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山輪戰最激烈的一場大戰,越軍為何要不顧傷亡拚命反撲

老山輪戰最激烈的一場大戰,越軍為何要不顧傷亡拚命反撲

熟悉對越自衛反擊戰史的網友都知道,1984年7月12日,爆發了5年老山輪戰中規模最大最激烈的一場戰鬥。越軍經過積極組織,出動1萬多兵力,在炮火掩護下,向解放軍昆明軍區部隊在老山一線的防禦陣地發動加強師級猛烈反撲。這場戰鬥一連持續了14個多小時,最後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坊間稱為「七一二」大戰或松毛嶺戰役。越軍在戰鬥中傷亡3000餘人,大大傷了元氣,以致5個多月時間都不能重新組織大規模進攻。

對於這段歷史,有些網友就會提出問題:越軍為何要發動這樣一次傷亡慘重的大規模反撲呢?

下面筆者就結合史料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從戰略上說,越軍高層對我軍發動老山、者陰山收復作戰已經有所預判,認為中方佔領邊境一線制高點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奪回戰略主動權,從而掌握軍事行動的節奏,長期威脅越南北方邊境的穩定,以此來支援南方柬泰戰場。對於我軍的行動規模,越方判斷限於國際局勢和軍事因素,中方在北部邊境動用的軍力規模不會太大,主要是製造局部流血傷口,如老山、者陰山就是重點地區,以此來牽制越方。但如果政治上需要,戰爭規模也可能會升級,這不能不防。

從軍事地理上說,老山、者陰山失守,特別是丟失老山一線陣地後,使清水地區門戶洞開,同時威脅通向河江和扣林山邊境的兩條戰略公路。如果任由中國軍隊佔據有利態勢,一旦戰爭規模升級,河宣省省會河江市便會成為下一個目標,1979年高平、諒山、老街等省會失陷的悲劇就可能重演。這在內憂外患加劇的現實政治中,是越方無法承受的。因此,與其一直被中國軍隊牽著鼻子走,持續付出代價,不如反戈一擊,就在邊境地區解決問題,把失去的主動權再奪回來。

從戰術層面上說,越南國力、軍力有限,不可能在邊境全線出擊。既然中方採取了以局部「放血」贏得全局主動的方針,越方也可如法炮製,把作戰行動限制在局部地區,反牽制中方,破壞其既定戰略。而兩山中老山地區的軍事價值更大,那麼就可集中軍力於此一點,精心準備,發動一場較大規模反攻,即使付出較多傷亡也在所不惜,務必一舉奪回老山,重新掌握邊境主動權。

具體到老山地區的態勢而言,中國軍隊分布在老山、662.6高地、那拉、八里河東山的東西一線狹長陣地中,與越軍陣地緊貼,縱深不足,後勤不利,易攻難守。特別是那拉地區,態勢突出,受越軍佔據的小青山、漢揚高地兩翼俯控,活動困難,一旦被突破即無險可守,只能撤回邊境。這樣的一個戰區形勢特點,就決定了越軍比較主動,易於發起攻勢,首先從那拉中間突破,爾後逐點擴展戰果,一直推向老山主峰。

正是基於以上判斷,越軍總參謀部和第二軍區高官密聚河江,並有蘇聯軍事顧問團團長克利夫達上將等參與,積極籌劃,反覆論證,最後制定了一個規模較大的作戰計劃,代號為「MB-84」計劃。決心以第二軍區為主,從其他軍區抽調精銳部隊協助,集結十餘個團兵力,囤積大量軍需物資,爾後在老山地區實施雷霆一擊,一舉奪回邊境各要點,重新控制戰略主動權。

如此種種,終於在歷史上演出了「七一二」大戰的驚心動魄一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這個戰役,被稱為血流成河的「絞肉機」
中越戰爭關鍵時刻,小平同志三條指示振奮軍心克敵制勝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