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3個小國在美方操縱下同時挑釁,大國若較勁就中了圈套?

這3個小國在美方操縱下同時挑釁,大國若較勁就中了圈套?

原標題:這3個小國在美方操縱下同時挑釁,大國若較勁就中了圈套?


不久前,特朗普又要對2000億美元商品下手,卻在聽證會上遭到多數代表的反對。白宮吃了癟,註定不會讓局勢風平浪靜。最近,果然有3個小角色跳出來替美方出氣。


1、據外媒9月4日報道,要錢不要臉的諾魯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在簽證問題上採取故意挑釁和刁難的伎倆,導致大國代表憤而離開「太平洋島嶼國家論壇」。諾魯的行徑遭到同為鄰國們的反對,薩摩亞首腦仗義執言,怒斥諾魯總統:再這麼胡鬧我們都退出此次峰會!

但既然收了錢,就要把戲演全套。9月5日,諾魯方面還惡人先告狀,倒打一耙,居然要求大國道歉。作為世界最小的島嶼國家,如此明目張胆地混淆是非,沖在搗亂的第一線,用不自量力來形容都高抬了它。或許是因為盛產鳥糞,諾魯還真以為自己能飛「翔」。諷刺的是,這個的國家格言為「主的旨意至高無上」,但經過此事之後,所有國家都明白諾魯的「主」實際上美國,而非那個神。



2、在「扇貝之戰」里不敵法國的約翰牛承認,籠罩在納爾遜榮光下的艦隊已經淪落到無法保護自己的領海,而且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因為脫歐之後會經濟必然受到衝擊,缺少經費的海軍戰力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還是在8月31日主動向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挑釁。「海神之子」號船塢登陸艦在未經過允許的情況下,鬼鬼祟祟、戰戰兢兢地跑到西沙打了擦邊球,儘管沒敢進入12海里,可還是侵犯了大國的主權。


拒絕在脫歐問題上對歐盟做出任何讓步(包括拒絕繳納高額分手費)的英國其實急需得到大國的幫助。2018年1月,特雷莎-梅首相在訪美之後就急匆匆訪華,主要就是希望延續「中英黃金時代」的良好合作關係,想藉助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來抵消脫歐的衝擊,還公開歡迎「帶路倡議」所創造的機遇。但另一方面,英國又與美國、法國、澳大利亞一起加大對太平洋島嶼國家的控制,在這個長期遭到忽視的區域設立更多的大使館和機構。而美國號召舉行的「自由航行」活動已經得到了法國與澳大利亞的呼應,如今就差英國。這次英方派出船塢登陸艦,就是想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盡量不刺激自己主要的經貿夥伴。可今天不是1840年,英國註定要接受教訓!


3、安倍在極力緩和對華關係、創造良好訪華氛圍的同時,在軍事上卻從未停止過挑釁活動。在8月26日的「富士綜合火力演習」里,日本自衛隊主要演練的就是如何奪回島嶼。在美軍幫助下成立的「水陸機動團」出動重型裝備,首次進行實彈射擊。日媒還在9月3日報道稱,安倍內閣將派出「水陸機動團」在西南海域等敏感地區與美軍舉行「實戰訓練」,海上自衛隊的運輸艦也將參與,共同提高美日聯合防衛離島的能力。


按理說,這3個傢伙都沒有在此時故意挑釁的必要。諾魯應該明白,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後,將加速島嶼國家被淹沒的速度。英國與日本則力求開拓大陸市場。挑釁是露在水面上的冰上,真正的原因都在水面下,與美國脫不了干係。而甘當棋子的國家,無論多麼富庶和體面,本質上都是小國。它們所作所為,更像是一種「表態式騷擾」,幹完活就能劃勾領賞。但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從中可以看出美方手段之多樣、行事之齷齪、可動用資源之豐富。


白宮這種做法,有點像拆遷隊。想用超低價迫使居民屈服,但礙於種種條件而不能強行拆走,因此就採取各種騷擾和添堵的手段。譬如今天往你家院子里扔死狗死蛇,明天故意往你家大門潑漆,後天唆使小混混找麻煩……如果還不起作用,就會使出更損的招數——斷水斷電(控制能源命脈)。白宮的意思很明顯:如果不滿足特朗普的條件,那麼以後這種事會越來越多。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美方已經開始耍無賴。


美國鷹派戰略家、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主要推手之一、在小布希時期擔任4年防長的拉姆斯菲爾德曾公開指出:只有在競爭對手沒有完全崛起之前,打到他才會更省力。而特朗普乾脆指責奧巴馬和小布希的「最大罪過」就是讓主要對手獲得了超過15年的戰略機遇期,導致如今問題纏身的美國失去了輕鬆取勝的能力。現在特朗普只不過將美國矯正回「正確」的軌道。

現在還妄想存在妥協與迴旋的空間,就是自作多情和自取其辱了。對峙的局面不會維持多久,特朗普幾乎確定會不顧美國產業界的反對,悍然發動「秋季攻勢」。探客分析,外部威脅往往是癬疥之疾,而內部問題才是心腹之患。



特朗普敢如此肆無忌憚,主要就是因為3000多億美元逆差。如今的問題在於,過於依賴美國市場和外國尖端科技產品和農產品,而本國的內需遲遲沒能成為主要支柱,一些重要科技高地亟待佔領,農業方面也存在軟肋。事實上,民族經濟依賴民族市場,民族科技更是根植於民族市場,而民族市場的地基就是工業和農業。只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強韌的農業基礎才能支撐獨立自主的國民經濟。


據韓媒報道,2017年大陸耗費886億美元用於進口存儲晶元,同比增長近39%,其中超過52%來自韓國。而眾所周知的是,韓國那些光鮮的大公司,其實背後的控制者都在華爾街。而今農業的形勢並不樂觀,一些關係民生的重要作物已經開始依賴外國輸入。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不足,沒有進行耐心的現代化改造。這些軟肋自然會被超級大國利用。探客認為,真正的敵人實際上也不是美國,特朗普只不過是發現並抓住對手的弱點,要榨取最大的戰略利益而已,美國無論誰當總統都會這麼做。


應對外部衝擊的最佳對策就是要強壯自身。應該彌合各階層之間的裂痕,最重要的就是要照顧好工人和農民的利益,因為工農階層是消費的主力,是民族市場賴以成長的土壤。沒有工農階層對新產品的需求,就不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不能產生先進的工業和品牌,就不能創造足夠的市場。而沒有統一的民族市場,大國崛起就是空話。從歷史上看,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在工農階層生活艱難、處於困境時實現逆襲。工農階層在轉型期幾乎承受了所有代價,現在必須要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補償。一句話,保護工人和農民就是國家的最高利益。

如果非要和美國派出來的幾個小嘍啰較勁,無疑就上了圈套,白宮正愁沒有挑事的理由。與其浪戰,不如苦練內功。唯有富民,唯有增強百姓的購買力,唯有創造出廣闊的國內市場,才能理直氣壯地告別依附性道路。這才是對西方霸權的致命一擊。抉擇擺在面前,是創建自主型的國民經濟,還是繼續依賴型的國民經濟。100多年屈辱史告訴大國,必須選擇前者。(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歐盟不知大難臨頭?拒絕「聯手抗美」等於向特朗普投降!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