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歷史上發生過的十次惡性通脹,並不多見但是「招招致命」……

歷史上發生過的十次惡性通脹,並不多見但是「招招致命」……

其實

惡性的通貨膨脹

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出現

但這確實在歷史上發生過,大約不超過十個。在這些案例中,都有種種外部因素(軍事、政治方面的影響)在起作用,而都不是單一因為本國經濟問題出現的。一旦出現惡性通脹,貨幣都曾變得一文不值,直到最終被一種新的貨幣所取代。

世界史上有所記載的惡性通貨膨脹大都發生在20世紀。20世紀的惡性通貨膨脹出現在三個時期:

第一輪: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及80年代的債務危機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5個國家奧地利、德國、匈牙利、波蘭和蘇聯陷入惡性通貨膨脹中。

第二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舊中國、希臘和匈牙利都陷入了貨幣混亂中;

第三輪:20世紀80年代,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秘魯等國的外債危機導致了金融混亂。

而距離比較近的最嚴重的通脹,出現在辛巴威

一旦出現惡性通貨膨脹

國家和老百姓有多慘

惡性通脹之所以談之色變,原因很簡單,因為一旦發生,不但鈔票不值錢,老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國家的地位也會不保。舉幾個例子:

>>>>

德國1922-1923

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根據《凡爾賽合約》德國要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約1300億金馬克,面對如此高額的戰爭賠款,德國十分的不情願,於是採取相對極端的方式來償還賠款,那就是發紙幣。

1919年,德國全年的貨幣發行量約為500億,到了1923年,德國貨幣發行量達到無以復加的天文數字5萬億億,物價上漲200億。那時,一美元可以兌換42000億馬克,貨幣連紙都不如。

>>>>

匈牙利 1945-1946

受到二戰的牽連,在1944年,匈牙利平格最大面值為1000,一年以後這個數字變成了10,000,00。而到了1946年中期,居然變成了100,000,000,000,000,000,000。意識到了這種程度的惡性通貨膨脹和面值的增加速度沒法維持下去,僅僅在誕生的短短20年後,匈牙利平格就被新貨幣福林(Forint)所取代。

當時的場景是:匈牙利人把錢都扔到了馬路上,由於街上的鈔票是如此之多,以至於清潔工不得不在街上打掃「錢的海洋」。據估計在平格被取代的時候,匈牙利所有流通中的貨幣加在一起的總數還不及1/1000美元。

>>>>

阿根廷 1975-1992

在經歷了史無前例的經濟高速增長和創紀錄的貿易盈餘後,隨著1973年的石油危機,阿根廷也終於陷入了經濟陣痛。阿根廷政府拒絕靠借外債而靠發行大量紙幣來填補財政虧空和貿易赤字,惡化了經濟形勢。

在1975年,阿根廷比索的最大面值為1000。一年以後 5000面值的比索問世了。而到了1981年,阿根廷中央銀行甚至發行了1,000,000面值的比索。到1983年的貨幣改革時,1阿根廷新比索能兌換 10,000「舊」比索。然後到了1985年奧斯特拉爾(Austral)出現了,以1比1,0000的比率兌換「新」比索。而後再次,到了1992年,又出現了一種新比索來取代奧斯特拉爾,而這次兌換率為1比10,000。

這個故事中,如果把這一連串的零加在一起的話,今天的1比索等同於 100,000,000,000的83年前的比索。

>>>>

秘魯 1988-1991

在1980年代,像許多其他拉丁美洲國家一樣,秘魯採納了許多自由貿易政策。與此同時,政府擴大了公共投資,擴大了私有化規模,並拒絕償還外債。

結果,到了1990年代,秘魯這個經濟小國,雖然曾一度對外商很有吸引力,卻不僅在經歷經濟的負增長,而且在各個領域都面臨嚴重的赤字,還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

當惡性通貨膨脹變得越來越顯著時,秘魯政府選擇用印蒂(Inti)來取代「舊」的索爾(Sol),在1985年,1印蒂可以兌換1,000索爾。新貨幣發行時的最大面值為1,000。

在兩年內,到了1988年,月通貨膨脹率達到了132%,以後達到了1990年9月的400%。為了應付步步高升的物價,在 1991年,面值10,000,000的新貨幣出現了。再次,秘魯政府決定更換貨幣,這次登場的是新索爾(Neuvo Sol),兌換率為1,000,000,000比1。

在這個故事裡,僅僅在六年內,同一種名稱的貨幣(索爾)的價值就漲了十億倍。

>>>>

白俄羅斯 1994-2002

前蘇聯後期,由於常年與美國爭霸,不合理的偏重重工業,使得經濟結果十分不合理,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經濟幾乎走到崩潰的邊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這種不合理的經濟結構的苦果背鍋。

1991年-1992年,短短一年時間,俄羅斯產生嚴重通貨膨脹,物價水平上漲26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面對如此緊張局勢,當時的俄羅斯葉利欽等領導人採取錯誤的做法,不是想辦法去改變經濟結果,儘快恢復生產,而是企圖通過限制物價水平來掩蓋這一事實,這種做法的後果一是導致大規模的排隊,似乎成為當時居民的主要工作;二是黑市猖獗,投機分子謀取了暴利。

有一個笑話,說是俄羅斯銀行安檢時非常嚴格,據說如果腰帶扣是金屬的都不行,想要進銀行,必須拿掉,結果你會發現,在銀行人民都是用手提著褲子,而此時的盧布是何種水平呢?要一麻袋盧布才能買一台電視機。

>>>>

辛巴威 2000-2009

2004年,辛巴威通貨膨脹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624%,在2006年八月份,新的辛巴威元以1比1,000的兌換率取代了舊貨幣。到2008年五月,1億面值和2.5億面值的新辛巴威元被發行了,而就在不到兩周後,5億面值的貨幣就出現了(大約值2.5美元)。

一周不到,5億、25億和50億辛巴威元紙幣被發行了,以後,到了7月份,出現了100億面值的貨幣。在2008年8月份,政府從貨幣上勾掉了10個零,100億辛巴威元相當於1新辛巴威元。據估計在這一年裡,年通貨膨脹率達到了百分之五乘以十的十八次方,月通貨膨脹率為百分之一百三十億。

去年底,對於2009年以前發行的津元,250萬億津元可兌換1美元。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通脹嗎?

有!但絕沒這麼嚴重過!

中國也出現過通貨膨脹,但是相比這些惡性通脹,已經算是比較溫和。近20 年中, 我國經歷了四次通貨膨脹:

1

第一次通貨膨脹產生在1979-1982年, 其中1980 年的CPI 達到最高值106,這一價格指數雖然不是很高, 價格上漲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但是它喚醒人們重新關注已經告別了近30年的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現象。

2

第二次通貨膨脹發生於1983-1986 年。期間,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全社會零售額和市場上貨幣流通量都出現了增速高峰, 由此迅速地導致了全社會總需求大幅地超越總供給, 需求壓力十分明顯, 1985 年價格同比上漲了8.8%。與前一次價格波動相比, 這次通貨膨脹造成全社會價格的普遍上漲。

3

第三次通貨膨脹發生於1987-1991 年。1987 年, 國內的貨幣流量又一次迅速加大, 年增長速度達116%,商品價格也出現同步上漲。到1988 年底, 價格同比上漲達18.5%,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價格漲幅達到兩位數。

4

第四次通貨膨脹發生於1992年到1995 年底。改革開放在我國大地進一步深入地展開, 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得到正式的明確, 各種經濟成份更趨活躍, 對物資需求十分強勁, 各種商品價格又開始走高,1993、1994年, 價格同比分別上升了13.4%和20.0%。為此, 政府再一次採取嚴厲的宏觀調控措施, 到1995 年, 通貨膨脹逐漸消退。

此輪菜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中國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嗎?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1%。

這是CPI連續3個月處於「1時代」後首次回到「2時代」,也是CPI環比在連續4個月下跌後首次迎來上漲。

隨著CPI漲幅的抬升,物價上漲,再加上「香菜」等價格飆升,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擔憂和恐慌情緒,甚至有人預言通貨膨脹會「捲土重來」。

但是,如果有了上文歷史各國通脹和中國近20年通脹的對比,你會發現,近期物價上漲幅度並不算大。對此不必過於焦慮。

有分析稱,近期我國物價水平抬升,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從食品價格看,由於全國大範圍出現高溫炎熱和暴雨天氣,許多地區農產品生產和儲運都受到了較大影響,導致鮮菜、雞蛋、奶類、肉類食品價格明顯上漲。

從非食品價格看,近兩月正值假期旅遊旺季,廣大群眾旅遊出行需求增加,帶動了飛機票、旅遊和賓館住宿價格明顯上漲。而且,受基數低及國內成品油價調整影響,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同比上漲22.2%。

應該看到的是,儘管食品和非食品價格上漲帶動了物價漲幅擴大,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漲幅為1.9%,連續3個月持平。而且,一般來說,當CPI大於5%的漲幅時稱作嚴重通貨膨脹。當前,我國CPI同比漲幅剛剛突破「2%」關口,距離全年物價「3%左右」的調控目標還有不小的空間。

而且,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CPI也持續在「1時代」和「2時代」徘徊,有升有降,但從未突破3%。因此,不能因為CPI同比漲幅突破2%,就料定會出現通貨膨脹。

事實上,從最近一段時間的形勢看,國內外市場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際商品市場、金融市場波動加大,不確定性顯著增強,物價運行的利好和利空因素並存。

另外,不少專家分析認為,目前國內生豬存欄處於低位,出欄量也有回落趨勢,預計豬肉價格會逐漸迎來上行周期,並帶動食品價格小幅上升。不過,由於豬肉價格主要受豬周期影響,豬肉價格對通脹的拖累會逐步減輕。

此外,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抬高大豆價格,但由於貿易商提前備貨,國內大豆價格暫時還未大幅上漲。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鋼鐵、煤炭等行業的供給收縮,可能會繼續支撐生產資料價格。不過,隨著國際油價略有回落,輸入性通脹壓力將有所緩解。

由於助推物價上漲的不利因素和削減物價上漲壓力的有利因素相互交織,使得下半年物價運行局面變得相對複雜一些。但是,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經濟有望延續穩中向好態勢,金融環境總體穩定,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能不斷增強,這些因素決定了總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

從商品層面看,我國工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穩產豐產,生豬產能處在高位,大豆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有所擴大,工業消費品產能充裕,市場競爭程度高,服務業價格漲勢趨於平穩。

從政策層面看,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有關部門將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且,糧食、食用植物油等重要民生商品以及能源、金屬等基礎原材料的儲備調節制度不斷完善,完全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國物價保持溫和上漲的態勢並未發生改變,維持低通脹的概率大,不必擔憂通貨膨脹「捲土重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老崔 的精彩文章:

真實故事:妻子產後大出血後……
雖然土耳其被 「毛衣戰」 所傷,不過它正在反擊……

TAG:北美老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