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人只配強者佔有!用經濟學告訴你,為什麼自古紅顏多薄命

美人只配強者佔有!用經濟學告訴你,為什麼自古紅顏多薄命

文|金華善(讀史專欄作者)

紅顏命薄,自古皆然。

擁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無一不是如此。

儘管她們身世不同,但每個人都以凄婉動人的悲劇人生,讓人們唏噓不已。

兩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運用各種藝術式樣述說她們的悲劇故事而成名成家。

如若不信,你看唐詩有之,宋詞有之,元曲有之,明清小說有之,戲曲有之,電影電視劇有之。

梅蘭芳一天大學沒上,硬是憑一場《貴妃醉酒》賺來美國一所著名大學貨真價實的博士文憑,那可不是時下花大錢買來的假文憑。

花容月貌、悲劇人生、命運多舛、紅顏薄命。

美好事物的毀滅總會讓人扼腕嘆息,這就是悲劇的意義。然而,悲劇產生的根源在哪裡,或許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才能破解紅顏命薄的謎底。

人類社會的經濟模式其實只有三種:

一是以權利的大小分配資源,這叫專制經濟;

二是以金錢的多少分配資源,這叫市場經濟;

三是介於兩者之間,是專制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混合體,資源的分配既有權利的因素也有市場的成份。

人力是一種資源,美女更是一種稀缺資源,甚至是無價之寶。

實行專制經濟的古代社會,這樣的稀缺資源只能被權貴們佔有,而不可能按照誰出高價誰所有的市場經濟規則來配置。

更不是美女看好誰就嫁給誰。

詩經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

因此,國色天香的美女一旦被權貴們看中,便是悲慘命運的開始。千嬌百媚的楊玉環就是生動的一例。

楊玉環是山西蒲州人,自幼父母雙亡,是叔父撫養成人,以花容月貌的美色,被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選為妃子。

公元722年唐玄宗的幾個寵妃相繼去世,宮中雖有佳麗數千,但無可悅目者。

所謂「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了,便派宦官高力士偷偷到宮外搜羅美女,高力士彙報說壽王的妃子有傾城傾國之貌,玄宗為之心旌搖搖。

但老公公霸佔兒媳婦一是不體面二是亂倫,如之奈何。

這也有辦法,先讓楊玉環出家當了道士,賜號「太真」,然後納入宮中,經過這一過渡,偷梁換柱.玄宗娶的是一女道士而不是兒媳婦了。

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針砭此事: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奪妻之痛,痛心疾首。

壽王哪裡還能睡著覺呢。

唐玄宗得到楊玉環,他們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可以看作是交易合同。

但是,好景不長,安祿山起兵造反,致使「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在逃亡的路上,玄宗面臨要江山還是要美人的抉擇,「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玄宗只好縊死了楊玉環,撕毀了以前的合同。

畢竟沒了江山,美人也難保;有了江山何愁沒有美人呢?

捨棄一個美人的小成本,換來江山的大收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非常理性的選擇。

至於西施、貂蟬、王昭君都是來自民間的絕色美女,若不是命運的差錯,她們也許會嫁給青梅竹馬的鄉間小伙。

妙齡女子哪個不善懷春,年輕小伙哪個不善鍾情;一旦被權貴們選中,便改變了她們的人生軌跡。

為了使這些美女資本迅速升值,她們要學歌舞習禮儀。

像西施、王昭君要遠嫁他國,是否進外語培訓班學點外語也未可知。

她們或瓦解敵國,或離間政要,或媾和外邦。

她們以青春的美貌取悅於權貴,以纖弱的玉肩承載了歷史。

花容已逝,莫道春風桃李花開日;

月貌宛在,卻說秋雨梧桐葉落時。

物換星移,這些在專制經濟模式下,紅教命薄的美女們,在今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彷彿重新煥發了青春,仍在創造價值,有審美的、有文化的、更有經濟的。

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仍然有巨大的票房號召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老外的配圖太給力了!《三十六計》中英文對照,看完覺得IQ大漲!
《面診細解》值得保存!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