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里常說的「碑學」和「帖學」到底有何區別?

書法里常說的「碑學」和「帖學」到底有何區別?

簡單來說,名詞需要解釋一下。

碑就是刻在石頭上的,帖就是直接寫在、紙、絹等材料上的。

先來講碑

最開始大戶人家有人死了,會修一座墳,普通人家是不可以有墳的。

這人一旦有權、有錢了,總希望死後能在世上留點什麼,就會弄塊石頭,上面刻著名字,讓人們知道這是誰的墳,一生干過些什麼事情。

然後時代繼續發展,人們發現這種形式還不錯,就像咱們現在發朋友圈、網上發帖一樣,做過點什麼事情總要讓別人知道。然後村裡有人當官了,寫碑留念,歌功頌德;有人干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寫碑留念;以至於後來,修個房子都要寫碑。

最初的碑並不是什麼名家寫的,可能就是找村裡讀書比較多的人來寫,就是為了把事情寫清楚,大家都認識。

比如上圖的《爨寶子》碑,裡面還有不少的筆誤。

這就要求書寫的字體必須是當下最流行的,還得是正體,要是寫的碑別人不認識,那不就白寫了嘛。

這個傳統到了唐朝有所改變,唐太宗喜歡寫碑,但是楷書他可能寫不大好,就以行書來寫,李世民寫的行書那是相當不錯:

自從有了皇帝帶頭,開創了行書寫碑這麼一個傳統。

後來他兒子李志也喜歡寫碑,還是沿用行書來寫。

再後來武則天別具一格,為她情人寫的一個《升仙太子》碑裡面,直接用草書來寫:

武則天這個呢,由於是為情人寫的,可能是不願意讓大家都看懂,採用了草書來寫。

額首的篆字採用的也是鳥篆。

由於幾代帝王帶頭,這個朝代寫碑什麼字體都有,比如後面的李北海,寫碑常用行書。

但還是總體來看,碑上面的字體還是以當時的正體為主,如秦朝篆書、漢朝隸書、往後基本都是楷書了。

碑流傳出來的主要是拓本,用紙張覆蓋在碑石上,然後敲擊,把紙張陷入碑裡面,然後在上面刷墨,陷下去的刷不到墨就是白色的。就成了我們常見的白字黑紙的拓本。

拓本有的精良,有的粗糙。比如趙孟頫的一些拓本,刻工和拓工都非常精緻:

細節能看得很清楚,非常精良。

而北魏時期的一些碑,那就粗糙了:

趙孟頫那個是刻在磨得非常平整的石頭上的。北魏這個呢,在山洞裡面的石頭上刻,可能光線不大好,而且要站在架子上,姿勢也不大舒服,所以趕緊刻完手工。邊上有很多白點,並不是石頭風化造成的,而是最初就沒把石頭給磨平,不過也沒法磨。

全部是方頭方腦一個的字,寫是肯定寫不成這樣的,這是刻工的鍋。

然後再講帖

這是北宋一個宰相寫的《兒子帖》,意思是說:我兒子笨的很,加上社會經驗不足,在京城也沒有什麼朋友,所以讓他經常去拜訪你,希望你對他多加照顧,感激不盡,看完就燒掉吧。

這就是帖,隨手書寫的便簽、書信,或是自己書寫的詩文稿等等。這就要求書寫的便捷性。

古代一些碑,書寫和雕刻的工期非常長,經常是幾個月才能完成,工期最長的碑達到了21年。

如果寫封信還要一筆一划的這樣去寫,幾天時間都寫不完。

所以在帖裡面,以行草書居多,當然也有用楷書寫的,但那些楷書都寫得比較隨意:

清朝有個人叫江生,他就比較厲害了,他給人寫信用篆書。

寫個便條叫廚房買菜他用隸書,廚房大師傅看不懂啊,跑來問他,他說:隸書就是奴隸看的字,你連隸書都不認識不配做我的奴才。

帖就沒必要那麼精細的去寫,給朋友寫個信,行草書又快又好,大家都認識不就完了嘛,給大師傅寫便條,你寫隨意一點的楷書,他能認出來不就行了嘛,自己錄點詩文做點筆記,自己能認識的也就可以了。

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書法,當時大量派人搜羅,整理了很多出來,但大多數都是一兩行字的,三四行字的都不多,全部粘在一起有十幾米長。

最前面的一張是王羲之給四川的一個官員寫的信,前面三個字是「十七日」,然後就以這個命名,叫做《十七帖》,其實不大通順,應該叫《十七日帖》,並不是17張帖子。

到了宋朝,黃帝把這些帖子刻在一個叫淳化閣的地方,還順帶刻了一批漢朝、六朝以及唐宋時期書家的字,這個雖然是刻在石頭上的,但不算是碑,也叫做帖,統稱為《淳化閣帖》,拓印出來流傳天下。

再到後來,收集的越來越多,刻的沒一個好的。

總的來說

以前以前,學書法都是以帖為主,到了清朝,由於時代變遷,留下來的王羲之原作極少了,有少量藏在皇宮裡面。

拓印出來的閣帖也因為列代的捶拓和翻刻,失真度非常嚴重。

但是列代的碑,沒多少人去拓印,而且有的埋在地裡面剛挖出來,沒有見過真正王羲之字帖的人,就覺得這個碑上的字比帖漂亮多了。

於是楊守敬、康有為這幫人就倡導寫碑,他們講碑字是最好的,完美無缺的。他們所說的碑,主要還是魏晉、兩漢時期的這些碑刻。

其實從書法歷史的發展這個角度來看,碑和帖沒有孰高孰低,兩者的特點倒有很大的不同,帖比較隨性一點、碑比較嚴肅一點。

至此,碑和帖的分割,形成了書法上的兩種審美意趣:

一者,書卷氣,指的是寫帖,要寫的高雅、要寫出氣質,寫出書卷一般的樸素美感;

再者,金石味,說的是寫碑,要寫的古拙、要寫的滄桑,寫出歲月留下的痕迹;

這個咱們以後再說。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落書香 的精彩文章:

選帖就像選對象系列1.4、清篆

TAG:花落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