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白露時節 做好這些防生病

白露時節 做好這些防生病

出場專家

河北省中醫院國醫大師 李佃貴

9月8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白露節氣後氣溫開始下降,尤其是早晚更添幾分涼意,那人們在此時節該如何調養自己的身體,以適應氣候的變化呢?記者邀請河北省中醫院國醫大師李佃貴,從衣著、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講解。

白露時節 做好這些防生病


衣著:適時增減 腹部腳部要保暖

白露時節,早晚溫差大。李佃貴認為,人們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另外,還應注意腹部和腳部的保暖。

李佃貴介紹,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因此一定要護好腹部,尤其肚臍。

腳部分布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並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的說法。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重要原因。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鬆、舒適、吸汗。

對於「春捂秋凍」,李佃貴不建議人們過早地添加衣物,當然,秋凍並非人人皆宜。如患胃病的人群,遇寒受涼常傷及脾胃,不利於體內水濕的運化,所以這類人不適合「秋凍」,但也不要捂得太多,應根據氣溫的高低和身體活動的情況,及時增減衣服。因為過冷容易受寒,太熱又會導致汗孔大開反而引風邪寒氣入內。中醫學認為,肺與秋氣相應,故秋季肺氣旺,秋季是養肺的最佳時機,然而,秋令主肅殺,秋季也是極易傷肺之時。因此,肺部有問題的人群,在這個時節不僅不宜「秋凍」,而且還要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飲食:清淡飲食 滋陰潤燥以養肺

李佃貴表示,白露時節,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從飲食上看,應「順四時」注意滋陰。秋季對應的是肺,因此白露時節要注意養肺。由於「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與肅降,喜潤不喜燥。」所以白露季節不能一味進補。在飲食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素食為主。建議大家多吃蜂蜜、銀耳、百合等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比如、茭白、秋葵、百合、萵筍、蓮藕、生菜,胡蘿蔔等等。茭白肉質肥嫩,可以滋陰,使皮膚潤滑細膩。秋葵脆嫩多汁,滑潤不膩,滋陰效果也很好,很適合這個季節。雖然白露天氣漸冷,但大家還是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如葡萄、石榴、蘋果、雪梨、山竹、香蕉、菠蘿等,但也要有度,不能吃得太多。

適宜白露時節的膳食有雪梨水、蓮子百合粥、銀杏雞丁、山藥等,這些飲食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補養氣血、健脾補腎的功效。而有哮喘、氣管炎、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盡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過於甘肥油膩的食物。中醫認為,海產品多為大寒之品,易傷脾胃,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而多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則會影響肺、皮膚。

白露時節 做好這些防生病


起居:早睡早起 夜間睡覺關門窗

白露時節,雖然中午氣溫還會很高,但早晚溫差較大,為此,李佃貴認為,此時天亮得越來越遲,陽氣逐漸收斂,而陰氣開始盛行,因此起居也要順應這種變化。《黃帝內經》記載:「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是要求人們盡量能夠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以養心血;早起可以讓肺氣得到舒展,以防止收斂太過。早睡早起,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作用。並且在起床後進行適當的活動,能夠幫助肺氣的宣發。還有就是,秋天的早上空氣清新,早起有利於使肺部呼吸新鮮空氣,保持肺部活力。

李佃貴還建議,此時節夜晚氣溫較低,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夜間睡覺最好不要再開著空調,不能開門窗,也不能袒胸露背,一定要注意做好腹部、關節等處的保暖,以免著涼帶來一些疾病的困擾。


運動:適當鍛煉 因人而異來選擇

白露節氣,天氣變得涼爽,是一年中非常適合鍛煉身體的好季節。李佃貴表示,此時運動可以在「秋凍」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戶外運動,主要是晨練,早晨的溫度相對較低,是鍛煉耐寒最好的時段,一定要早起。而且運動之前一定要吃好早餐,切忌不吃早餐去鍛煉,容易導致低血糖。運動的方式也是多樣化,運動項目的選擇應因人而異,不宜進行過於劇烈的活動,要量力而行。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閉目養神,做到動靜和諧。需注意的是:跑速盡量慢,一般的運動以慢跑為宜,過於激烈的快跑適合運動員或者要有教練的指導,慢跑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心跳的情況,不能夠超負荷運動,以免對心臟造成傷害。在跑步中不要大跨步地向前奔跑,步幅小更有利於主動降低肌肉在每一步中的用力強度,這樣可以堅持跑的時間更長,如果步幅過大,腳腕就會用力,很容易產生疲勞。

白露時分,肺氣清肅,人們的情緒容易波動較大。李佃貴認為,進入秋季容易出現低沉甚至抑鬱的情緒,應注意心理調養,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此外,平時遇事多往好處想,別給自己增加煩惱。凡事先穩定情緒,調整狀態後再做決定。周末及節假日應與家人或朋友外出秋遊。公園、郊外那秋高氣爽、悅目美景、涼風拂面的感覺,會讓人坦蕩、舒爽,從而開闊心胸,暢達情志。

白露時節 做好這些防生病


養腎:泡腳搓耳 補養腎氣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開始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乏力等情況,李佃貴認為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白露後應注意補養腎氣:堅持每天用熱水泡腳,水要沒過腳腕,可以使心臟病患者的心臟血管機能得到改善。泡腳還能使血液循環加快,緩解疲勞,促進睡眠。年輕人每天泡15~20分鐘,老年人可延長至20~30分鐘,水溫不要超過40攝氏度。泡腳同時用雙手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於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聯繫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防病:易感人群 做好預防

白露是寒熱交替的季節,是典型的秋天季節。李佃貴介紹,秋季屬燥,燥邪傷人,燥易傷肺,容易耗傷津液,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乾等情況,肺與大腸相表裡,還易出現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情況,所以鼻咽部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疾病都比較易發。

為了預防呼吸道疾病,李佃貴建議凡是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的病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海鮮、辛辣甘肥類的食物。要避免過敏性的接觸,避免接觸花粉之類的過敏原。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亦可用雙手點按雙側迎香穴,按摩至有熱感,每天做2遍,每遍30次,能起到通達肺氣、疏通肺脈,增強耐寒能力,減少感冒的作用。

預防胃腸疾病方面,李佃貴介紹,古語有云:「白露身不露,著涼易瀉肚」,白露節氣極易發生急性胃腸炎,出現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這多因脾胃受寒引起的。在夏季,人們為了防暑降溫,往往生食大量瓜果,從而使濕邪內生,損傷脾陽,脾陽不振,從而阻礙脾胃的運動消化功能,則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白露之後應少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宜注意腹部保暖,可做腹部艾灸。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劉良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