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龍城飛將李廣為何名氣大於成就?

龍城飛將李廣為何名氣大於成就?

原標題:龍城飛將李廣為何名氣大於成就?


因為李廣帶兵是以漢軍之短去VS匈奴之所長,焉能不敗?


一、匈奴人最大的特長就是「騎射」

《史記·匈奴列傳》中,對匈奴的描述是「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也就是說,匈奴人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他們從小到大最為熟悉的就是「騎射」。


漢初,晁錯對匈奴騎兵的評價是:「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也就是說,由於從小到大的訓練,每個匈奴騎兵都可以在顛簸賓士的馬上射箭。


現代匈牙利有人曾經模仿練習無馬鐙騎馬射箭的本領,結果發現極為痛苦,甚至因為顛簸造成血尿。


二、李廣善於騎射,但對於絕大多數漢軍士兵來說,最大弱點就是不善於騎射


所以,在馬鐙還沒有發明的時代,要想練成這樣的本領,對大多數在內地生長,從小務農的漢軍士兵來說,近似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除了一代名將李廣。


在《史記》中,對李廣描述著墨最多的就是他的騎射表現,比如他帶領百名騎兵深入匈奴,射死三名「射鵰者」,以及面對數千名匈奴騎兵時「與十餘騎奔射殺胡白馬將。」


然而,李廣的騎射本領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本領,而不是所有的漢軍都能具備的本領。


他明明不能把自己的騎射本領教給所有漢軍,還非要帶領軍隊與匈奴對射,最後結果可想而知。


此外,李廣領軍輕鬆隨意,不講紀律,行軍不講隊形,紮營不警戒放哨,甚至丟下大軍獨自跑出去「一天一夜」,最後軍隊連統帥去哪裡都不知道。


因此,對於漢軍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李廣這種騎射本領了得的將領,而是能帶領他們克服自身弱點的統帥。


三、如何克服匈奴騎射特長,其實衛青霍去病已經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發揚漢軍守紀律、勇於血腥肉搏的特長,通過奇襲、夜襲、包抄後路等辦法逼迫匈奴人無法發揮騎射特長,與漢軍近距離短兵交戰。


所以,漢軍能夠擊敗匈奴,並不是因為漢武帝時期,中原漢人的騎射本領突然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而是漢軍找到了克服敵人優勢的合理戰術。



比如漢軍對匈奴的首次大勝,就是夜襲。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衛青帶領三萬騎兵成功避開匈奴前哨,乘著夜色合圍匈奴右賢王,在夜間的短兵肉搏中擊敗匈奴,俘獲男女一萬餘人,右賢王只能帶領數百騎逃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五萬騎兵追擊匈奴,最後在暗夜和漫天風沙中展開混戰,匈奴人的騎射優勢再次無法發揮。


最後,漢軍捕斬首虜萬餘。


四、李廣的失敗在於他太過於迷戀自己的騎射本領


作為臨近匈奴,自小居住關隴的李廣,他從小掌握騎射本領,射騎馳逐,行留無羈。作為一名漢軍戰士,這樣的本領不僅了得,而且引人注目。


但僅僅他一個人厲害,如何才能擊敗三十萬引弓之兵的匈奴呢?


因此,當衛青霍去病這樣的統帥已經摸索出來擊敗匈奴的訣竅時,李廣依然迷戀自己的騎射本領,不能帶領全軍接受堅韌、血腥的騎兵衝鋒戰術,甚至不願意接受軍事紀律的約束(最後誤期自殺)。


就決定了他與匈奴的戰績只能是多次全軍覆沒甚至被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奔說史 的精彩文章:

穿越到民國,我能買得起房嗎?
南宋滅亡後,宗室有沒有遭到第二次靖康之恥嗎?

TAG:小奔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