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斌: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產業發展觀

楊斌: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產業發展觀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中國四十年的高速發展,是百年來世界發展最矚目的篇章,就製造業而言,中國已經擁有最大的規模和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在全球經濟格局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到達了一個階段轉換的「歷史節點」,由高速增長要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要向創新驅動的增長方式轉變。相應地,製造業也將面臨著從「大」到「強」的挑戰。

這場由大到強的新征程展開的時候,恰逢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浪潮席捲全球,並且正在越來越廣泛且深入地應用到商業和製造上。這將是一次深刻改變現代工業體系的產業革命。新產業革命是全球面對的新挑戰,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更要在這個條件下,完成自身發展方式的階段轉換——製造業由大到強的發展轉型,也要在這個背景下完成。

這是過去不曾遇到的新情況,面對這樣的複雜情景,我們過去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已有的關於發展的理念都需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審視,重新「整理」。通過對這「底層代碼」的認知、研究、解構,我們才有可能探索、討論、尋找最適合新時代的產業「發展觀」。相對於具體的產業研究,這是更加基礎的方面。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是在經濟發展水平相當低的情況下啟程的。那個時候,雖然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經濟總量在全世界的佔比可謂微不足道,與歐美髮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落後的社會生產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在民族復興、人民富裕的理想和現實巨大差距面前,強烈的「危機感」,很容易催生有著「明快」「簡潔有力」目標追求的發展觀念,並在社會範圍內取得廣泛共識,從而容易為經濟建設樹立明確清晰的奮鬥目標,凝聚力量,果敢行動。

中國經濟以及產業過去的發展,有這麼快的速度,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那些我們經常討論的經濟、制度、環境、資源稟賦、人口紅利等多方面因素,從意識觀念方面看,明快有力目標追求的發展觀念也扮演著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

如果說「GDP挂帥」是明快的發展觀念的集中且高度發展的體現,那麼同時也是它的「強弩之末」,是它終結的開端。十九大報告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來概括當前我們經歷的歷史階段轉變,這裡的「發展」的內涵已然發生了變化。

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經濟增長速度這一個方面,同時還要關心環境保護、創新能力、科技與文化等很多方面。如果說「富」是單一維度的,可比的,那麼「強」則是多維度的,需要綜合考量,並且在這個綜合的層面上是無法通過把多個維度「加總」成一個「數」,來理解和「測度」的。

這是最大的變化。新發展觀念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它們不再能「化簡」「還原」成某一單一維度。階段的變化,不是由追求某個明快的目標變成追求另外一個明快的目標,而是由追求一個目標變成關心很多個目標。不再有某一「價值」如此「迫切」和「特殊」,以至於可以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不再有某一問題如此「關鍵」,以至於可以「集中兵力」解決一個問題,其他問題就會被「連帶地」「自動地」解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含多個價值維度,都是不能被捨棄和忽略的。習慣於過去思維的人,面對多個「同樣重要」的價值目標,會有茫然無措的「失焦感」,找不到「抓手」,不知從何做起。在新時代,我們首先要學會「不可化約地」「立體地」理解發展,學會諸多目標的全面考慮與平衡。

在產業發展領域,這種「單一維度」的觀念有時表現為目標追求的單一性,在更深的層次上,有時表現在關於產業發展進程所謂「一般規律」的認知中。自蒸汽機發明並廣泛應用於生產從而開啟了現代工業以來,由於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從而導致被稱作「產業革命」的生產大發展已有數次。

每一次都使社會生產達到一個歷史上無法企及的新高度,並且廣泛而深遠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那些關於產業發展的宏觀敘事里,這些顯而易見的生產力成就被「一般化」「普適化」的道路連接起來了。這條路上有大的「驛站」,也有小的「台階」,發達國家一路走來,後發國家的產業發展就是在這條路上「拾級而上」。只不過,有些人強調「級」要一步一步地「升」上去;有些人則認為,「升級」的過程中有加快速度實現趕超的機會。

這種對產業發展「規律」的「專斷論」認知的危險在於,它有一套評價標準,提供了一把「尺子」,用來「客觀」地評判產業體系和企業的「先進」或「落後」,從而給人為的調整和干預提供「進步」的理由和依據。

實際上,這些關於產業發展的「規律」是西方發達國家產業發展經驗總結的「後見之明」,忽略了不同國家稟賦的不同,不同國家產業發展過程中內外歷史條件的差異。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總結的經驗和積累的知識都是有益的營養,我們要學習吸收,但不能食而不化,不能不假思索地奉為圭臬。

在新產業革命的歷史契機中,我們更要克服這「專斷論」產業發展意識形態。新產業革命是指向未來的,它的路徑未定,不同的經濟體都要探索、尋找屬於自己合適路徑。而合適的路是以自身實際為起點,在實踐中「走」出來的。

不僅如此,新產業革命所要到達的目的地的特徵也是開放的,充滿意想不到的可能。沒有誰能夠完全清晰地描繪未來的情景,又怎麼能夠篤定地認為未來企業就是某個據說代表未來的「標杆」企業整齊劃一的複製呢?相對於業界熱鬧而斑斕的景象變化,我們更要反思關於產業研究、產業發展背後的觀念。

中國新時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的製造業轉型、產業發展,都將要在解決這一矛盾中完成,也要為解決這一基本矛盾作出貢獻。以這樣的視角來看中國製造業未來如何「由大變強」,我們則要認真思考所謂「強」的內涵,在新的視角下,考察支撐產業發展背後發展觀念的轉換。「茲事體大」,因為不同的觀念會帶我們抵達完全迥異的未來。

面對中國製造業產業發展的豐富實踐,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和工業與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聯合的課題組,開展了歷時一年半的專項研究,試圖探討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的脈絡和路徑。課題組認為,中國產業的發展不是在原軌道里「拾級而上」,而是在新技術革命大背景下,從原軌道「躍遷」到另一個新軌道,是一個範式的轉換過程。他們的研究結論或可商榷,但這裡包含著對產業發展「觀念」的自覺反思,值得讚賞。

*本文由i黑馬原創。讓創業不再孤獨,提升普通創業者的成功率,歡迎關注i黑馬。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馬腦】是創業黑馬平台十年間商業案例精選合集,融合了數萬創業實踐群體的智慧。點擊小程序可訂閱【馬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滴滴發布樂清順風車乘客遇害道歉聲明:承認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英諾天使李竹:早期投資的pick法則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