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公主比王昭君還悲慘,奉命和親連嫁3任丈夫,年過70才返回長安

此公主比王昭君還悲慘,奉命和親連嫁3任丈夫,年過70才返回長安

古代出身於帝王之家的公主,看起來讓人羨慕不已,想要什麼都能輕易得到,其實並非如此,至少她們無法選擇愛情,不管願不願意,長大後都必須嫁給皇帝為其挑選的夫君。有一種公主最為悲慘,即和親公主,最知名的莫過於漢代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原本是後宮佳麗,據說因宮廷畫家故意醜化,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更別提得到寵愛,一氣之下主動以公主的身份,遠嫁千里之外的匈奴,從此再也沒能回到故鄉。對於大漢來說,王昭君與匈奴和親,換來了幾十年的安定,算是一種成功。

此公主比王昭君還悲慘,奉命和親連嫁3任丈夫,年過70才返回長安

然而,對於她本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之詩句,刻畫出王昭君內心的後悔與怨恨。丈夫呼韓邪單于死後,按照匈奴人的習俗,王昭君不得不嫁給呼韓邪的兒子,這是最讓她無法忍受的,卻又無力反抗。

漢朝的和親公主不止王昭君一人,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公主,跟王昭君的情況相同,奉朝廷之命到西域和親。從某方面來看,她比王昭君還要悲慘,王昭君只嫁過兩人,而她卻先後嫁給四任丈夫,在西域生活五十餘年,年過70才返回長安。

此公主比王昭君還悲慘,奉命和親連嫁3任丈夫,年過70才返回長安

她就是解憂公主,祖先是劉邦的親弟弟劉交,名副其實的皇室女子,父親給她起名為劉解憂,聽起來非常現代化,估計是希望女兒一生無憂。本來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由於祖父劉戊參與七國之亂,以前那種日子一去不復返,還差點從皇室成員名單中除名。

彷彿冥冥中早有註定,解憂公主沒能為自己和家人解去憂愁,反而替朝廷承擔起和親的重任。雖然漢軍在對匈奴的作戰中,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使得他們聽到衛青、霍去病將軍的名字瑟瑟發抖,但匈奴殘餘勢力依舊存在,而且對大漢有很大的威脅。

此公主比王昭君還悲慘,奉命和親連嫁3任丈夫,年過70才返回長安

考慮到實際情況,勞師遠征消耗太大,漢武帝為牽制匈奴,採取與西域各國和親,二十歲的解憂公主奉命嫁給烏孫國王軍須靡,《漢書》記載:「妻以公主,與為昆弟,以制匈奴。」帶著使命的解憂公主,時刻不敢忘記臨行前皇帝的交代,想盡一切辦法讓烏孫國親漢而遠匈。

當時軍須靡的正妻是匈奴女子,她跟解憂公主水火不容,但解憂公主技高一籌,將隨從侍女馮嫽,許配給烏孫國的一位將軍,如此便可掌握更大的優勢。軍須靡是個短命鬼,沒幾年就死了,兒子泥靡只有幾歲,只能把王位暫時傳給堂弟翁歸靡。

此公主比王昭君還悲慘,奉命和親連嫁3任丈夫,年過70才返回長安

翁歸靡繼承了堂哥軍須靡的一切,包括妃子解憂公主。翁歸靡對解憂公主幾乎言聽計從,但好景不長,等到翁歸靡死後,泥靡當上了國王,並且娶解憂公主為妻,但他一直想除掉解憂,好在漢軍與馮嫽聯手將泥靡幹掉。漢宣帝時期,解憂公主求情回鄉,得到皇帝批准,回到長安時已年過七十,把一生都放在維護大漢和平的事業上,雖無刀光劍影,但她的付出和功勞也應該被歷史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異樣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此女13歲入宮,24歲香消玉殞,一直被皇帝冷落,生下千古一帝
大臣勸皇帝多娶幾個妃嬪,皇帝:朕只愛皇后一人,此事不要再提了

TAG:異樣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