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寵臣田文鏡一失足成千古恨,若非雍正顧及臉面將死無葬身之地

雍正寵臣田文鏡一失足成千古恨,若非雍正顧及臉面將死無葬身之地

雍正時期,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這三大疆臣是他的心腹,從後來這三人的結局來看,李衛最好,鄂爾泰次之,田文鏡最慘。李衛死於總督任上;鄂爾泰死於軍機大臣任上;只有田文鏡被迫辭職,鬱鬱而終,甚至還背上了百年罵名。

田文鏡當紅時可謂聖眷隆寵,雍正三年(1725年),時任河南巡撫的田文鏡大力推行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的雍正新政,期間遭到重重阻力。京中御史紛紛彈劾,說他為政苛刻,手段殘忍。可雍正卻認定他「懲貪除暴,不避嫌疑」,並且十分清廉,於是頒下諭旨稱讚田文鏡「實為天下第一巡撫!」

雍正這個論調,不僅讓彈劾田文鏡的御史被革職發往軍前效力,也讓田文鏡坐實了「天下第一巡撫」的美名。此後,朝中對田文鏡雖然議論不斷,但再也沒人敢彈劾於他。在接下來的五年中,田文鏡恩寵不減,也為雍正辦了不少實事。

可是雍正八年(1730年)秋天時,河南境內遭遇洪患,淹沒田地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尤其是祥符、封丘等州縣更是慘不忍睹,餓殍遍野。為了活命,百姓大舉逃荒,甚至出現賣兒賣女的現象。河南境內一片荒涼。而如此大災,河南最高長官田文鏡卻隱瞞不報。

然而,河南其它官員有自知之明,他們深知皇上寵信田文鏡,萬一追究下來倒霉的卻是他們。於是有官員上密折向雍正彙報了河南的災情,得知此事後,雍正趕緊下旨詢問田文鏡事實真相,如果有的話,朝廷可以免除當年應受的錢糧,並讓戶部撥糧撥款賑濟災民。

田文鏡接到雍正詢問後,一下之犯了難,他十分惶恐,若是如實稟告皇上河南災情嚴重,那麼皇上勢必會追究他不及時上報之罪,按照清朝律法,地方督撫隱瞞災情不保,輕者革職,重者斬首,這個罪名田文鏡自然是不敢想像的。思來想去,田文鏡上折,說河南雖然有災,但影響不大,百姓們仍然可以像往年一樣交稅交糧,根本不需要朝廷的減免,更不需戶部撥款賑災。

對於田文鏡的上奏,雍正似乎感覺到事有蹊蹺,可他一直信任田文鏡,所以沒有繼續深究。但為了體諒百姓的疾苦,雍正還是減免了一部分的賦稅。對於田文鏡來說,雍正此舉解了他的難處。

為了證明自己上奏的是實情,田文鏡開始大力催收百姓田賦,一邊又在受災嚴重的幾個州縣開粥棚。並且三令五申讓禁止百姓賣兒賣女。然而,災情似火,百姓逃荒乞討,連自己都顧不上,本來想把奄奄一息兒女賣個好人家,讓兒女有個活路,家裡也能有些補償。田文鏡的一紙禁令,百姓們只能看著一家老小活活餓死。

據後來的數據統計,那一年的河南水災餓死百姓十餘萬人,田文鏡不惜用這麼多的人命來證明他的謊言,如此行徑終致天怒人怨,雍正最終還是知道了真相。按照雍正的個性,換成別人就是有一萬個腦袋也不夠他砍的,雖然他一直寵信田文鏡,可這一次也不能繼續袒護他了。雍正十年(1732年),自知無力回天的田文鏡上奏辭職,不久在老家病逝。

但事情到了這兒還不算完,雍正十三年,吏部上奏河南水患期間,因地方官失職導致災情嚴重升級。為此,雍正派出欽差到河南仔細核查,事後御史上奏請求追究田文鏡隱瞞不報的大罪。可這一年,雍正帝卻在圓明園暴亡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乾隆即位後,這筆舊賬又被翻了出來,新河南巡撫上奏乾隆帝說河南百姓至今怨恨田文鏡,地方士紳提議將田文鏡將河南的賢良祠中遷出去。儘管乾隆對田文鏡的施政方法極為厭惡,可為了照顧皇考雍正的面子,還是將此事給壓了下來,但田文鏡此後卻背上了百年的罵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出現了兩個女王,國事慈禧做主,社會和江湖上的事此人說了算
集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西漢名臣——韓安國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