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陽明:將生命中的失去看成另一種收穫

王陽明:將生命中的失去看成另一種收穫

日知錄

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

——王陽明《與薛尚謙書》

有人說,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青春散場、容顏老去、親人亡故、摯友分別、求職被拒,我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失去那些寶貴的東西和心愛的人。對於失去的恐懼,就好像無處不在的烏雲一樣在我們生活的天空里盤旋。

王陽明曾說「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今日的失去,未必不會是以後的收穫。我們生命中那些失去的東西,也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得到償還。

失去了年輕的美貌,也許是為了讓我們更加註重於培養自身的氣質與風範。青春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身份證上的年齡。飽經歷練的成年人,也可以擁有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優雅與知性。

失去了朝九晚五的安穩工作,也許是為了逼我們走出生活的舒適圈。沒有了體制內條條框框的束縛,有的人在外面的大千世界能夠實現更大的抱負。

失去了一位相伴多年的情侶,也許是為了遇見生命中那個真正對的人。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走出了失戀的陰影,才能在轉角遇到新的愛情。

作家龍應台在《目送》里寫道「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雖然我們都不願意承認這一個事實,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卻讓深愛我們的父母總有一天會離我們遠去。

小的時候,我們都渴望快快長大。長大後就可以賺錢養家和孝順父母。可是我們卻忘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在一步步地衰老。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說「生命之路自己走過,再多的祝福都是耳後的叮嚀,該有的終將會有,該失去的也終將會失去」。總有一天,我們會失去父母。但他們的人雖然不在了,他們對我們的愛還在,他們留給我們的回憶還在。

父母走後,我們便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廣漠的人世間自力更生。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我們的肩上也會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我們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和關愛,卻收穫了內心的篤定與堅強。我們會帶著父母當初對自己的期待,努力地活出更成熟的人生。

作家張小嫻在《那些為你無眠的夜晚》中曾寫到:「愈害怕失去的人,愈容易失去」。那些害怕失去的人,看不清眼前的事實,他們幻想著憑藉一己之力,就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可是世間萬物自有其運行規律和內在法則,不是說我們拼盡了全力就一定可以扭轉乾坤。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不是我們的主觀意願所能控制的。當失去已成定局,與其抱殘守缺,自怨自艾。不如轉換視角,將我們的失去,看成人生的另一種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延禧攻略》:曾經滿心歡喜 卻不想終究背道而馳
林妹妹的悲劇:人生苦短 遠離C型人格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