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混元丹法,築基之妙,簡單易行

混元丹法,築基之妙,簡單易行

功法中以丹法最好,丹法中以金丹大法最妙,此法同金丹大法同理,或有為者可探得金丹大法之妙。

內丹修鍊的起步便為築基,亦稱「百日築基」。有時築基亦稱為煉己築基,其實煉己和築基是同一個道理,築基不在煉己之外,煉己即在築基之中,二者屬於同一個意思。

混元丹法,築基之妙,簡單易行

《龍門丹訣》言嬰兒長大成人,精氣神皆有所虧損,故須經築基功夫,「煉神,調氣,養精,達到三全才可以進入百日關 」。

修鍊築基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要以所選功法的要求,在明師的指點下,煉精化氣(男)、煉血化氣(女),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氣後形成的體內真氣去疏通、修補身體的病變。

在靜功的修習中,在築基階段,都要經歷得氣、行氣、疏通和衝擊四個過程。

1、得氣

道家的修習,一般通常從「命功」入手,」所謂命功,即築基功。而築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

開始,修鍊者首先會感受到練功時腹內腸子蠕動增強,頻放矢氣繼而出現丹田發熱、小腹發熱等得氣現象。

2、行氣

隨著修鍊者自身「堵漏」化氣和練功中外氣內收的能量積聚,小腹發熱伴有充實感,這是體內的真氣逐漸累積的表現,隨之真氣就會按照自身的規律在體內運行,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

混元丹法,築基之妙,簡單易行

3、疏通

由於人體正常的組織和經絡都是通暢的,因此氣機運行時通過正常的組織和經絡時一般是沒有感覺的。但人體經絡中通常會有很多小的氣滯點,這些小氣滯點尚未形成病變,所以平時沒有什麼感覺,但由於練功後能量的增加,運行力度也隨之加大、加上練功時意識內守,對身體的感受遠比平時敏感,氣機運行在疏通這些小氣滯點時便會產生熱、漲、麻、疼、癢、冷、重壓、蟻行感等八觸現象,俗稱「氣感」。

4、衝擊

當氣機運行到有明顯病變或不正常的經絡時,氣行受到強大的阻力,這是因為所有氣質性病變的部位,經絡都處於淤滯或堵塞狀態(氣滯、血淤、痰凝、濕聚等),氣要通過受到病變的阻礙,就形成了兩個相反的力,衝擊力和阻滯力,病變部位受到外力的衝擊就會出現明顯的反映,如:疼痛、發熱、出血、及其他類似於病情加重的反映。這便是氣功界通常講的「氣沖病灶」。道家氣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脫胎換骨」前的「大死大活」過程。

不過百日築基雖然是初功,但也是最難的一關,所謂入門難。

道家稱大道修鍊七分性功,三分命功。此期間即為三分命功之時,其後一切大自然,元神作主,毫無勉強。但這三分命功也是依靠性功為基礎,因勢利導,水到渠成的,絕非導引、勉強。

混元丹法,築基之妙,簡單易行

修者可以手結太極印(即男子右手在外握左手,左手大指掐左手中指指尖,右手大指掐左手無名指根節)覆於臍輪之上。用坐禪法習之。

所謂坐禪法,非用佛門之法,而用心息相依之法,可依張三丰祖師口訣:「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勿忘勿助。」

古人云:「昔日逢師傳口訣,只教凝神入炁穴。」何為氣歸丹田?即吸氣時氣達臍下。如何知氣歸丹田?則必以意隨氣而下。亦步亦趨,同歸丹田;出則意氣相隨,同從鼻送出。起初心猿意馬,極難難制服,才一坐,便雜念紛紜,不可焦躁,只管一意去做,久之自然身心俱定入靜下功。自覺呼吸和緩,心腹空洞暢快,心息相依,神氣融合,綿綿若存。一般煉至10天或半月,可感有一股熱氣團或清涼之氣沿督脈升頂,再數日可感丹田中有如大氣泡翻滾沿任脈衝至面部,當即全身跳動,精神可為之一振,飯量大增。不過百日,便可覺丹田火熾,暢於四肢,如痴如醉,可感知練功之妙。即行止坐卧,一日中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

數年後,可出現「第七轉」丹田熾熱之火氣相應,可能會感丹田過於熾熱。應習「第八轉」水氣功夫。每隨觀想月輪,及至清涼之菩提月液從頂灌下,潤澤全身。可糾正丹田火熾。善後尾功可用愈轉愈寬,廣無邊際,感覺舒適清泰為則。

仙家金丹大法,實與此法相近,只是在小方面小些不同,只是世人難悟,觀此法便可知仙家金丹大法至簡至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井字頭 的精彩文章:

《上清明鑒要經》言作明鏡法及服食仙藥方
上乘丹法氣功修鍊法,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陳攖寧修鍊法

TAG:井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