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每十年一次危機的國家:白領上街翻垃圾箱,華人超市頻繁被搶

每十年一次危機的國家:白領上街翻垃圾箱,華人超市頻繁被搶

人均GDP能達到10萬元的國家,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個富庶之國,至少國民的生活水準已經邁入發達國家行列。但現實中卻有個人均GDP1.4萬美元(近10萬元人民幣)的拉美國家,在過去的60年中,每10年就必然會經歷一次金融危機,如今更是動蕩到貨幣貶值超過50%,所有國民的生活質量都降低一半......

說到阿根廷,中國球迷最為熟悉的莫過於「球王」馬拉多納和「足球先生」梅西,但很多人不知道阿根廷還有一個「全球欠債」的稱號,因為在過去的60年中,阿根廷平均每十年就會經歷一次周期性金融危機。換句話說,無論阿根廷政府如何努力,每次金融危機都會導致這個國家的中等收入群體陷入貧困,好不容易恢復過來後又會迎來一次危機,這種周而復始的感覺相信任何人都不想體會。

作為278萬平方公裡面積、人口超過4000萬的拉美第三大經濟體,阿根廷為什麼會從准發達國家淪落到現如今這般慘狀呢?關鍵還是對美元的依賴過大,本幣比索在阿根廷人的眼裡就如同零花錢,只有購買小生活用品的時候才會拿來使用,多數居民都有兌換美元再儲蓄的習慣,尤其是2001年的金融危機之後。所以,阿根廷的大宗商品交易一直被政府高債率左右,土耳其里拉的大幅貶值更是加速了阿根廷通貨膨脹的步伐。

再加上阿根廷屬聯邦制國家,包括首都在內的各個省都有獨立自主的憲法,相互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歐洲荷蘭那麼融洽。從而導致20世紀初世界排名第7的最富有國家陷入不發達狀態,再經歷了美國介入並秘密處決成千上萬人的「禿鷹行動」後,阿根廷從此迎來了「三天小騷亂、五天大遊行」的日子,多任總統因此下台,經濟一蹶不振、貨幣連年貶值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讓阿根廷無法翻身的是美聯儲的頻繁加息,以及大規模資本外逃導致國內產業幾乎覆滅,物資生產的速度跟不上貨幣貶值的步伐,相當於生產量越大、企業虧的越多。惡性循環的結局就是阿根廷物價越來越高,而貨幣卻越來越不值錢,民眾自然不斷拋售貶值中的阿根廷比索,哪怕買瓶水也比存在銀行中貶值來的好。所以,阿根廷經常出現超市商品售空卻無貨可補的尷尬局面,甚至有人拿著比索到處買米都買不到。

窮則生亂是永恆不變的定律,貨幣貶值導致阿根廷民眾的生活水準急劇降低,連中產階級都因此斷供房產淪為貧困階層,更別說原本就窮的阿根廷低收入群體了。佔比總產值20%的製造業更因大量裁員「製造」出一大批領取救濟金的失業者,當阿根廷政府超千億美元債務到期、連救濟金都拖延發放的時候,這些人就只能去偷去搶,曾經體面的白領如今去翻街頭的垃圾箱,這個現象在阿根廷越來越常見。

而華人零售業占阿根廷三分之一、過萬家超市的市場規模,也讓華人投資者成為阿根廷最容易被洗劫的目標,門多薩、丘布特以及布省等地相繼出現專門針對華人超市的集體哄搶事件,小到數十名女性、大到200多男女,這些人往往集中後闖入超市,搶走所有能帶走的食品和電子產品以及煙酒等,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出超市大門。

說一千道一萬,關鍵還是阿根廷過於依賴美國。如今陷入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國卻袖手旁觀甚至火上澆油,阿根廷政府請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500億美元的協議目前還在協商中。但阿根廷民眾卻受夠了這種「借了還、還了再借」的日子,如今國內天天都有抗議遊行,相信在阿根廷謀生的華人,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的日子還會很難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陌路 的精彩文章:

最委屈的非遺:不靠官方扶持也能走向世界,老外想學先拜師
散養200隻鱷魚的村子:幾百年和平相處,遊客騎上去也安全

TAG:行走在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