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民黨的「飛將軍」,氣的蔣介石差點槍斃他,多次逃跑卻一路升遷

國民黨的「飛將軍」,氣的蔣介石差點槍斃他,多次逃跑卻一路升遷

發生在上個世紀的那場抗擊日寇的戰爭,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回顧那段令中華民族備受欺壓和凌辱的歲月時不難發現,中華民族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所爆發出來的頑強生命力是足以令任何國家和勢力都為之膽顫的。面對著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的強勢碾壓,華夏各地都湧現了許許多多反抗組織,無數愛國志士參與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而我們也正是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將日寇死死的釘在中國戰場,並將他們一步步蠶食掉,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成為二戰勝利國之一。

但任何事情都要辯證的去看待,既然會出現積極抵抗的愛國志士,自然也會有消極作戰的將領,在當時的國民黨軍隊中,有一位名叫孫元良的人正是這類人的最好詮釋,甚至當時還有一個綽號專門為他起的,那就是同漢朝著名將領李廣同樣的綽號——「飛將軍」。但是放在此人身上,這三個字沒有任何褒獎和誇讚的意義在裡面,反而是無盡的嘲諷和指責。因為孫元良打起仗來絕對看不到他在第一線,反而是撤退的時候永遠都是最積極、最敏銳的,哪怕他是黃埔的優秀畢業生、哪怕他有一身不俗的指揮能力,並且在軍旅生涯中也確實打過幾次漂亮仗,但是天生膽小怕事的性格,只要局勢稍微不利於己方就有跑路的想法,為了保命可以作出任何事。

最初在北伐時期,身為蔣介石為數不多可以信賴的人,孫元良的膽小性格屢屢在戰鬥中造成重大疏漏,衝鋒的信號一響起,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身逃跑而不是迎敵而上,再加上他當時在軍中身居要職,指揮官臨陣脫逃自然讓下面的部隊無所適從,緊接著就是本方陣營軍心渙散,無論多麼出色的戰術都無法發揮出來。氣急敗壞的蔣介石曾經想將他直接槍斃,但無奈他有個有權有勢的叔叔叫孫震,裙帶關係的脅迫之下只能任由這樣的人在軍中繼續任職。

從此之後孫元良就將臨陣脫逃視為在戰場上存活的必備技能,即便是在抗日戰爭中鎮守南京,他依舊採取同樣的策略,讓自己的部隊被日寇打的潰不成軍。但是即便這樣都沒能阻止他一路升遷,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已經成為了一名中將。而他的好運也終止於此。

在淮海戰役的時候,國民黨有三個團負責突破封鎖線,其中就有他和杜聿明,但是孫元良的「飛將軍」名號早已經在國民黨軍中傳開了,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孫元良的墊背,另外兩個團就陽奉陰違的沒有出兵突圍,將孫元良自己暴露在解放軍的炮火之下,最後孫元良所部盡數被殲,而他本人竟然再一次發揮神乎其技的逃跑本領,成功的從解放軍的包圍和搜捕中逃脫,最終輾轉反側跟著蔣介石一起逃到了台灣。而此時他也終於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是當兵的那塊料,就脫下了軍裝轉到商業領域,反而做的有聲有色,一直到2007年才去世,而那時候他已經103歲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渠成談史 的精彩文章:

革命先烈江姐的兒子,留學後定居美國,為何不回國?他說了一句話
皇帝吃飯有一百道菜,剩菜的處理方式有三個,最後一個靠商人倒賣

TAG:渠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