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軍攻打越軍堅固陣地,用炮火一層層剝皮全殲守敵28人

解放軍攻打越軍堅固陣地,用炮火一層層剝皮全殲守敵28人

在1980年代的中越老山輪戰中,雙方在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區重兵對峙,各展手段,互相攻防,既要抗住惡戰苦戰的考驗,又要忍受惡劣環境的折磨,時間長達5年多,創造了世界戰爭中上的奇觀。

話說回來,在國力、軍力相對弱勢的情況下,越軍能在老山堅持那麼長時間,自然有其獨到的地方。就以陣地構成來說吧,老山地區山地面積廣大,土山連綿,石峰孤立,山上洞穴、石縫眾多,蒿草荊棘叢生,通視機動困難,非常適合於構築工事堅守。因此,越軍早早便控制老山地區的主要制高點,利用地形構築、改造和加修工事,花費大力氣經營。

通常來說,在土山上,越軍選擇山頂、山腰和山麓的有利地形,構築鋼筋混凝土與土木質相結合的掩蔽部、暗堡、坑道、短洞等骨幹工事,同時加修部分A型、Y型工事和T型壕、蓋溝、單兵掩體等野戰工事。這些工事大部分位於地下或與地面平齊,少部分有地上和地下兩層,頂蓋由圓木、鋼板、土袋搭成,上面再覆蓋幾米厚的土層,相當堅固,只要不是大口徑炮彈從正面命中,就不容易被摧毀。即使地表工事打沒了,還可以利用地下工事繼續抵抗,甚至可以暗伏兵力偷襲對方。用以連接工事的,是數道環形斷續塹壕,還有縱橫錯雜的交通壕串通整個工事體系。如此陣地可以多層設置,一個高地上能設兩到四層,多的可以達到六層。一般用一個加強排守一個山頭,陣地中多貯彈藥物資,能打、能藏、能生活,既可獨立作戰又方便長期堅守

在石頭山上,地質非常堅固,難以挖掘工事。但山上有大量洞穴、石縫,一般能藏數人到數十人,大的洞穴可藏百人以上。因此越軍對洞穴、石縫加以利用和改造,用裝土麻袋在洞口隱蔽處堆成工事,並在崖壁上鑿出射擊孔,又在洞內改建經營,使其具備掩蔽部、火力點和屯兵洞的功能。在山上,還利用石峰間的小徑開闢出交通線,以連接各洞穴火力點,形成能夠相互支援的支撐點式防禦陣地。

老山地區茂密的植被為越軍偽裝工事準備了良好條件,幾米高的蒿草,密密麻麻的矮樹,交織纏繞的青葛藤蘿,非常嚴密地遮蓋了工事。另外越軍還利用地形構築了很多假工事、假火力點,可以誘使對方過早展開和分散兵力。越軍的真工事則嚴陣以待,選擇有利時機突然開火,打對方個措手不及,大量殺傷其有生力量。

要對付越軍如此苦心營造的工事體系,不露點真章是不行的。在老山輪戰中,解放軍邊打邊總結經驗,研究克敵制勝的方法,周密組織偵察,靈活巧妙使用炮火,在實戰中發揮了巨大威力。

在那拉當面有一個345高地,是越軍的重要排支撐點,對我軍前沿防禦穩定威脅很大。北京軍區第27集團軍輪戰的時候,軍師下令打掉這個支撐點,但未同意步兵出擊拔點,而是將任務交給了炮兵。當時由一個炮團長牽頭,親赴前沿指揮,事先組織了周密偵察,發現345高地上共有十餘個土木質結構的半永備和野戰工事,但被2米多高的草叢嚴密遮掩,很難發現。經過仔細研究,炮團長創造性提出了「剝皮戰術」,集中2個152毫米加榴炮連,對敵陣地劃區編號,用炮火先把蒿草植被給剝了,再逐個把敵工事敲掉。

戰鬥打響那天,我軍8門152毫米加榴炮按計劃開火,把345高地上的蒿草藤蘿一層層剝掉,下面果然露出了越軍工事。在炮兵前觀指引下,我炮火以直瞄和間瞄相結合,準確射擊,逐個摧毀敵工事,並把企圖逃跑的越軍也全部消滅。打到後來,一個倖存工事內的越軍急了,脫下白襯衣伸到工事外揮舞,意思是要投降。炮團長觀察了一下,距離5000米,太遠,沒法受降,接著打!結果,這個工事內的敵人也被轟上了天。

整個炮擊作戰進行得非常順利,共摧毀敵工事11個、迫擊炮3門,斃敵28人,把這個排支撐點完全打掉了。此次炮擊也成為了模範戰例,代表了我軍炮兵的英勇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越軍想用手榴彈炸解放軍沒想到炸死了自己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吃飯很困難米飯拌野菜咸鹽是常事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