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叫般若波羅蜜?

什麼叫般若波羅蜜?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7

(六)般若波羅蜜:般若是印度語,翻譯到中文叫「智慧」。一般人都以為世間人的聰明,就是智慧。不是的!聰明,是世間智;智慧,是出世間智。世間智,好像一般的科學、哲學、聲、光、電、化,所有這些科學發明出來的,都是叫「世間的智慧」,不是出世的智慧。現在這種智慧,是出世的智慧。什麼叫「出世的智慧」?就是「成佛的智慧」。成佛的智慧也不是一種,有多少種呢?有三種。為什麼這「般若」沒有把它翻譯過來?因為這是「五不翻」之中的「多含不翻」,它含多重的意思,所以就不翻譯它。這三種般若是什麼呢?

第一種,「文字般若」。所有一切經典,都屬於文字般若。

第二種,「觀照般若」。就是用你觀照的智慧反聞聞自性,能以迴光返照。你眼睛本來是往外看的,這回不向外看,而是看你裡邊,這叫「迴光返照」──返回來照你的自性。你能以迴光返照,這叫「觀照般若」:觀,就是「觀察」;照,就是「光明普照」。那麼你以「觀察」的這種光明智慧,來照破自己裡邊的黑暗,把自己裡邊照得非常清凈,沒有污濁邋遢那些個垃圾,這也就是一種觀照的智慧。

還有一種是最妙的、最不可思議的般若,是什麼呢?是「實相般若」。什麼叫「實相」呢?這實相般若,也就是我們本經所講的這個「了義」;了義也就是實相,實相也就是了義。你若不懂什麼叫「實相」,說:「這個名稱我很生疏的,我不知道它怎麼解法?」它就是「了義」,了義就是實相。實相是什麼呢?「實相者,無相也」,沒有相,可是「無所不相」。你說它沒有相嗎?它什麼都相,所以這叫「實相」。

「實相者,無相也,無所不相也。」這種的境界,你若明白了,那你就是和佛做了鄰居了,離佛只有一步了。可是這種境界,說是很容易的,證得這種境界是不容易的。那麼不容易,我們也要去想辦法往那條路上走。如果說不容易,我就不去了,好像說我要到紐約去,可是心想:「這麼遠,搭飛機要很多錢,坐巴士也要很多錢,我不要去了!」你不要去,永遠都到不了紐約;紐約是個什麼樣子,你不知道。

成佛,亦復如是。你想要成佛,但是因為這個路途太遙遠了,經過的時間又很長,你望洋興嘆,說:「哦,這個這麼樣困難!我不學佛法了,我找一點容易乾的事去做一做啦!」那你永遠都不會成佛的。你若不想成佛,那有什麼話講呢?那就隨便你了!你若想成佛的話,就要勉為其難,「仁者先難而後獲」,一定要經過一番的「難」,然後才能得到「容易」呢!

中國有一句話說:「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你若不受這一種凍,凍到骨頭裡頭去了,怎得梅花撲鼻香?中國有一種梅花,這梅花非常之香,不像美國這種梅花不香。中國的梅花,你若有一棵梅花樹,離得一、兩miles(哩)遠,都可以聞得到這股香氣,非常之香。為什麼它那麼香呢?因為它受得住凍,在冬天開花,所以就非常之香了。

方才所講的「實相般若」,是不是有的人有,有的人就沒有呢?不是的!每一個眾生都有這種般若,每一個眾生都有實相的智慧,可是也就像本經這個「密因」似的,沒有把它顯現出來。自己本有的家珍,自己不知道,所以就做了一個窮人;我們自性的般若,是本具的實相,而自己不了解,所以也就變成一個對於法上貧乏的人了。

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有一切有相的,都是假的;你若能在這個有相上邊知道它是無相的,那就是見到佛了。你明白法的本體,窮究到法的根源上了,你就等於見佛一樣了;你見到一切法的本源,就是見佛。所以這個「般若」,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固有的智慧,我們若把這個智慧的寶藏打開,才能顯現出來我們本來的面目。

這就好像什麼呢?在過去,我們不知道有實相般若,就好像金礦裡邊有金子,可是沒有人知道,它就現不出來。那麼有的人知道這礦里有金子,可是知道是知道,他不開採這個金礦,這還等於不知道是一樣的,也沒有得到這個金子。那麼必須怎麼樣呢?必須要開這個礦,用一些個人工來採取這個金,這個金才能顯現出來,才能變成精金。這也就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金礦,可是不知道;這金礦是什麼呢?就是那個「實相般若」。

那麼我們現在聽經,知道實相般若了;知道可是知道,我們若不利用這個實相般若,也不去發掘開採我們自己這個實相般若的礦,那你還是等於不知道一樣的。而有的人就加功進步,發勇猛心去修行,開採自己自性裡頭這個實相的礦,把這礦一開開了,現出本有的佛性:「哦,我本來就是佛啊!」不錯了!有一些人就說:「我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說我是佛,那我就是佛了,我也不用修了!」你不用修,這就等於你知道有金礦而不開採;你說,那個金子你能不能得到呢?得不著的。所以還得修啊!這個「六度」是這樣子。

至於「波羅蜜」,什麼叫「波羅蜜」呢?就是「究竟的一種成功」。你做什麼事情,做成功了、圓滿了,這就叫「波羅蜜」。你想要修佛,成佛了,這是波羅蜜了;你想要去讀大學得一個博士的學位,你得著了,這也是波羅蜜了;你肚子餓了,說我想要吃飯,吃飽了,就是波羅蜜;你想要睡覺,你躺那兒就睡著了,這也是波羅蜜──所以這都是波羅蜜。

忍辱也是波羅蜜,精進也是波羅蜜,禪定也是波羅蜜,布施、持戒都是波羅蜜;什麼事情你做成了、圓滿了,這都叫「波羅蜜」了。印度話叫「波羅蜜」,中國也有一種水果叫「波羅蜜」,是甜的;我們什麼事情做圓滿了,得到那個甜的果了,這都叫「波羅蜜」,就是到達那個圓滿的地方。這六度波羅蜜,是菩薩所修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學菩薩發心,行菩薩行、做菩薩事,那你就是一個初發心的菩薩。菩薩不是自私的,說:「只可以我做菩薩,你不能做菩薩。你啊,不能和我比!」不是的。不但我們可以做菩薩,而且還可以作佛,人人都可以作佛的。我相信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可以成佛的,尤其有一些對於佛學研究很多年的人,更知道這個道理了,所以我也不多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家裡邊若有這部經、這位菩薩的像,若能這樣做,地神將會常常保護這個人
佛為什麼說自己沒有度眾生?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