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駙馬正欲征服此國,卻被皇帝召回,若不回,中國將多個廣南省

大明駙馬正欲征服此國,卻被皇帝召回,若不回,中國將多個廣南省

交趾,也就是今天越南,原本它是南越國的一部分。漢武帝時期,漢朝消滅南越,交趾連同北方的廣西、廣東一起被納入中國的版圖。從漢朝到五代,交趾地區一直是華夏政權的郡縣。五代以後,交趾趁亂割據自立,成為華夏眾多軍閥之一,直到明朝初年仍未被統一。

但在明成祖朱棣年間,明朝終於等到了收復交趾的機會。明成祖趁交趾內亂之機,派兵佔領該國全境。之後,朱棣下令,將交趾改為「交趾布政使」,將交趾重新納入華夏。

然而交趾畢竟割據太久,與明朝已經產生了巨大隔閡。因此終明成祖一代,交趾便叛亂不斷。交趾土豪黎利在叢林中起兵,交趾一時間亂兵四起,給駐守當地的明軍帶來了很大麻煩。

因此,朱棣派遣自己的女婿張輔率兵南下平亂,意圖撲滅黎利的暴動。張輔本是朱棣親信張玉的兒子。在靖難之役中,張玉不幸戰死。朱棣稱帝後,他念及張玉的功勞,讓張輔繼承了他的官職和爵位,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令朱棣的欣慰的是,相比於父親,張輔可謂是青出於藍,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

在第一次交趾戰爭中,張輔就是南征大軍的主要指揮者。在戰鬥中,張輔遭遇敵軍象兵的衝擊。聰明的張輔立即將所有戰車蒙上獅子的畫像,並用槍炮對準大象進行轟擊。之後,大象們受到了驚嚇,反而衝垮了後方的交趾兵,讓明軍大獲全勝。

由於張輔擁有南征的經驗,因此朱棣才放心地將第二次南征大軍交到他的手上。在交趾,張輔果然不負眾望,大破賊軍,擊殺數千人,並將他們的屍體堆積為「京官」以震懾敵人。在張輔的奮戰下,交趾地區逐漸安定,朱棣便立即將他召回北京,讓他負責對蒙古戰事的工作。

張輔剛走沒一年,交趾便又發生動亂。無奈之下,朱棣只好派張輔再征交趾。經過三年的奮戰,張輔不僅擊破了交趾叛軍,還將戰線推至寮國、柬埔寨以及占城,在收復失地的基礎上,還為明朝擴展上千里土地。

永樂十三年(1415年)春,征戰四年的張輔抵京,朝廷旋即命他為交趾總兵官前往鎮守,而殘餘的陳軍勢力陳月湖等人又作亂,張輔將他們都討平。就這樣,明朝通過張輔對交趾的四次征討,大體穩定了交趾的局勢。

在四征交趾的戰鬥中,張輔前後建置州縣以及增設驛傳遞運,規劃得很全面,準備慢慢消化交趾。然而每當張輔平定叛亂,準備在當地大展拳腳時,就被朱棣召回北京。張輔前腳剛走,交趾人就立即發動叛亂,交趾人只怕張輔。

因此很多有識之士認為,朱棣應該效仿先帝朱元璋,將張輔分封到交趾,讓他世代鎮守交趾。當年明朝平定雲南時,朱元璋就讓自己的養子沐英統帥當地夷漢民眾,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知道,雲南早在唐朝中期就脫離了朝廷的統治,問題遠比交趾棘手。然而朱元璋分封沐英的政策,卻輕鬆解決雲南問題,讓這個邊境之地化為中國的一個省。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朱棣最終拒絕了這個方案。不僅沒有將張輔分封到交趾,反而不再讓他再去討伐當地叛軍。在筆者看來,朱棣當時正要討伐蒙古、相比於蒙古,交趾夠不成大患,畢竟他自身也離不開張輔這員健將。

就這樣,朱棣另派將領鎮守交趾。然而這些將領均比不上張輔,被交趾叛軍殺得節節敗退。就這樣,明朝在交趾的領土被黎利等叛軍蠶食殆盡,明軍僅能保持幾個不相連的據點。朱棣死後,宣德皇帝認為交趾叛亂頻繁,明軍死傷慘重,統治這裡得不償失,因此決定放棄交趾。

聽說皇帝要放棄自己曾經奮戰的領土,張輔在朝會上據理力爭,但他的意見很快被皇帝和文官所淹沒。明軍最終撤出了交趾,黎利成為新一代的交趾王。

從宣德皇帝的舉動來看,放棄交趾的決定簡直短視的可怕,中國從此徹底失去了收復漢唐故土的機會。對此,很多後世的史學家都提出了批評。比如學者李贄就曾說:「如果讓英國公(張輔)向黔國公(沐英)那樣永鎮交趾,或許交趾就會像雲南那樣化為大明的郡縣。」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因為種種原因,張輔沒有複製沐英的偉業,讓明朝在交趾的經營毀於一旦。如果交趾仍留在中國,如今恐怕就會變成廣南省,想想就覺得可惜。更悲慘的是,張輔因為明英宗和王振的瞎指揮,最終陣亡於土木堡,時年75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陶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亞百姓張燈結綵,歡迎蒙古大軍入城,成吉思汗卻悄然下令:屠城
姜維死後82年,他寫給劉禪的密信出土,東晉權臣:諸葛亮可瞑目了

TAG:陶陶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