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四一:張紘據理力爭,為何避免了孫策悲劇的重現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四一:張紘據理力爭,為何避免了孫策悲劇的重現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赤壁之戰以後,東吳集團將其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與曹操爭奪淮南地區控制權上,因此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底赤壁之戰結束之後不久,孫權便親自披掛上陣,出兵淮南重鎮合肥,而此時身為長史的張紘也老驥伏櫪,隨同孫權一起來到了合肥前線。

戰事的進展一開始對東吳集團比較有利,吳軍迅速形成了對合肥的合圍之勢,而此時的合肥僅有少數曹魏士兵駐守,兵力懸殊,只能進行殊死抵抗,戰事的進程從此陷入膠著狀態。此時,張紘察覺到吳軍在戰術布置上出現了重大失誤,便立即向孫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張紘認為:自古圍城之戰都會故意的網開一面,以造成守敵的困惑並引誘其產生突圍的錯誤念頭,這樣就可以動搖敵軍的士氣和戰鬥力。如今吳軍兵臨城下並將整個合肥城圍得水泄不通,同時又不分晝夜的進行攻城,守敵一見根本沒有突圍的可能,只能孤注一擲、負隅頑抗,這樣的城池是最難以攻破的。張紘認為正確的做法是故意減緩對城池的進攻,讓守敵產生可以伺機突圍的假象,這樣才能夠利用敵軍的動搖一舉拿下合肥。

張紘的這個建議,可謂是兵法上所說的「圍師必闕」這一常用戰法具體體現,這種戰例在漢末之前已經多次出現並被證明是進行城池攻堅戰中進攻方取得勝利的主要手段之一。就在二十多年前漢末名將朱俊在圍剿盤踞宛城的黃巾軍將領韓忠時也採用了這一戰法。當時的情況與如今合肥非常相似。朱俊也是一開始如現在的孫權一樣將宛城重重圍困並展開猛攻,但無法攻破城池,之後朱俊也是採用了「圍師必闕」這個戰法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如今張紘所提出的這個戰法,也正是奪取合肥的最佳方案。

不過,張紘的提議卻遭到了一些將領們的反對,這也使得孫權猶豫不決,戰機也就在孫權的憂慮中稍縱即逝。不久,揚州別駕蔣濟使用疑兵之計,謊稱將軍張喜的數萬援軍正趕往合肥 ,這也使得合肥守軍士氣高漲,吳軍的進攻難度大大增加。後來曹魏的援軍終於趕到,並在合肥城下主動向孫權挑戰。此時孫權眼看戰機已失,急躁之心頓起,竟然打算仿效當年自己的哥哥孫策一樣親自率領精銳對敵軍展開突襲。這時候張紘終於忍耐不住自己的不滿,當面對孫權親率的決定進行批評。

張紘告訴孫權:戰爭本身不但兇險,而且也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如今將軍仰仗自己昂揚的鬥志親自出戰而忽略敵軍的強悍,這將會使得三軍將士感到心寒。就算能夠斬將奪旗,那也只是軍中的一名偏將之類的低級將領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將軍這種全軍主帥所應該做的事情。希望將軍能夠抑制住一般將領心中所固有的匹夫之勇而胸懷自古霸主們的謀略,不要做出親自上陣廝殺這樣的莽撞行為。在張紘的勸阻下,孫權終於打消了一時的衝動,面對現實做出了撤軍的決定。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孫堅戰功卓著,卻為何臭名遠揚,這則成語故事道出原委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零六:劉曄的一番說辭,卻引發了皇帝與大臣的爭論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