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懷念作家黃裳:「黃書」被抄始末

懷念作家黃裳:「黃書」被抄始末

按:2012年9月5日,散文家、藏書家黃裳在上海瑞金醫院離世,享年93歲。黃裳學識淵博,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當代散文大家」,晚年更以藏書、評書、品書著稱於上海文壇。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作家孫郁對他評價頗高,認為他的寫作「無論生前還是生後都將是一個小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孫郁如此評價黃裳的散文寫作:「我曾經說他有周作人的意思,老先生還不同意,他覺得自己是在魯迅和周作人之間,更偏向魯迅。因為他本人還不完全是個體的知識趣味和悠然的審美理想。他文章裡面有一種戰鬥的東西,願意麵對現實,有話直說,學理和趣味、理想兼得,受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很深的影響,保留了明清到民國對於物件的把玩的心態,但是丟掉了士大夫氣,以及那些迂腐的東西,可以說是漢語魅力和文人情懷兼得。」

黃裳曾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抗戰初轉至上海中學,後考入交通大學讀書並開始寫作。1942年到重慶,翌年被徵調任美軍譯員。抗戰勝利後任《文匯報》記者、副刊編輯、特派員。建國後任《文匯報》編委,後調軍委總政文化部文工團越劇團編劇。1953年,調中央電影局上海電影劇本所任編輯。1956年又調回《文匯報》工作。下面這篇文章是《文匯報》編輯陸灝通過梳爬資料以及與黃裳聊天,整理出的對黃裳文革期間藏書被抄一事的回憶,收錄於他的新書《不愧三餐》中。

「文革」抄家之風盛行於1966、1967年,但黃裳的藏書直到1972年才被查抄沒收。最初雖然家被抄但書還在,只不過「書櫥、書箱一律貼上白紙封條,好像這裡面裝的都是什麼帶放射性的毒物」。後來幹校勞動期間,黃裳被親友揭發,康生給了他下了「以偽亂真」四個字的考評,於是書沒了,「把有字的書籍包括拓片全部裝麻袋抄走,只留下《毛選》四卷加一冊『胡風事件』的《按語》。」陸灝曾問黃裳,半輩子辛苦收藏的書籍被全部抄走,當時心情如何。「好像一個極大極沉重的包袱,突然從身上卸了下來。」他答道。黃裳曾在《祭書》一文中這樣寫到:「也只是一笑置之。並不是真的看破了紅塵,只是覺得愁眉苦臉或痛哭流涕並不雅觀也於事無補,還不如淡然處之的好。」

經出版社授權,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在黃裳逝世6周年之際節選了陸灝這篇追憶文章,以饗讀者。

從《前塵夢影新錄》憶黃裳

文 | 陸灝

1、「黃書」何以被抄

中華書局最近(註:本文寫於2015年)重新出版了黃裳先生的《前塵夢影新錄》,採用了手跡影印和排印對照的形式。但是一九八九年齊魯書社出版排印本有黃先生的一篇「前記」,這次中華版沒有收入。黃先生在那篇「前記」中交代了這本書撰寫的始末,開頭就說:「十五年前一個春天的上午,我正在幹校里『造房子』,忽然接到通知,要我第二天一早趕回市區報社人事科報到。原來要按照『政策』沒收我的全部藏書了…… 」

「前記」寫於一九八七年一月,「 十五年前」就是一九七二年。「文革」抄家之風盛行於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黃先生的藏書何以到一九七二年才被查抄沒收?

黃先生一九五八年被打成右派,仍在文匯報社監督勞動,「文革」中自然受到一些衝擊,但不是太厲害。初期也經歷過幾次抄家,主要是抄「金銀財寶」,藏書沒有被當作「四舊」抄走或燒毀,那是很幸運的事。黃先生曾在《書之歸去來》中說:「書櫥、書箱一律貼上白紙封條,好像這裡面裝的都是什麼帶放射性的毒物。每天回家看見這些交叉著的十字封條也真使人不舒服。」

七十年代初,黃先生在幹校勞動,由於親戚朋友的揭發,幹校組織對他進行審查,主要問題有:一、惡毒攻擊我黨中央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二、一貫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三、長期販賣古書,撈取巨額暴利;四、作品主要傾向反動。審查結果,於一九七一年八月,經市公檢法軍管會批複,給他戴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由群眾監督勞動,並對他家藏書籍沒收繳公。這一決定一九七八年由市公安局「予以平反,恢複名譽」。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但查抄沒收藏書的決定卻要到第二年春天才執行。黃先生曾在文章中說是因為康生給了他「以偽亂真」四個字的考評,「於是大小嘍啰一擁而上…… 」

懷念作家黃裳:「黃書」被抄始末

2、卸了重負似的

黃裳全部藏書被「按政策沒收」的查抄經過,他在齊魯版《前塵夢影新錄》的「前記」中有詳細描述,在另一篇《祭書》中也寫過,總之是把有字的書籍包括拓片全部裝麻袋抄走,只留下《毛選》四卷加一冊「胡風事件」的《按語》。

兩年後,黃裳因病從幹校回家休養。書全抄走了,但一大包空白的舊紙沒抄走,其中有明代的白棉紙、明清的竹紙,還有一卷五彩的舊高麗髮箋,黃先生就在這些舊紙上寫亡書目錄。基本靠回憶,稍微詳細一點的則是據抄掠之餘殘存的讀書札記,也參考了一兩種可能到手的新書,如鄧之誠的《清詩紀事初編》和孫殿起的《琉璃廠小志》。現在我們讀這本《新錄》,裡面有一些大段引錄原書序跋或批語的,應該就是根據未抄走的筆記,如記張岱《琅嬛文集》:「今書已不存,而草目尚在,亦一大掌固也…… 」

說是有字的全部抄走了,但仔細讀黃先生的題跋集,還是能發現當年有不多的漏網之魚。一九七二年被抄當年的十月五日,黃先生在《中興間氣集、河嶽英靈集》後寫跋說:「右跋未竟,亦未記歲月,大抵五年前所書也。後為友人攜去,近始還來,而群書已去,不勝遼鶴之感。」一九七三年二月二日在《呂晚村家訓真跡》後寫跋道:「得此書二十二年矣,幸未與群書俱去。歲暮重展,大有趣…… 」《新錄》中提到張宗子的《夢憶》時也說:「余兒時讀本也。群書掃數盡去,只此小冊偶遺,似故主情深,戀戀而不忍去者。今日之猶能讀蝶庵文字,賴有此耳。」

我曾問過黃先生,半輩子辛苦收藏的書籍一旦被全部抄走,當時心情如何。他說當時覺得卸了重負似的,反而很輕鬆的感覺。這個意思,他在一篇《書的故事》中也說過:「六年前的一天,身邊的書突然一下子失了蹤。終於弄到蕩然無存的地步了。當時的心情今天回想起來也是很有趣的,好像一個極大極沉重的包袱,突然從身上卸了下來。」

懷念作家黃裳:「黃書」被抄始末

3、「自喜老夫腦力未衰」

黃裳《來燕榭讀書記》(遼寧教育出版社,二○○一年三月)中有一篇「來燕榭書目不全本」,寫於「壬寅冬日」,即一九六二年,甲寅(一九七四)冬十一月二十九日作跋云:「…… 此目寫於十二年前,不分抄刻,不別時代,蓋欲寫一全目,後亦未竟厥業。群書既去,書目無存。欲寫雲煙過眼新錄,苦憶得五六百種,尚有未能記憶者,書名卷數、撰人姓氏,疑誤不少。昨日偶理衣廚,乃於敝衣叢側,見此殘葉,存九十一番。得書近千五百種。蓋歷劫偶遺之物,約存三之一。善本幾全未錄及,蓋只一二廚中之物而已。因手為裝池,都為一冊。取對過眼新錄所記,大致無差。因自喜老夫腦力未衰,漫志數語卷耑。」於此可知,《前塵夢影新錄》曾名「雲煙過眼新錄」,基本憑記憶寫成,「大致無差」。

自稱老夫的黃先生,當年不過五十五歲,即使到了八九十歲,黃先生的腦力仍然未衰。藏書家韋力先生曾回憶說,他去黃先生家看過書,去了幾次,中間總隔一段時間,黃先生每次拿出來一些給他看,居然沒有一本是重複的。韋力先生很驚訝,說要麼黃先生自己有記錄,要麼就是記憶驚人。那時黃先生已是八十多歲了。

二○一○年前後,我有一次去看黃先生,談到某拍賣會上拍一部有黃丕烈題跋的書,黃先生走進裡屋捧出兩大包書,都用報紙包著,從報紙已泛黃來看,應該是好幾年或十幾年前就包好的。黃先生打開報紙,裡面是一部《藏書紀事詩》,抽出其中一冊,隨手一翻,就是一頁黃丕烈題跋的手跡:「你看,我這個比拍賣的那個如何?」又抽出一冊,隨手一翻,這是誰的墨跡;又一冊,這是誰的印章。黃先生曾花了十多年時間,搜集《藏書紀事詩》中提到的藏書家手跡和印章,一一粘或夾在書里相關位置。而整本書似乎全印在他腦中,隨手就能翻到他要找的內容。

4、不如淡然處之的好

藏書被全部抄走後,黃先生也聽到一些關於書的消息,他在《祭書》一文中說:「也只是一笑置之。並不是真的看破了紅塵,只是覺得愁眉苦臉或痛哭流涕並不雅觀也於事無補,還不如淡然處之的好。」

當然這些都是事後的回憶。我們讀這本《前塵夢影新錄》,這是藏書失去後兩年寫的亡書目錄,也看不到怨恨之情,只是偶爾感慨一兩句而已。如《柯家山館詞》一篇最後說:「諸物今皆不存,念之悵惘,不能自已。」最多的一段在四卷的最後:「徒以寒士青氈,聚之匪易,青燈夜永,時復上心,聊書所憶,驅我寂寥…… 」云云,真是非常節制,可證他說的「淡然處之」並非虛言。

黃先生曾說這是他的一種壞脾氣,「二十多年前,一位頭頭就曾指出我這是強顏歡笑,自然就是不認識錯誤罪行的表現,因此給了我加重的處罰」。這指的是被劃為右派後的事。我認識黃先生已在他晚年,二十多年交往,他總是一副寵辱不驚、老僧入定的神態,即使在幾十年師友之間的巴金去世後,他寫文章說,當時正在看電視新聞,電話傳來巴老逝世的消息,「我沒有吃驚,依舊平靜地看完電視」。可畢竟是六十多年的交情,「上床休息卻一夜無眠」。藏書盡失後,雖能淡然處之,但也有「時時往來於心者,唯此澹生堂數種」(《來燕榭書跋》,中華書局版)。

三年多前我在黃先生追思會上曾說,黃先生從中學生時代開始寫作,直到生命最後,創作生涯近八十年,從來沒有得到過官方或機構頒發的獎賞,但他有無數讀者,其中不乏鐵杆粉絲,這是對一個作家的最高獎賞。而去世三年多來,他的著作不斷重版,光中華書局就出版了《古籍稿抄本經眼錄》《絳雲書卷美人圖——關於柳如是》和這本《前塵夢影新錄》。一個作家的生命沒有隨他的肉身的消亡而終結,這就是一個優秀的作家。

書摘部分節選自《不愧三餐》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懷念作家黃裳:「黃書」被抄始末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