作用強、起效快、作用時間長、毒副反應低。目前其混懸劑型售價大概在20-50元。

好了,我現在請問諸位朋友,當你的孩子需要使用抗過敏藥物的時候,你是願意給你孩子選擇副作用低,服用方便,劑量精確,水果味,價格二三十元的新一代藥物,還是願意選擇副作用巨大服用不方便但卻「體現了醫者仁心,散發著「白衣天使」光輝」的四分錢一片的撲爾敏?

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我想,除非心理變態,否則我們的媒體記者們,不會給自己親生孩子選擇這種藥物。但是這不妨礙他們高調的讚揚這種他們根本不肯給自己親生孩子吃的藥物:體現了醫者仁心,散發著「白衣天使」光輝」!

當然,撲爾敏這種副作用大且服用不方便的藥物雖然瀕臨淘汰,但也不少完全沒有存在價值。比如:他特別適合那些對價格高度敏感的患者。

這些「對價格高度敏感」的患者,未必是貧窮的患者。他們中的很多人經濟條件並不差,但對醫生存在高度的敵意和不信任,以「價格低廉」作為衡量醫生醫德的唯一標準。

說實在話,我從醫二十多年,現在對「好醫生」的標準是越來越迷茫了。

曾經,媒體宣揚中午不吃飯節省時間給患者做檢查的是好醫生。我很慚愧,因為我不僅吃午飯,還常常吃宵夜。

曾經,媒體宣揚得知老爸心梗仍然堅持不下手術台的是好醫生。我很慚愧,百善孝為先,父母病危時候,我方寸大亂肝腸寸斷,根本沒有辦法拿起手術刀。

曾經,媒體宣揚數十年不給患者輸液的醫生是好醫生。我覺得很慚愧,因為大面積燒傷患者休剋期動輒要上萬毫升的輸液。

現在,媒體宣揚「一毛九藥方是一股清泉,體現了醫者仁心,散發著白衣天使光輝」。我又覺得很慚愧,因為我主要從事危重燒傷患者搶救,患者花費動輒數十萬元。我覺得我身上,大概是無法散發「白衣天使的光輝」了。

我覺得我這輩子大概做不成一個媒體人眼中的好醫生了。

好心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燒傷超人阿寶 的精彩文章:

格列衛進醫保,那些雞賊的跨國葯企

TAG:燒傷超人阿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