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程撕裂者2990WX & 2950X測評,釋放32核的力量
概述
AMD 用其強大 線程撕裂者 處理器成功的築起了高端桌面平台(high-end desktop),也就是我們知道的 線程撕裂者(Ryzen Threadripper) 2000系列,或者簡稱 線程撕裂者2。
旗艦型號 Threadripper 2990WX 是一個 $1800 美元的性能怪獸,擁有32個基於 Zen+ 微架構的核心,同時具有64個線程。次旗艦 Threadripper 2970WX 擁有24個核心與48個線程,加上相對較低的boost(加速)頻率,但價格低很多,為$1300美元。兩者都是基於「4模塊」(4 die)的設計。AMD同時也對「雙模塊」(2 die)的產品進行了升級,其中Threadripper 2950X 擁有16個基於 zen+ 微架構的核心以及 32 個線程,價格為$900美元,Threadripper 2920X 則是12個核心與24個線程,價格為$650美元。特別是 2950X 在各種工作負載中都有令人深刻的性能表現,在目前的高端桌面市場上,它有可能會讓所有對手都措手不及。
儘管AMD聲稱其高端Threadper 2990WX比英特爾2000美元的Corei9-7980XE快51%,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對發燒友來說)。例如,WX系列的多晶元模塊包括四個獨立的模塊。由於AMD Threadripper 現有的設計的限制,2990 WX的中兩個模塊沒有直接連接到主內存。這就創造了一種能夠在重線程工作負載中難以置信的性能的體系結構,但這種工作負載對內存吞吐量不敏感,對於需要(內存)帶寬的應用程序來說,但卻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發現,2990WX對於一些有具體要求的專業用戶來說是非常好的。不管如何,它將桌面平台的計算能力提高到了另一個水準。
Threadripper 2
今年早些時候,AMD推出了基於Zen+優化的 Ryzen 2000 系列主流處理器,包括使用 12 nm 的製程,改進了內存和緩存的延遲,更高的時鐘速度,以及更多核的精準加速頻率,這些改進都使得新處理器擁有很大提升。
就像上一代的線程撕裂者處理器,AMD通過優選其生產線上體質好的(前5%)的模型(dies),這樣能在任何頻率狀態下都能以較低的電壓運行。
AMD將其 Threadper 分成WX和X系列。與該公司以前的 X 產品類似,這兩款新的wx型號都是面向密集的多任務工作、3D渲染、媒體編碼等等。這使得它們對軟體開發人員、視頻/音頻工程師和內容創建者很有吸引力。
32C/64T的 Ryzen Threadper 2990 WX具有3 GHz基頻,通過AMD的XFR特性可延伸到4.2 GHz。與英特爾2000美元 18核/36線程的 Core i9-7980XE相比。AMD聲稱,2990 WX的單線程性能僅落後於-7980 XE 4%。這是該公司在這一重要指標上與英特爾最接近的。
AMD也有一個 $1300 美元的 Threadripper 2970WX 擁有24個核心/48個線程。不過,要到十月才能買到。
WX 共有四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都有8個物理內核和16 MB的L3緩存。2990WX 和 2970WX都有64 MB L3緩存。在 2970WX 上禁用了每個模塊的兩個核心,構成了24核的配置。
WX系列的高規模直接導致其熱設計功耗上升到了250W,這明顯高於原來180 W的評級,這意味著你需要一個高端冷卻解決方案,以實現峰值性能(特別是如果你計劃超頻)。AMD配備了Asetek支架,在使用循環的液體冷卻時,可以覆蓋大部分的接觸面積,根據AMD的說法,這部分對於默認操作來說是很好的。但我們發現全覆蓋冷卻器效果更好。AMD還與cooler master合作,為其TR4介面開發了幽靈開膛手散熱器/風扇組合,儘管它是單獨出售的。高級冷卻器配備了可配置的RGB。
AMD在內核晶元與外蓋之間使用了焊接工藝,以改善傳熱。相比之下,英特爾使用的是硅脂填充。英特爾還建議在Skylake-X處理器上使用液體冷卻,而AMD則認為空氣冷卻是足夠的。
不像第一代的線程撕裂者處理器針對專業用戶。這次「X」型號是針對遊戲玩家與發燒友。$900美元的 Threadripper 2950X 擁有16核心與32線程,但頻率比WX型號高不少。2950X 的基礎頻率為 3.5GHz 與 4.4 GHz的加速頻率,比上一代 1950X 的3.4/4.2GHz高出些許。大約在31/8上市。
AMD計劃在10月份推出售價650美元的Threadrapper 2920 X。12核/24線程、3.5GHz的基頻和4.3GHz的最大加速頻率。與以前的X系列型號一樣,2950 X和2920 X使用一對八核心模塊封裝在一起,32 MB的L3緩存,並遵守與第一代線程處理器相同的180 W TDP等級。
所有新的線程撕裂者處理器都具有不鎖倍頻的特性支持超頻,以及60條的第三代PCI Express(加上與晶元組通訊的4條)。所有這些連接對於高需求的顯卡渲染以及計算,或者高性能的存儲以及網路設備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線程撕裂者處理器每兩個die 都具有獨立的雙通道內存控制器,結合起來,能夠提供四通道的內存支持,但頻率有差別。您的配置。隨著今天的介紹,新的線程撕裂者處理器的最大支持頻率從上代的DDR4-2666提高到DDR4-2933,支持 ECC 內存和 256GB 的容量,但是,隨著內存密度的增加,它可以容納最多2TB。
Precision Boost 2, XFR2, 以及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PBO)
AMD上一代的線程撕裂者處理器的 Precision Boost(精準加速) 以及 XFR (自適應擴頻)特性,能動態調整核心電壓與頻率(根據CPU的溫度),類似Intel的睿頻,但只能在4核或者全核上使用。
WX 處理器能同時對8核核心進行最高頻率加速,而X系列晶元則是四個核心。不過除此之外,仍有很大的提升,AMD 在其內部代號為Raven Ridge(Ryzen 2000系列)的處理器上首次展示了 precision Boost 2特性和XFR 2特性,可以根據工作負載任意核心的提高頻率。在多核工作負載期間,precision Boost 2可提供高達500 MHz頻率提升,而 XFR 2在冷卻器足夠強大的情況下可增加16%的額外提升。
AMD的Ryzen Threadrapper 2990WX和2950 X的推出標誌著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PBO)的正式推出,這是在2018年早些時候與二代ryzen cpu一起推出的功能。PBO是一種自動超頻功能,可根據主板和散熱情況把CPU性能推向極致。
新的線程撕裂者處理器默認狀態下已經把核心電壓與頻率推向了接近邊緣的範圍。因此,手動的調整往往會導致單核性能變差,因為在全核超頻的狀態下,無法實現自動加速。將處理器鎖定在靜態頻率上,也會令理器無法降至較低的時鐘速率,不能降低空閑時的功耗。PBO解決了手工過載的問題。它會動態將處理器超頻,並根據主板的供電系來調整性能。由於每個系統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根據溫度以及電流等情況,精準加速,XFR2以及PBO的效果都會不同。
所有線程撕裂者 2000系列處理器在技術上都向後兼容現有的X399主板,儘管如此,考慮到32,電力傳輸是一個重要的變數。MSI和技嘉都宣布了新的X399主板的擁有強大的供電方案,而華碩推出了一個基於現有主板的附加散熱套裝,可改善VRM的發熱問題。
X399主板
線程撕裂者 2000系列 與X 399晶元組兼容,AMD保證了目前現有的主板都支持默認頻率運行,前提是更新BIOS。好在所有X399平台的主板都自帶BIOS升級功能,因此您不需要AMD啟動套件。雖然所有的X399主板都支持PBO(它在CPU中使用),但許多現有的主板的供電系統有限,因此對於 32C/64T 的 2990WX。最終,這類主板將會限制超頻的空間。如果您計劃超頻或啟用PBO,首先要確認主板的供電能力足夠。
如果您正在構建第一個基於線程撕裂者的電腦,MSI有一個新的Meg X399 Creation 主板 此外 技嘉也推出了它的 X399 Aorus Xtreme 主板,兩款主板都擁有強大的供電系統與良好散熱能力。華碩也為其現有的ROG X399 Zenith Extreme主板推出了散熱套裝,為供電部分的VRM提供更好散熱能力。
X399晶元組支持兩個USB 3.1Gen2 和6個USB 3.1 Gen1埠、6個 USB 2.0 連接。兩個 PCIe 3.0 車道允許主板供應商增加更多的存儲連接(四個SATA或兩個SATA Express),八個通用PCIe 2.0通道可以容納其他控制器,如乙太網或WLAN/藍牙。8個SATA埠完善了晶元組的連接選項,您可以利用附加的SATA設備使用多個RAID配置。
線程處理器提供了另外8個USB 3.1 Gen1埠和4個SATA連接(支持硬體RAID)。剩下的60個PCIe 通道最多支持7個 PCIE 設備。線程2 CPU也受益於改進的SensMI功能,包括Stormi技術。這是一種基於軟體的分層解決方案,它能夠以SSD、3D XPoint(包括 Intel 傲騰)、可改善硬碟的性能。
測試設置
您自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電源,以滿足2990WX的需求。通過一個「溫和」的3.8GHz超頻,我們觀察在Cinebench測試中CPU供電的電流達到了38安,即使在默認設置下,CPU在該基準也使用了超過20A的電流。如果啟用PBO,也跟手動超頻差不多。
我們用MSI的Meg X 399 Creation主板。由於冷卻和供電的限制,我們在默認設置和PBO激活的情況下運行了完整的測試套件,而不是使用全核超頻。我們支持PBO的配置確實受益於更高的內存傳輸速率,詳見下表。
VRMark, 3DMark & 奇點灰燼
測試提示
AMD 線程撕裂者 2990WX,用於非消費級應用程序。不像以前的一代型號,WX型號內有一個遊戲模式,可通過Ryzen master軟體控制,開啟後將變為8核/16線程,AMD告訴我們,這提供了最佳的平均表現,另外也提供了16核模式或者全開模式。
不像第一代1950 X,2950X針對的是遊戲玩家和發燒友。在這篇測試中,我們使用AMD的遊戲模式 測試了2950 X。但是在我們對該晶元的專門審查中,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可用的設置組合及其對性能的影響。
在遊戲的測試中我們使用1920x1080解析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圖形瓶頸。當然,當您提升到2560x1440或3840x2160時,處理器之間的差異會縮小。請記住,除了我們報告的平均幀率,另外,Ryzen Threadrapper 2990wx和2950x也非常適合多任務和遊戲推流,因為他們的核心數量很高。
VRMark, 3DMark
我們不是使用綜合基準來衡量遊戲性能的狂熱者,但是3DMark的DX11和DX12 CPU測試,對系統的性能水平提供了良好參考。
此外,UL的VRMark可以評估你的系統是否適合用於HTC Vive或Oculus Rift,即使您目前沒有HMD。UL將分數線定義為任何高於109 FPS的分數。
對時鐘速率和IPC吞吐量敏感的測試,如VRMark,對AMD 第一代線程處理器來說是一個挑戰。但與之前的1950 X相比,我們看到了Threadrapper 2950X的巨大改進。
2990WX的遊戲模式減少了總的核心數量,但它也避免了帶寬不足的帶來的核心性能損失。儘管如此,2990WX的表現下降到我們的圖表底部,因為每個核心性能較低,啟用PBO可有助於提高性能。
3DMark支持較高的內核/線程數。但是包括32C/64 T2990WX 在內的 線程撕裂者 處理器都落後於Intel的產品。相對於 1950X 新的 2950X確實有不少的提升。然而,2990WX被它的遊戲模式設置所阻礙,因為只有8C/16T,兩個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在啟用RBO之後都得到不少的提升。
《奇點灰燼:擴展版(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Escalation)
Ryzen Threadrapper 2990WX在默認設置上落後於測試中的其他型號,但與啟用PBO的超頻1950X相當。
同時,2950X 在與前一代 1950X 的比賽中又取得了勝利。但這兩款型號都無法與英特爾的高端處理器相媲美。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這種規模的主機來玩遊戲,不是理想的選擇。Ryzen 7 2700X以低得多的價格的前提下在測試中超過了大多數的對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如果遊戲是你的主要目標,最好還是選擇主流桌面CPU。
文明6 AI測試
在策略類遊戲中,「文明6」的人工智慧測可試測試CPU性能,並傾向於支持每個核心。
Intel的 高端CPU佔領了前幾位
再一次,2950X與 1950X相比表現良好。 儘管Ryzen Threadrapper 2990WX 落後於其超頻的前輩,但自動調優(PBO)帶來了可觀的性能提升。這個測試繼續有利於英特爾的架構,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圖表中沒有超頻的Core i7和Ryzen 7型號。但是當你的主要用途是用於遊戲時,這些CPU提供了最好的價值。
文明6 圖形測試
2990WX 擊敗了 1950X 和 1920X,在都開啟PBO 之後依然擊敗它們。
戰錘40K:戰爭黎明3
一旦我們啟用了PBO功能,Ryzen Threadrapper 2950X 和2990WX 在這款遊戲中的競爭力就大得多。
孤島驚魂5 (Far Cry 5 )
Ryzen Threadrapper 2990WX在默認設置中位於最底部。不過,啟用PBO之後提升很大。2950X稍微快一點。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消息,因為價格要便宜得多。
GTA5
GTA5更傾向於Intel的架構,準確的說是核心頻率高。
在啟用PBO之後,2950 X擊敗了i9-7900X。再一次,英特爾的i7-8700K和AMD的Ryzen 7 2700X提醒我們,為什麼我們不建議在大多數遊戲PC上使用高端的桌面CPU。
殺手(hitman)
該測試對核心頻率敏感,所以超頻的Core i9-7960X在測試中表現最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土世界:戰爭之影
兩款第二代線程處理器在這款遊戲中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儘管Ryzen Threadrapper 2950X提供了更好的性能)。
賽車計劃2
雖然ProjectCars 2據稱是針對多線程優化的,但時鐘頻率顯然會影響幀速率。因此,英特爾的酷睿i7-8700K跟上了更昂貴型號。
辦公 & 生產力工具
Adobe Creative Cloud
儘管這個套件有一些並行化的工作負載,但大多數桌面應用程序中常見的輕線程任務嚴重影響了最終的得分。2950X在默認設置上比它的前輩好得多,但是超頻到4.0 GHz的1920X表現突出。在默認設置下,2990WX在總體得分墊底,主要原因是它的頻率較低,但開啟PBO之後能與Core i9-7980XE相爭。
Threadripper 2950X 在大多數測試中提供了比2990WX更平衡的配置,但是 2990WX 在Indesign 和Photoshop 中的測試能力整體領先。經過多次測試確認後,超頻的 1920X 通常比 2950X 表現要好。
網頁瀏覽
Krakken套件使用幾個工作負載測試JavaScript性能,包括音頻、圖像和加密。與大多數Web瀏覽器工作負載一樣,單線程性能在這裡佔主導地位。因此,酷睿 i7-8700K和Ryzen 72700X 排在頂端並不令人驚訝。
MotionMark基準測試強調圖形(而不是JavaScript),它對CPU時鐘速率也非常敏感。英特爾的處理器佔據了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WebXPRT基準測試中。
生產力工具
應用程序的啟動速度可反映日常的操作情況。例如,在文字處理、gimp和Web瀏覽器中載入速度。這一基準仍然地對英特爾有利,我們再次注意到Threadper1920X 在 4.0 GHz 的頻率下表現超過了二代線程撕裂者處理器。
視頻測試中我們測量了單用戶和多用戶應用程序的性能,這些應用程序利用WindowsMediaFoundation進行播放和編碼。它還執行面部檢測,以模擬真實世界的使用。Ryzen 7 2 700X領先,而2990WX在測試中仍然滯後,這些測試並不是高度並行化的,但是調優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照片編輯測試使用ImageMagick庫使用Futumark的二進位文件來測試性能。常見的照片處理工作負載也傾向於並行化,所以2990WX輕鬆地擊敗了其他型號,但是考慮到它的32個核心,以輕微的優勢領先於 2950X,AMD的新旗艦性能並不總是很好。
渲染
多線程工作負載仍然是AMD Zen基核心處理器優勢,尤其是較多核心的型號。這些工作負載中的許多程序都給內存子系統帶來了壓力,Threadripper 2990WX由於內存控制器的原因造成了不少的性能損失,而不能發揮其核心數量的優勢。
AMD線程撕裂者在多核的Cinebench和POV-Ray測試中佔據主導地位,但2990WX在POV-Ray基準測試中只比2950X高35%。鑒於它的核心100%的增長,但性能並不等同於核心數量的增加。反觀在cinebench 中 2990WX 比 2950X 高出66%。
編碼 & 壓縮
y-crunche
壓縮和解壓測試直接從系統內存工作。這種工作負載從線程化中得到了很大的好處,但是內存吞吐量或糟糕的軟體優化阻礙了29990WX的發揮。Threadripper 2950X 由於是兩個直連內存的控制器,在默認設置方面比之前的產品有了很大的提升。酷睿 i9-7980XE 在這次測試中獨佔鰲頭,這可能是由於其單一的整體模具和網格結構,方便了更高的帶寬到核心。相比之下,解壓測試突出了2990WX的強大的性能。
y-cruncher是一個單線程和多線程程序,它使用AVX指令來計算pi,這是一個測試Threadripper 2的AVX性能的好方法。英特爾的Core i9採用了兩個256位的AVX FMA單元,每個核心並行運行,而Ryzen的Zen架構將256位AVX操作劃分為兩個FMA單元。這意味著2990WX的兩個額外的die為帶來了更多的AVX性能,前提是您可以滿足數據需求的AVX操作。2990WX接近圖表的頂部,但與擁有一半AVX單元的2950X相比,比例是次優的。這可能由於內存子系統性能低下,從而妨礙某些應用程序。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handbrake里。AMD在其簡報中說,handbrake與高速緩存有關,沒有充分利用核心,因此性能提升比預期要小。handbrake x 265測試使用的AVX指令分配比H 264測試更重,與2950X相比,2990WX的性能優勢微乎其微。我們認為內存訪問在這一結果中所起的作用比軟體優化的作用更大。
工作站 - 圖形測試
任何對在工作站中使用Threadripper處理器感興趣的人,都應該仔細考慮他們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並不是所有的任務都可以有效地並行化,而且許多工作負載只對4到8個核心進行了優化。
AutoCAD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您在2D草稿模式下工作,很少會看到兩個以上的內核被使用。在那裡,IPC吞吐量比核心數量更更重要。Ryzen Threadper 2950X至少可以排在Ryzen 7 2700X前面。然而,2990WX看上去不合適,尤其考慮到其價格更高。
CAD2016 3D性能
CAD 2016 2D性能
Cinebench圖形(OpenGL)基準測試中也是相似的,它結合了主機處理和3D工作負載。面對一個稍微要求更高的基準,Ryzen Threadrapper 2990WX開啟PBO之後能與2950X相當。 不過,最終英特爾的表現要好得多。
Cinebench圖形(OpenGL)
SolidWorks,AMD的額外核心在Creo測試中更有效。但再一次,英特爾絕對佔據了主導地位。
SolidWorks
Creo
Catia類似於Cinebench圖形測試,所以我們的結果並不特別令人驚訝。Ryzen Threadripper 2950X領先於Ryzen 72700x,證明了它的額外核心不會在輕量級線程工作負載中出錯。
Catia
Blender工作負載沒有使用很多執行核心,但至少它使AMD最新的Threadripper cpu領先於Ryzen 7 2700X。
Blender
工作站-計算
渲染任務通常是圖形化的,支持高時鐘速率的cpu,而計算工作負載則更受Threadripper的青睞。新2950X絕對是AMD上一代Threadripper 1950的一個進步。與此同時,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並不是總能很好地進行擴展,因此很難證明這個溢價是合理的。
一旦我們啟動了一個能夠利用所有可用的處理資源的基準測試,AMD的Ryzen Threadripper晶元就會起飛。2990WX創造了一個看似不可逾越的領先優勢,而支持PBO的2950X則超越了英特爾的核心i9-7980XE。
目前,3ds Max SPECapc的工作量主要由AMD控制,它使用物理內核來超越英特爾真實和邏輯資源的混合。不過,憑藉較高的時鐘頻率,Ryzen 7 2700X確實獲得了第一名。
切換到純渲染評分和支持PBO的Threadripper 2950X躍居首位。在那裡,Ryzen 7 2700X很容易被多個Threadripper配置所超越。
SPECwpc的LuxRender工作負載為線程優化得很好,使AMD的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真正閃耀。其他的模型都被拋在了腦後。
電源功耗
與上一代Threadripper cpu相比,AMD似乎有意識地減少了空閑功耗。這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它託管了4個活動的模塊。很明顯,通過將Ryzen 7 2700X的空閑功耗乘以4,這個模型的性能遠遠低於預期。
Threadripper 2950X在我們較長的CAD運行中表現得特別好,它主要只使用了4個核心。
另一方面,2990WX在沒有相應性能改進的情況下消耗了更多的電能。
我們的遊戲工作量反映了AMD的第二代Threadripper cpu相對於其前輩的巨大收益。即使是打開PBO來獲得一些額外的性能,也不會提高太多功耗。這兩種新模式都顯著提高了效率。
PS:原文在tomshardw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