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憫農二首》的李紳,後來竟做了此事,還誕生一成語

寫《憫農二首》的李紳,後來竟做了此事,還誕生一成語

小學課本里曾經有一首古詩,名作《憫農》,內容我們都了解,作者李紳當時看到了種田人的辛勞,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無限同情,意在教育後人要珍惜糧食,善待農民兄弟。

這其實只是憫農一首,當時尚未做官的李紳其實做了兩首詩,憫農二首就比憫農一首的名氣要小的多,全詩內容是: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憫農二首描繪了李紳看到農民兄弟種田的不容易,看到了豐收後的景象,卻悲嘆仍然有百姓被活活餓死,頓時一股憤懣之情湧上心頭。

這兩首詩因為和農民題材有關,在我們的眼中,李紳當上高官後,一定會是個非常高大的形象,如此正義凜然,又極大地同情農民兄弟,節約糧食,艱苦奮鬥,為民請命,打擊豪強,伸張正義肯定會發揚光大的吧。

然而此後做上高官的李紳,卻忘了自己曾經寫過的詩,同情的人,放棄了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開始了貪腐墮落的生涯。

之前曾經對他想方設法巴結的族人李元將嗤之以鼻,因為原來李紳巴結他,對他阿諛諂媚,後來李紳翻身農奴把歌唱,愣是讓李元將在他面前裝孫子。

一次他治下的地區鬧起了蝗災,他為了掩蓋事實,向皇帝奏明說蝗蟲飛過他治下的地區,卻一粒糧食都沒吃過,說這是上天降下了祥瑞,竟然以此手段迷惑皇上邀功。

李紳發達後,有錢了,一段飯竟然吃好幾百貫錢,而且他還新添一個愛好,喜歡吃牛舌,幾乎每天都命人取牛舌來滿足他的口欲。

李紳做官後,請好友劉禹錫來家中做客,因為他的隆重招待,劉禹錫當場作詩一首,名叫《贈李司空妓》,他這時候的官職是司空,位置很重要,內容是:高髻雲鬟宮樣妝, 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閑事, 斷盡蘇州刺史腸。大概意思就是說宴席上一名家妓讓劉禹錫動心了,做了一首詩表達愛慕之情,李紳也是個文化人,明白意思後當場把這名家妓送給了他,並留他們兩個在家中過夜,這不禁凸顯了李紳做官後享樂的思想,後來催生出了一個成語:「司空見慣」。

公元846年,李紳病逝於揚州。

寫《憫農二首》的李紳,後來竟做了此事,還誕生一成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澳葡末期的教父,外號「崩牙駒」,曾說:澳門不會有人搞事!
《蒙娜麗莎》最新破解,畫中竟然隱藏著一個大秘密

TAG:小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