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醒著的虛無感

醒著的虛無感

一個人6歲時,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和驚奇的事情發生,陌生的世界簡直太美妙了。

到了16歲時,身體和四肢的巨大變化,大腦功能的完善,讓他能用已學知識理解世界上大部分現象和事情,對未知的事情仍然有著十足的好奇心。

當一個人到了26歲,身體和四肢已經很久沒有發生過變化,所學的知識也已經很久沒有顛覆性的更新了,他的世界似乎開始陳舊乏味,之後的更多精力都將用在對抗虛無感之上。

1、時光錯覺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年齡越大越感覺時間過得快。之所以會這樣,無非是因為過去的我們「太慢了」,或者是現在的我們「太快了」。

童年時光,是每個人的美好回憶。但我們真正能清晰記的童年細節能有多少呢?幾乎沒有。

但當讓你回憶最近幾年發生的事,你肯定能想得出和哪些人吃過飯,說過什麼話,去哪裡旅遊,買了什麼東西。

我們的生活節奏比之前變快了,導致我們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同樣是90分鐘的電影,如果劇情跌宕起伏,主人公忙得不可開交,快節奏鏡頭讓人心跳加快,例如阿湯哥的《碟中諜》系列,看完這類電影會感覺時間飛逝。

相反的,如果是一場慢節奏的,衝突不夠激烈的電影,多半會在睡覺中度過,醒來發現電影還沒結束,不由得感到時間的緩慢。

虛無感和快節奏,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我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哪有時間去虛無呢?

其實並不矛盾,反而越忙的人,虛無感越強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有充實的獲得感,但一點這種生活停下來幾小時,哪怕是幾分鐘,這種虛無感就會乘虛而入。

而慢節奏生活的人,會對大量空白的時間習以為常,這種狀態下糾結的是充實感少於虛無感。

2、自我衝突

快節奏的人,生活就像是一台高速攝影機,每秒鐘連拍200幀的畫面(正常速度是每秒25幀),但當他閑下來10秒鐘的時候,仍然是200幀的高速連拍,由此會感覺到大量的(2000幀)空白進入生活,正常速度10秒鐘只有250幀的空白,所以不得不去找尋方法填補空白。

更好理解一點的例子:對於每個人來說,工作忙碌之餘的兩天放空休假要比讀書時的一周假期還要漫長。注意,這裡說的是什麼事都沒有的休假,不需要團建,不需要應酬的真正休假。

對於孩子們來說,並不存在真正的虛無感,學習是正事,玩也是正事,即使什麼都不做對著天空發獃也不會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但在成年人的世界,工作之外的時間總是會感到彌足珍貴,不用來二次生產或者自我充電,都會感到浪費掉了。

虛無感其實是一種自我衝突,自我矛盾的感覺,上一秒你還認為自己是一隻勤勞的小蜜蜂,但下一秒的空閑讓你有強烈的負罪感,你必須找到合理的方式去對抗這種負罪感。

電影《華爾街之狼》里由萊昂納多飾演的的男主角喬丹·貝爾福特 剛剛發跡時,穿著筆挺的西裝,開著豪車,去普通的快餐店消費,因此吸引了他的未來生意夥伴阿佐夫的注意。在他的固有印象里,空閑時間能吃上一頓豪華快餐就白白浪費這一陣空白時間。

但隨著他賺錢越來越多,越來越不滿足自己的空閑時間就這樣浪費了。他會包下整個客機在上面開party,肆意的放縱自己的慾望,唯有性和吸食卡洛因能讓他感覺到片刻歡愉。

所以,消費不斷升級除了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是不是會同樣跌入慾望和虛無的陷阱呢?

3、自我救贖

虛無感帶來的罪惡感,罪惡感會把你帶入更多的虛無。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消除或者接受這種罪惡感。

我們必須承認,生命中的部分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這些時間就像一幅畫作中的留白,一件雕塑中的邊角廢料,一首歌曲中的間歇休止,一部電影中的空鏡頭……正是因為這些時間的浪費,才讓其他時間顯的更難忘珍貴。

慾望是沒有盡頭,但生命有盡頭,我們不能把空閑時間用來滿足無盡的慾望上。在電影《華爾街之狼》中,感覺自己是喬丹認為自己是世界之王,但在經歷了一場差點喪命的暴風雨之後,終於醒悟自己應該急流勇退,去過安穩的生活了。

譬如剛剛打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沒有義務和責任去看這篇文章,而是用這篇文章去填補下你的虛無感時間。如果看完之後,你沒有任何收穫,你也不要生氣著急,因為你的這段時間,原本會用來刷朋友圈裡的微商廣告。這樣一對比,是不是感覺這幾分鐘過的頓時充實多了?

面對虛無感,心態佛系一點會輕鬆些。如果你非要在虛無感的時間裡榨出生產力,那麼你怎樣保持在正常工作中的戰鬥力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睿游 的精彩文章:

自控力背後的科學原理

TAG:睿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