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5G相輔相成 乘法效應或催生產業新形態

AI、5G相輔相成 乘法效應或催生產業新形態

AI是通用技術,AI賦能百業的趨勢在逐漸顯現。5G網路是更新的基礎網路設施,能更好地服務社會並加速各行各業的發展。近來觀點則傾向於AI與5G之間的因果關係,而AI使能5G,5G反哺AI則更形象地反映目前二者之間的關係。

日前有行業沙龍探討「電信行業如何引入AI技術」,沙龍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專家趙強表示,AI最大的優勢便是可以從海量數據中挖掘人們難以發現的價值。而運營商網路每天都在不斷產生海量數據,因此AI在運營商大數據挖掘方面是有很大潛力的。比如通過用戶每天的行為和數據的分析,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包括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對用戶推薦更合適的套餐,避免用戶在選擇套餐時一臉茫然,提高了運營商用戶個性化服務水平,增加用戶的黏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AI對5G的協同發展作用。

5G網路在未來實際應用中將大有作為,從運營商、設備供應商等處了解到,目前基於5G獨立組網標準的確立,試驗規範也在加快出台。8月24日,重慶首屆國際智博會期間召開的「5G與未來網路高端論壇」上,IMT-2020(5G)推進組副組長王志勤發布了中國5G技術研究試驗第三階段的第二批規範,5G大規模商用近在咫尺。

AI能力不可或缺。國內目前不少企業都在利用AI技術來推動技術的更新與迭代。數據處理是AI較能夠體現其能力的所在,數據鏈在各個行業產生,而提取及分析有效數據的工作往往需要大型計算為前提,而超算為了提高效率依然在進行不同程度的更新,AI技術能夠提升數據計算及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實現數據價值變現。

5G的能力是提升網路環境,在傳輸速度加快的同時獲得雲化等更多實現。互聯網大數據和通信大數據的融合促進定位精度的提高。5G大數據能夠在用戶發生業務時,精準地將問題和具體地點進行關聯;結合VR技術,更是能知道該地的3D環境,因此難以定位的網路黑點會越來越少。這是5G傳遞的應用層級,更人性化的服務則通過AI來表達。

日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AI×5G」為主題的「THE NEXT下午茶」專家座談會中表示,5G網路作為基礎設施,從為人服務到轉變成為物服務,是非常大的改進。AI不是解決方案,而是一個工具。而英特爾在兩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比如說被稱為「空中煙火」的無人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得益於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高可靠的網路,無人機可以構造出群體智能的能力,不只是創造性的表演,也可以應用於搜救、快遞等多個領域。他同時談到,AI和5G一定是交替發展的,當AI已經可以在細微處發揮「自能」作用的時候,再搭配5G,開啟雲連接,一定可以大開腦洞,產生無限的可能性。

5G是萬物互聯的基礎技術,不單為人服務,還為社會服務。二者結合將促成智能化技術在通信網路中的應用。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尤肖虎認為,AI與5G的關係在於網路的智能化,只有網路的智能化程度加深,AI才可更好賦能5G網路環境。目前研究還在「AI+5G」階段,大體是用AI技術來解決過去不能解決的問題。大概可以分成四類:難以建模、難以求解、聯合優化、統一方式解決不同方向等問題。隨後他表示這仍然不夠,現在網路的智能化程度不高,亟待優化,所以下一步需要做到AI與5G的指數級協同增長,不只是在現有的體系構架上引入AI,而是要考慮真正把體系構架設計成本身具備AI特徵的樣子,實現自能。

雲與5G的關係能夠反映在網路智能化下的具體實現,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表示,未來網路雲化應根據不同的業務實行因地制宜,需要採用雲集中處理。他認為,未來網路有超高移動性、超寬頻、大規模的物聯網等業務,而這些對帶寬、對實驗、對資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傳統的物理設備無法根據業務進行配置,而網路切片就是關鍵技術。對於未來,鄔賀銓還指出,到2020年,業界可以爭取實現80%的功能軟體化,利用雲和虛擬化、軟體化、切片化來實現整個網路智能化的重構。這也是5G網路在商用後能夠實現無人駕駛等需要低延時,高可靠等的具體需求。

針對5G網路雲化與AI的相輔相成,宋繼強也提出需要更好地結合AI與5G,並且利用5G給出的萬物互聯帶來的很多數據引入的機會,自動標註新場景並且獲得結果,讓AI的演算法有能力提取出相應關聯並提升自己;個體得到提升後,通過5G網路和雲端大腦,能力將快速分發到其他個體。AI與5G結合之後,機器將產生自我演進的機會,對整個社會帶來價值,也將催生網路本身自適應能力的要求,這是一個互促式的機會。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人工智慧專家鄧志東也有類似的見解,從2012年到現在,深度神經網路已經有了有很大的進步。人工智慧的進步是一個突變和質變的過程,目前人工智慧還處於初級階段,在演算法上沒有根本性的突破。而真正的智能,是基於語言的推理進行規劃和決策。解決此類問題,未來的晶元等底層技術將迎來質變。

他表示,5G帶來重大改變——解決連接問題,它從邊緣端到雲端的連接是突破性的連接手段。通過5G的連接,將決策、規劃部分放到雲端處理,從邊緣端到雲端加倍賦能自動駕駛,從而使5G將自動駕駛變成了一個更大的網路、更大的終端。同時,5G在自動駕駛中已經有了應用場景的落地:自動駕駛測試中的遠程安全監控,需要5G網路支撐,提供低時延的安全乾預。5G解決大連接,形成大網路、大系統,將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如果自動駕駛得到突破,這個技術將催生更多無人系統。

5G的低時延、高可靠、大連接與AI技術的自主學習相輔相成,5G在網路環境智能化下可以順利地催生AI接入,從而利用AI特定能力分析在5G網路下雲端的數據,而AI從另一方面又可以高效反哺5G網路的智能化發展以至快速落地,「AI×5G」的乘法效應在未來要遠遠大於「AI+5G」的簡單組合。(文/鄭偉)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恆華科技 「互聯網+」職業教育助力中非全面合作
高輻射宇宙射線危害人體?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