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上海是怎樣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

清朝上海是怎樣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延安大學歷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郭小鳳

上海作為一座城市至今已有173歲,宋代時,上海鎮隸屬於華庭縣,元代時,上海初設縣隸屬松江府。但是在這短短一百多年內,上海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的經濟中心。上海第一次發展小高峰就在晚清時期。

清初滿族入關後大局未定,為穩定統治,順治十五年(1656)禁止上海船隻入海。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才解除,作為重要的港口上海港迅速發展,到鴉片戰爭前夕,上海港口已建立國內外五道航線,嘉慶年間港口的年吞吐量達到120萬噸,上海的政治經濟地位大為提高,成為東南沿海主要貿易中心。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的場景)

對近代上海發展而言影響最重要的事件是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將上海列為通商口岸,1843年上海開埠,這成為上海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契機。此後列強攜帶資本進入上海進行資本貿易,帶動了上海內外貿易的發展,上海工商業迅速成長起來,為成為我國的經濟貿易中心奠定基礎。1925年設上海特別市,1930年正式設為上海市,逐漸發展成為遠東貿易中心。

(上海租界地圖)

近代上海的崛起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經濟的發展,還有政治、社會等其他因素。上海政治地位的提高一方面是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則是隨著一些政治事件的發生髮展從而促進其地位的奠定。其中上海小刀會起義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清朝時期的上海外灘)

小刀會和太平軍與清政府之間的戰爭使得很多百姓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因此大量難民一下湧入上海,使上海人口激增造成「華洋雜交」之情形,直接導致租界內華洋之間矛盾摩擦叢生。租界以此為名建立租界防禦自衛體系和健全租界市政管理體制,即自行已武力為手段保護外國僑民和以行之有效的獨立於中國法律之外的租界法律體系對租界進行管理。可以看出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又一次侵略,但是這也為上海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比如說資金、勞動力以及市場。在如此動蕩不安的年代裡,上海如此迅猛的發展堪稱奇蹟。

參考文獻:

1. 郭太風,廖大偉主編《東南社會與中國近代化》2005

2. 孫傑,《古代上海藝術》,2015

3. 周武,小刀會起義、太平軍戰事與近代上海的崛起.《學術季刊》1996第4期

4. 張忠民,近代上海經濟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確立.《上海經濟研究》1996第10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西營八大王指的是誰?他有哪些歷史功過?
恩銘曾提攜了徐錫麟卻反遭刺殺,為何徐錫麟因此成為英雄人物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