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靖國神社驚現「中國軍人」
眾所周知,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因為供奉二戰甲級戰犯而為各國所不齒,但近日一條消息卻令很多國人欣喜。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一組「中國抗戰軍裝現身靖國神社」的照片在微博上流傳,究竟是誰在這樣的日子,進行了如此大快人心的「cosplay」?
抗戰勝利日,「中國軍人」現身靖國神社
近日,一組「中國抗戰軍裝現身靖國神社」的照片在微博上流傳。照片上,3名東亞面孔的青年身著抗戰時期的中國軍裝,站在寫有「靖國神社」的石碑前合影。而照片發布的時間,正好是1945年日本向盟軍投降的日子,也是9·3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前一天。
抗戰勝利日,「中國軍人」現身靖國神社
9月4日,照片中站在中央的王同學對媒體稱,照片是9月2日在靖國神社正門外拍攝的,3名身穿軍裝的青年都是中國在日留學生,「我們此次紀念活動是希望紀念我們民族贏得自由的日子。」
其實這次紀念活動最初計劃在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進行,王同學的一位朋友計劃穿著中國軍裝前往靖國神社。但當日靖國神社聚集了大量前來參拜戰犯日本右翼份子進行遊行,場面十分混亂。
與此同時,也有日本右翼份子上前騷擾、威脅王同學的朋友。考慮到人身安全,這次拍照計劃被取消了。
9月2日,王同學和他的2位朋友再次身穿中國軍裝,來到靖國神社前。這次沒有右翼份子的干擾,他們成功拍下了這組照片。
王同學來自山東,目前在日本學習,他的曾祖父曾經也是參加過抗戰的中國軍人。王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稱,「我們組織這次紀念活動的初衷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民族抗戰勝利贏得自由,以及向所有為中華民族的自由而獻身的先烈致敬」,「雖然我們身在日本,但我們非常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來紀念中華民族贏得自由與勝利的日子。」
安倍雖不再參拜,卻仍獻上「玉串料」
對於3名中國留學生的行為,網路上幾乎都是一片讚揚之聲,有網友驚呼「勇士」、「愛國」。近年來,由於以日本首相安倍為首的右翼勢力猖獗,不斷美化侵略歷史,否認犯下南京大屠殺、徵用慰安婦等罪行,而供奉著侵華戰犯的靖國神社則更是處在輿論關注的風口浪尖,安倍自己雖然不再親自前往參拜,但卻每年都獻上「玉串料」祭祀費,也經常有右翼分子身著二戰日軍軍服在此招搖過市,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此次「中國軍人」現身靖國神社,可以看作是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反擊,是對日本正視侵華歷史的提醒。
但此次正義之舉,為何又在網路上引起一定爭議呢?
紀念抗戰,為何不穿八路軍軍服?
據王同學稱,左邊穿的灰藍色軍服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的軍服,也就是著名的「大刀隊」;中間的草綠色軍服是中央軍第八十八師的軍官野戰服;右邊的黃色軍服是川軍軍服。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原來是馮玉祥的西北軍,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戰敗,西北軍的一些零散部隊退到了山西,經張學良整編,組成了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長城抗戰爆發後,在喜峰口戰鬥中,二十九軍血戰日軍鈴木、服部旅團,一戰成名,是中國自"九一八"以來的首次大捷。二十九軍士兵人手一把鑌鐵大刀,殺得日寇膽戰心驚,成為該軍最明顯的標誌。
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是當年國民黨部隊中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之一,曾在淞滬會戰中發揮巨大作用,孤軍死守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大振軍威國威。
抗戰時期,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為抗日,川軍執行了蔣介石「軍隊國家化」的指令,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整編。從此,川軍的足跡遍布了全國的抗日戰場,幾乎所有的對日大會戰中,都有川軍將士的身影,他們以劣勢武器,無數次與裝備精良的日軍進行殊死決戰。
紀念抗戰,為何不穿八路軍軍服?
不可否認,三位留學生選擇的軍服,在抗日戰場上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但如果硬要挑理,也的確不是那麼完美。
眾所周知,中國的抗日戰場分為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抗戰勝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拋開國共誰是抗戰主力這個問題先不說,最能代表中國抗戰力量的自然是國共各自領導的武裝,軍服選擇自然是兩方都要有才合理。
而且,作為從中國大陸赴日的留學生,如此忽視共產黨軍隊在抗戰中的作用,顯然就是有意為之。大陸網路上很早就存在一批「國粉」,為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專門美化國民黨抗日功績,無視或弱化共產黨軍隊的作用,不排除這三位留學生也屬於此類。這才是引發爭議的根源所在。
為何打的是國民黨旗幟?
在王同學的這組照片中,三人打出的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旗也引起不少關注,但其實爭議並不多。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1937年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3人手中拿著的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旗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9月11日,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新四軍,全稱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留在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的隊伍。
因此,在當時的中國抗日戰場上,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旗了。
抗日戰場,國共誰是主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其實並沒有否認國民黨在抗戰正面戰場發揮的作用,近年來,描述國民黨軍抗戰的作品更是層出不窮。
胡錦濤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告訴全世界:「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型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抗戰勝利70周年,老兵方隊通過天安門
2015年9月1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前來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連戰等台灣各界代表人士。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湧現出一大批氣壯山河的抗戰英雄。歷史將永遠銘記為抗日戰爭勝利英勇獻身的先烈們。
關於抗戰中,國共誰是主力,兩岸各有各的說法,總之勝利是屬於全體中國人民的。習近平也曾指出,要推動海峽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
在兩岸統一之時,這個答案還會如此重要麼?
安倍為首的日本右翼,仍是中國心腹之患
安倍為首的日本右翼,從來沒有正視侵略歷史,時時刻刻不忘軍國主義美夢,不斷加強戰備,妄圖修改和平憲法,再加上中日釣魚島之爭,這樣的日本始終仍是中國心腹之患。三位留學生主導的「中國抗戰軍裝現身靖國神社」,不管怎麼說,都是對於日本右翼勢力的有力反擊,都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忘抗日歷史的決心。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的勝利,也是國共兩黨共同的勝利,切不要等到日本再次侵華之際,才再次想起民族團結的重要。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國,才是對於野心勃勃的日本最好的震懾。


※朝核問題陷僵局,美竟拿中俄撒氣
※中國向中東發射偵察衛星:關鍵時刻可向伊朗提供情報
TAG:國科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