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經方】講述疾病的傳變規律

【中醫經方】講述疾病的傳變規律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講解的題目是中醫的六經傳變理論。這個六經傳變很複雜,我們盡量用大家都能聽懂的方式來講,在這個題目開講之前呢,我們先講一個身心一體的觀點,希望能對大家提高對中醫的認識有所幫助。好的,下面我們就用魏晉大詩人陶淵明所作的這首飲酒開個頭。




飲酒(其五)全文


作者:陶淵明 (魏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魏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所作,詩中禪意濃濃,除此之外,詩中還描寫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這就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也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我們常說生命是一段旅程,在這個生命旅程之中,太多的不確定,太多的彷徨、恐懼、憤怒、期待,充斥著我們的心靈,於是我們總是希望為我們這一顆不安的心尋找一個去處,讓我們的心安。



於是很多人把自己打包送到了西藏、尼泊爾、美國、歐洲、澳洲,非洲,甚至是北極、南極,無一不是在尋找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但是,當這些人真正來到夢想的彼岸的時候,會發現這只是一瞬間的風景,欣賞完風景之後,生活似乎還是老樣子。我們仍然需要面對我們不願意麵對的情緒,仍然要面對我們的希望與困惑交織在一起的焦慮,仍然要經歷生老病死,這人生四大煩惱。




這其中,生死無可避免,我們就認命了,但是,對於老和病,對於那些不期而遇的憤怒、煩惱、焦慮,我們大部分人都有點不太服氣,我們不服老,不服病,豈不知這一切都是任何人逃離不了的,無論你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這一切都無法避免,都會如約而至。




在佛教有這樣一個教義,除了心之外,沒有世外桃源。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呢?我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患者,睡眠質量很差,每天早晨起床之後都昏昏沉沉,一天都是如此,幾十年都如此。以至於他認為這個世界就是昏昏沉沉的。她在我這吃了幾周葯之後,有一天她告訴我說,我這兩天睡了個好覺,早上起來覺得神清氣爽,世界一片清凈。




於是,她因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世界美不美,不在於外在世界,而在於自己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當下這顆心是什麼狀態。如果當下你的身心康泰,心境平和,這就象黃帝內經所說的陰陽平秘精神乃治。那麼,你所在的世界就是清新寧靜的。如果你的心是焦慮的,昏沉的,那麼你所在的世界也就是充滿焦慮和憤怒的。



而我們的一顆心是否是健康的,關鍵在於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身不健康,心也很難健康,因為身心是一體的。因此,中醫告訴我們,要想心安,先要身安。而佛教的另一個教義會告訴我們,環境可以隨著心意轉,這不是什麼神通,而是每一個人都在做,都能做的事實。




如果你看到的世界是一片灰暗,那麼這就代表你的心。如果你看到的世界一片清新,這也代表你的心。其實我們的心早已改變了我們當下的世界。這就是佛教告訴我們的境隨心轉。




好了,現在我們切入主題,我們都知道中醫擁有5000年的歷史,在這5000年當中出現過無數大醫家和他們所留下的著作,我們這裡介紹給大家的就是,中醫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傷寒雜病論》。




這部書是東漢時期的醫家張仲景所著,後世醫家尊他為醫聖。在後來這部書被拆分為兩本書《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在中醫界提到這兩本書,那可不得了。學中醫如果沒學過這兩本書,就基本上等於不及格。




那麼,張仲景所著的這套《傷寒雜病論》,他的主要貢獻主要在哪裡呢?總體來說,《傷寒雜病論》這部書系統化的闡述疾病的產生和演變過程,以及用方和用藥的方法,他的辯證方法簡單,用藥神效,可以說他是中醫看病的一個指南針。



今天,我就把傷寒論當中最精華的部分,介紹給大家。這個最精華的部分是什麼呢?就是六經辨證。那麼,什麼又是六經辯證呢?說的這麼神秘,是不是很難呢?




告訴大家,很簡單。舉個例子,一個人頭痛,前額痛,就是病在胃經。頭兩側痛和風池穴痛,就是病在膽經。頭頂痛就是病在肝經。後腦勺內部痛,就是病在腎經。




再舉個例子,現在很多人都長青春痘,痘在口唇周圍,就是病在大腸經,這個人一定是大便不正常。痘在面部顴骨位置,就是病在胃經,這個人一定消化不好。這就是通過六經辨證得出的結論,大家看簡單不簡單。




那麼,中醫的這個判斷,是怎麼產生的呢?


這個判斷方法,就源自於六經辯證。那麼,這個六經辨證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這就源自於人體的十二經。




那麼,十二經又是什麼呢?

十二經就是由臟腑理論所產生的經絡理論。中醫認為,人體的每一個臟腑都有一條相對應的經,人體共分為五臟,六腑。加起來共十一條經,再加一條三焦經,共十二經。這十二經,按陰陽分類,分為三條陰經,三條陽經。因此被稱為六經。




那麼,為什麼可以通過頭面部的一些變化,就能夠判斷疾病在那個臟腑呢?


一個最主要的判斷依據就是經絡循行的位置,胃經循行的位置聯絡到人的腦門和面部兩顴骨位置。膽經的循行位置在人體頭部的左右兩側,肝經的循行聯絡到人的頭頂,腎經的循行位置進入人體的後腦。大腸經的循行位置圍繞著人的口唇部。




中醫認為,臟腑疾病必然會在其所對應的經上面有所反應,有時候,病在沒有進入臟腑之前,會先進入經絡。中醫通過經絡上出現的疾病就會判斷出,這個疾病在哪一臟,哪一腑。




再比如,老年人易患的膝蓋痛,西醫認為就是膝蓋磨損或者骨刺,再不就是積水導致的。西醫的判斷標準就是病在哪力就是那裡,並不和其他臟腑相關,因此說是骨刺,去掉骨刺還痛,說是磨損,換了髕骨之後還痛,說是積水,把積水抽出來還有。這就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在中醫看來膝蓋痛很簡單,就是脾胃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膝蓋的兩側,內側是脾經,外側是胃經。事實上,通過臨床的問診,就會發現這些人都有相當嚴重的脾胃病。而一但脾胃病治癒,這些反應在經絡上的痛點,就會逐步消失。這就是中醫看病的特點,其實簡單,沒必要太過神秘化。



有時候,病入臟腑,糾纏不清,我們就可以通過觀察經絡的變化判斷疾病,就可以理清疾病的來源。這就是張仲景留給後世醫家的六經辯證。張仲景不僅奠定了六經辨證的基礎,他在《傷寒雜病論》當中還明確提出了六經病的傳變次序,以及六經病的特點,為我們認清六經疾病的性質指名了方向。




張仲景認為六經疾病,會由淺入深,逐步通過三陽經進入三陰經,使疾病不斷的深入人體。這個疾病的傳變過程,後世醫家稱之為六經傳變。




我們要學習六經傳變,就先要明晰三個主要問題,第一,疾病是什麼?第二,什麼是六經?第三什麼是傳變?




我們先講第一個問題,疾病是什麼?或者說疾病是怎麼產生的?傷寒論說,疾病有三種來路,一是六淫邪氣所傷,二是七情內傷,三是刀兵蟲獸所傷。




什麼是六淫邪氣所傷呢?

六淫邪氣的就是大自然中六種致病的邪氣,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自然邪氣會導致我們身體生病。因此,黃帝內經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避暑,春秋二季要注意不要受風寒所傷。




我們現代有很多人,為了漂亮,就不顧身體了,就只能美麗凍人了,結果就是為將來生病創造條件。那麼,為什麼,同樣的行為,有的人病,有的人不病呢?這是因為生病需要一個身體條件。這個身體條件是什麼呢?




黃帝內經說:生病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正虛邪實。什麼是正虛邪實呢?就是人體的正氣內虛,一個正氣內虛的人,即使不怎麼嚴重的邪氣依然能夠引發身體的疾病。所以,不要看人家美麗凍人,你也美麗凍人,人家沒事,你就病了。




中醫看病的一個特點就是,治病的同時要兼顧補助正氣,因為中醫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正氣充盈,邪氣再強大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而治療疾病的一個原則就是,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陰陽平衡是中醫治病的一個重要指標。




黃帝內經說:陰陽平秘,精神乃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體內的陰陽平衡,精氣內斂,這個人的精神狀態就是健康的。這裡的平代表平衡。秘代表內藏,內藏是什麼呢?內藏的是精氣。這些都是中醫的治病和養生原則。



下面,我們講七情所傷。七情我們在之前的講座中講過,我們這裡就一帶而過了,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這七種情緒對應五臟會造成臟腑的傷害。反之,被傷害的臟腑,或者先天的臟腑功能低下,也會引發相應的情緒。




比如,肝血虛的人就易怒。也有稱之為喜怒。我覺得喜怒用的比較貼切。我們都知道怒傷人,不光傷別人,最主要的是傷自己。我們從情感和理智上都不喜歡憤怒。但是,我們會發現,我們一但引發了這種憤怒情緒之後,就會象上癮一樣的不斷思慮那些令自己憤怒的問題,不斷的鼓勵自己生氣,不斷的製造憤怒情緒。就如同喜歡憤怒一樣,這其實都是因為肝血虛或者肝氣鬱滯的緣故。




我們都知道生氣之後身體會很難受,雖然我們都非常不喜歡憤怒,但是一但我們進入憤怒的情緒,就不能自拔,這都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是由我們的五臟控制的,而由不得我們自己。長此以往會使得我們的肝血更虛,憤怒情緒還會引發肝氣瘀滯,導致發肝胃不和,造成消化系統疾病或者胃疼。更嚴重的還會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等等,這些都是憤怒情緒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的傷害。




在佛教中有一種修行方法,是專門用來對治這種人的思維不能自制的,一個是止,一個是觀,這種修行方法可以使得我們混亂思想得以停止,並且轉而專註到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這個修行方法對於這些情緒或者思維不能自制的朋友會有很好的幫助。




不過呢,這種修行方法需要相對長的時間才能見效。如果您是脾虛肝鬱的患者,就不適合修行這種內容。因為無論你怎麼努力,思想都會反而思慮煩惱和憤怒的事情,即使轉到修行上來,也會把修行當做一種思慮,不斷的思慮下去。導致你的神經衰弱。所以說,身體的健康才是修行的基礎。這個話題我們就介紹到這裡,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以後再專門找時間討論這個話題。



說到第三種疾病途徑,就是刀兵或者蟲獸所傷,這些都是外傷科的內容,這裡我們就不做講解了。




講完了造成疾病的病因之後,我們講第二個問題,什麼是六經?這裡的六經指的是人體的五臟六腑,再加三焦經合起來稱之為十二經。而十二經,分為手三陰三陽經和足三陰三陽經,因為三陰三陽和起來稱之為六經。




而六經理論,就出自於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醫認為人體的陽經主防禦功能,人體的陰經主收藏功能,而陽經指的就是人體的六腑,陰經指的就是人體的五臟。黃帝內經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




這就是五臟和 六腑的區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體的五臟貯藏人體的精氣,不能輕易外瀉,滿而不能實的意思是說,五臟所藏的精氣,是非物質形態的,不能出現實質,出現實物那就是臟腑硬化,不能通達的傳遞人體的精氣了。




而六腑的作用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營養物質,轉化為精氣傳導給五臟,然後還要排出糟粕。因此,六腑中可以有糟粕的存在,但不能積滿。一但積滿就會生病。




六淫邪氣和七情對人體的傷害,就體現在打亂了五臟六腑的工作機理,並且為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行造成了障礙。這種障礙就是我們所認識到的疾病。




比如,六淫邪氣影響到脾臟的糖的代謝功能,就會產生糖尿病。如果,影響到腎的水液代謝功能和脾臟的油脂代謝功能就會產生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如果,如果影響到肝經的疏導和代謝功能就會產生肝氣瘀滯,更嚴重的還會導致腫瘤類疾病。



那麼,六淫邪氣是如何入侵人體的呢?


我們假定六淫邪氣是一個強盜,他是如何入侵人體呢?在《傷寒雜病論》當中,人體為疾病設置了六道防線。這六道防線分別是:第一道防線足太陽膀胱經。第二道防線足少陽膽經,第三個道防線是足陽明胃經。第四道防線是足太陰脾經,第五道防線是足少陰腎經,第六道防線是足厥陰肝經。




這六道防線,其中膀胱經、膽經、和胃經合在一起稱之為三陽經,三陽經是病症較輕的疾病,形成慢性病的幾率較低。疾病一但傳變到脾經、腎經和肝經,也就是三陰經就會產生慢性病。




那麼,六淫邪氣進入臟腑之後,人體會產生怎樣的反映呢?


下面我們就介紹給大家傷寒論所說的,寒邪侵襲人體的時候人體的反映。寒邪入侵人體首先就需要先衝破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就是足太陽膀胱經。黃帝內經說,足太陽膀胱經為人體之藩籬。藩籬就是庭院的籬笆牆。六淫邪氣一但衝破第一道防線,就會去攻擊第二道防線。當然也有可能因為患者的體質強,正氣足造成一個相持不下的局面,也就是邪氣始終停留在第一道防線,你打不敗我,我也打不敗你。這種相持階段就會引發人體的發燒。這種發燒又一個特點就是後背怕冷。



在人體上,足太陽膀胱經起於內眼角的睛明穴,從人體的前額部至後背部,還包括腿部後側,止於足小腳趾足尖。人體的整個後背包括腿部後側,都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位置,一個人如果出現後背怕冷,腰怕冷,腿部後側怕冷,這都和足太陽膀胱經相關。現在中老年患者常見腰腿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都和足太陽膀胱經相關。



足少陽膽經是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在人體中足少陽膽經在人體的兩側。足少陽膽經從頭部的外眼角起,環繞耳部,從後頸部下行至人體腋下兩側,延伸到大腿外側中線下行,一直到腳部的第四腳趾指尖的足竅陰穴止。現在常見的偏頭痛,頸椎病,忽冷忽熱的感冒發燒就都和足少陽膽經相關。這種發燒有幾個特點,會出現口苦、咽干、頭暈和忽冷忽熱的癥狀。



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是陽明經,這裡面即包括胃經也包括大腸經,胃經一但遭受到邪氣的攻擊就會引發消化系統疾病,比如飲食無味,沒有食慾。另外,如果出現眉棱股痛,牙痛等等都和足陽明胃經相關。在傷寒論中明確提出一個病,有四大症,大汗,大渴,大熱,脈洪大。傷寒論稱之為白虎湯症。這個病很象糖尿病當中的一個類型。



陽明經引發的疾病,還有一類病症,就是發燒,並且有大便不通暢的問題,這是因為邪氣侵入手陽明大腸經引起的問題,在傷寒論裡面都有明確治療處方,在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人體的第四道防線是脾經,在傷寒論裡面明確提出腹部漲滿,嘔吐,還有長期的慢性腹瀉是因為邪氣侵入到脾經導致的。另外,中醫認為,西醫所說的胰臟功能就是中醫認為脾臟功能的一部分。因此,糖尿病這種慢性病,也和脾臟有著直接的關係。



人體的第五道防線是少陰經,這其中包括腎經和心經,傷寒論中明確提出,睏倦,總想睡覺,是少陰經病。從這一點上看睏倦睡不醒,很多種疾病都會出現這種癥狀。中醫看病,不管你是哪一類疾病,只要出現這種癥狀,就按照少陰病論治。這就是中醫對症論治的特點。



人體的第六道防線是厥陰經,也就是肝經。傷寒論中明確提出,消渴病也就是糖尿病和肝經有直接關係。另外,他還描寫了幾個癥狀,消渴是第一個,消渴的意思是口渴,飲水不能解。另外還有,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也就是肝陰虛導致的肝經的熱衝擊心臟,就會出現這種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這就和我們現在出現的心血管疾病相關了。這裡面我們就不多做解釋了。




講到這裡,六經病的特點就講完了。有朋友說,不是還有其他六經嗎?這個傷寒論中,只講解了這六經,其他經六經並未涉及。雖然有後世醫加把其他六經都講了,但是總還是因為權威性不夠,未被廣泛認可。




講完六經病之後,我們講解六經傳變。疾病的六經傳變是指,當六淫邪氣侵入人體的太陽經之後,會通過太陽經傳變到陽明經或者少陽經。並且逐步深入到五臟所代表的三陰經,這個過程,被稱之為六經傳變。




這裡需要明確一下,六淫邪氣對人體的攻擊並不是按照次序攻擊,這就像打仗一樣,敵人一定會選擇薄弱點來攻擊。因為人的體質千差萬別,每個人的臟腑功能都不一樣,有的人肝經弱,有的人腎經弱,有的人脾經弱,有的人胃經弱,六淫邪氣無處不在,人體的那已經的正氣弱,疾病就會侵入到臟腑的薄弱點來攻擊。這就是六淫邪氣的致病特點。




傷寒論所詮釋的六經辨證,以六經為站點,為我們標註了每一個里程碑,並且告訴我們每個站點的不同風景和標誌物,這就是六經病的不同表現,比如後背怕風,脈搏緩慢就是足太陽膀胱經病,比如口苦咽干,頭暈,忽冷忽熱,脈弦就是足少陽膽經疾病等等。




這些病的名稱雖然和我們現代疾病對不上號,但是臨床表現都非常清晰的,並且告訴我們治療手段。中醫的治病特點是辯證治療,也就是看人體一個階段的臨床表現,不管你得的是哪一類疾病,只要符合少陽病的特點就按少陽病治療,符合太陽病的特點就按照太陽病治療。這就是中醫治病的特點。




好了,講到這裡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和六經傳變就基本講解完了。希望這次的講解能夠帶給大家有益的幫助,謝謝大家!




讓您遠離濕寒體質 - 後愛排濕湯



哪裡能買到正品佐丹力159素食全餐?


此人六年之病,遇到經方家出手是取病如取石般的快速


六經辯證提綱(學習中醫必背)


倪海廈談六經辨證論治,值得細細閱讀


學學六經辨證,自己調理體質


倪海廈:正統中醫的理論非常明確,經方家使用六經辨症


六經理論與五運六氣的關係


傷寒六經證治捷要(熟記為妙)


一位民間中醫對陰陽、六經等問題的解讀


劉渡舟: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收藏】


【經典】張仲景六經辯證中順序: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


倪海廈:六經辨症法 —論治癌症


老醫真言:發熱怎麼辨治?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中醫治療白血病的方案
王四進經方講座-20-六氣解之少陽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