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每日優鮮融資4.5億美元,供應鏈和冷鏈是下一個故事?

每日優鮮融資4.5億美元,供應鏈和冷鏈是下一個故事?

保持著平均六七個月融一次資的速度,每日優鮮完成了今年的第一筆融資。

9月6日,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4.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盛Goldman Sachs Investment Partners (GSIP)、騰訊、時代資本、Davis Selected Advisers領投,保利資本參與戰略投資,Glade Brook Capital、華興新經濟基金參與聯合投資,老股東Tiger Global、Sofina持續跟投,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IT桔子的數據顯示,這是每日優鮮自成立以來的第8輪融資,而上一輪、也是每日優鮮融資金額最高的一次,還停留在2017年12月份的5億美元融資。

每日優鮮融資歷程,截圖來自IT桔子

如果說之前的融資,每日優鮮講的是無人貨架的故事,那這個階段,就該是供應鏈和冷鏈了。

根據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的說法,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上游供應鏈開發、全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智慧零售技術的戰略投入。每日優鮮方面也對虎嗅表示,這筆融資的用處是對現有冷鏈物流設施、供應鏈開發的持續投資。

「深耕供應鏈」是每日優鮮近年一直在喊的口號。生鮮電商的高損耗特性決定了企業必須儘可能地縮短和強化供應鏈,從每日優鮮目前在做的上游農產品發掘和直采直送模式能看得出來,供應鏈的打造是生鮮電商的關鍵點。

而電商發展十年,生鮮電商之所以還是電商領域的最後一片「藍海」,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冷鏈的故事不好講。

《財經雜誌》文章《冷鏈物流的機會與軟肋》寫過目前中國的冷鏈行業現狀,文中寫到,中國目前的冷鏈市場有這樣的困境:中國的冷鏈利潤率只有8%,發達國家的利潤率可以達到20%~30%,而冷鏈物流的困境已經轉接到了生鮮電商身上:冷鏈資源少而分散、附加值低的問題造成了中國生鮮電商成本高、賺不到錢的現狀。

對於中國冷鏈現在的基礎,每日優鮮方面對虎嗅表示,目前每日優鮮用到的冷鏈物流基本上已經十分成熟了,並不會耗去太多成本,而從前置倉到用戶手上的這一段距離,採用的保鮮方式也是目前市場上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更何況,這一段距離中真正的重點,其實還是時效,這階段的配送被每日優鮮稱為所謂「時間冷鏈」。

前置倉是每日優鮮使用第三方冷鏈物流運送過程中的最後一環,「前置倉+2小時達」也正是每日優鮮用來打動資本的故事,而對於前置倉,業內的擔憂主要還是「成本無法被覆蓋」。遍地開花的前置倉,到底是零售界新的競爭利器,還是一種出力不討好的行為,現在還沒有定論。

虎嗅從每日優鮮了解到,目前,每日優鮮在北京開一間前置倉的平均成本在7萬元左右,他們自己認為,「這個成本其實並不高」。

前置倉到底能為盈利做多少貢獻還不好說,但「前置倉」這個設定已經開始成為零售行業里新的角斗場了。阿里、京東、順豐等都開始了廣撒網,未來,前置倉的點位爭奪戰恐怕在所難免。

虎嗅在文章《每日優鮮能笑到最後么?》中還提出過每日優鮮面對的另一個挑戰:它的商業模型適合在一二線城市進行複製,但要想下沉至三四線甚至以下的地區,就會遭遇本地社區生鮮品牌的強力狙擊。在價格戰中,每日優鮮並不佔優勢。

每日優鮮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在一線城市已經實現了盈利,但它顯然還沒有打下三四線城市的江山。而這回,每日優鮮CEO徐正就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標:拓展SKU至3000個;將自有品牌商品佔比提升至50%;覆蓋100個城市,拓展10000個前置倉。

每日優鮮的戰爭還在繼續。

不管是生鮮電商和還是已經平靜下來的無人貨架行業,從風口起,到寒冬至,大批企業一病不起,每日優鮮這匹「獨角獸」還在奔跑,當然離不開騰訊的不離不棄。

從2015年的A輪融資到現在,騰訊持續加註,顯然,每日優鮮已成為騰訊在這片藍海中的頭部戰隊。新一輪的融資已經到位,100個城市的小目標如何實現,就看每日優鮮接下來的仗怎麼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一張臉值得這家公司融15億?
馬斯克的推特逼空計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