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從白露到霜降,最美「黃金美容季」,此時艾灸,可解決乾燥、痘痘、色斑等皮膚問題

從白露到霜降,最美「黃金美容季」,此時艾灸,可解決乾燥、痘痘、色斑等皮膚問題

明日白露,我們迎來了一年當中的「黃金美容季」。白露時節,陽氣尚未完全收斂,此時肌膚活性較強,能高效吸收營養,排出污垢。最重要的是,白露過後,肺氣開始旺盛,肺主皮毛,肌膚在肺氣的滋潤下活性增強,也能加速吸收和代謝。所以,白露時節保養皮膚效果總會特別好,只要調理得當,就能讓皮膚水嫩,甚至把夏天長出的老皮、痘痘、斑點一併祛除。

一、白露到,津液少

明日白露,從白露到霜降是仲秋。這是典型的秋季氣候,最大的特點就是乾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說過:燥勝則干。燥邪最易耗傷津液,造成陰津虧虛的各種病變。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乾燥,比如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大便干、皮膚乾等。

而且,這些乾燥可不是多喝水就可以緩解的,因為這時人體缺的並不是水分,而是津液,只有把水分轉化成津液,乾燥才能真正化解。

二、乾燥、長痘,是因為身體渴了

從白露到霜降,皮膚最易出現的問題就是:乾燥、長痘。

此時,愛美的姐妹們總是忙著給皮膚補水保濕。不過,有些姐妹已經發現了,儘管保濕噴霧噴個沒完,但根本不能讓皮膚濕度維持較長時間。

為什麼呢?

很簡單,因為護膚品只能減少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或滋潤皮膚表面,但無法從根本上給身體補足津液。皮膚需要津液的濡潤才能水嫩,看看,連最基本的供給都不能滿足,皮膚又怎能不幹呢?所以,當務之急應當是給身體補津,這樣才能由內而外地水噹噹。

此外,缺水還會導致皮膚長痘。這是因為乾燥讓皮膚的微循環減慢,而皮膚的垃圾毒素需要水作為載體才能排出,在缺水的狀態下,毛孔最易堵塞,也難怪痘痘光臨了。

故而,在白露時節,美容護膚要遵循「燥則潤之」「秋冬養陰」「護陰保津」的原則,養陰補津萬萬不能停,唯有這樣才能從根本緩解皮膚問題!如果只是一味地依賴塗抹護膚品,無異於「捨本逐末」、「治標不治本」。

三、這些人群,最易皮膚干

1

陰虛之人:津液缺乏,皮膚干

哪個人群秋季最易皮膚干?答案自然是陰虛之人。其實,陰虛之人一年四季都皮膚干,到了秋天,由於燥邪當令的緣故,程度會更加嚴重。

陰虛就是血、精、津液等陰精虧損,也就是身體渴了。在身體「鬧水荒」的情況下,津液首先要滿足五臟六腑的需求,然後是四肢百骸,最後才是肌腠皮毛。所以,陰虛之人皮膚干,根本原因在於津液缺乏。

調理方法:滋陰

陰虛多因中氣不足、氣路不通,導致上焦的火降不下來所造成。因此,陰虛之人的調理原則首在:引火歸元。艾灸可以補充中氣,打通中焦阻礙,引火下行,調和陰陽——首先,艾灸腎俞和八髎,消除中焦阻礙,讓上焦的火氣往下走;然後,艾灸足三里、三陰交、湧泉,引火下行,把火氣進一步往下導到雙腳。

陰虛之人的調理原則二在:滋陰補津。建議艾灸3個滋陰大穴——陰郄、太溪、照海。當然,補水更是陰虛之人的「必修課」。

2

陽虛之人:氣不行津,皮膚干

氣負責推動和調控津液的正常輸布和運行,是津液在體內正常輸布和運行的動力。陽虛之人陽氣不足,體內缺乏蒸騰之氣,就會「氣不行津」,津液就無法透達肌表,肌表缺乏水分和養分,就會幹燥。而且白露過後,天氣轉涼,人體氣機向內收斂,陽氣更加無力升發,就更加無法蒸發體內的津液以潤養皮膚。

此外,陽虛之人怕冷,為了減少體內熱量向外界散發,皮膚就會血管收縮、毛孔緊閉、汗腺和皮脂腺的活動減弱,致使皮脂分泌減少,也會加劇皮膚的乾燥。

調理方法:補陽

陽虛之人當以「溫補陽氣」為調理原則。

作為「天下扶陽第一方」,艾灸是當之無愧的首選。一般建議艾灸督脈(尤其是百會、大椎、命門、腰陽關),任脈上的神闕、關元,以及腿部的足三里、三陰交、湧泉。

3

血虛之人:血虛風燥,皮膚干

血屬陰,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生理功能,其濡養功能表現在面色、肌肉、皮膚、毛髮等方面。但由於血液所處的特殊地位,它一旦出問題,人體就會出現各種獨特的癥狀表現,因此中醫將陰虛和血虛進行了區分。

由於「精血同源」和「津血同源」的緣故,血虛時間長了,人體就會陰精虧損,皮膚就會失之所養,就會幹燥。

而且,血虛之人在皮膚乾燥的同時,皮膚往往還會發癢。這是因為「血虛風燥」所致,血虛不能固護肌表,皮膚就會化燥生風,這與土地荒漠化就易出現沙塵暴是一個道理。風邪具有善行、數變的特性,風氣在肌表遊走,就會導致皮膚瘙癢,且「發無定處,此起彼伏」,皮膚常出現風團。

調理方法:補血

血虛之人當以「補血養血」為調理原則。

艾灸補血的原理有二:一則,補——運化脾血,促進新血再生,讓血液充盈;二則,通——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讓血液通暢。血液充盈通暢了,就能濡潤肌表,皮膚就會紅潤,而且「血行風自滅」,瘙癢癥狀也會自行消失。建議艾灸:脾俞、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4

血瘀之人:血不養膚,皮膚干

血瘀之人經絡受阻,氣血不暢,營養物質難以隨血液抵達肌表,皮膚得不到濡潤,就會幹燥。

白露過後,天氣轉寒,血液遇寒則凝,血瘀癥狀會更加嚴重。因此,從白露到來年初春,血瘀之人的皮膚乾燥問題比其他時間段都要嚴重。

血瘀之人多見於女人和老人——女屬陰,天生體寒,寒則凝,凝則瘀,故而常出現血瘀癥狀,反饋在身上就是體內有瘀塊,反饋在臉上就是皮膚有斑塊;老人由於年齡大了,經絡瘀堵一般比較嚴重,影響血液循環,故而老人常出現因血瘀導致的皮膚乾燥,動輒掉皮屑。

調理方法:化瘀

血瘀之人當以「活血化瘀」為調理原則。

儘管很多中藥具有上述四種功效,但建議先採用艾灸疏通經絡,因為血瘀就是經絡堵塞,無法將血液及時輸送到目的地。在這種情況下,服用再多的補藥膏方都無濟於事,因為交通堵塞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再好的東西吃到肚子里,也只有排在後面乾等。故而,必須先藉助艾灸疏通經絡,將氣血運行的通道打通。建議取穴:膈俞、氣海、合谷、委中、三陰交。

在艾灸之前,建議用艾葉煮水泡腳,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

註:在分型調理的同時,建議艾灸人體自帶的「補水穴」——肺俞、肩井、豐隆、湧泉,可幫助潤澤肌膚。

四、兩種常見養津大法

1

叩齒養津

古籍《保生要錄》載:「常以舌柱口齒,聚清津而咽之,潤五臟,悅肌膚,令人長壽不老。

古人將水分為唾與涎,腎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腎在液為唾;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在液為涎。在古人眼裡,口水是腎氣和脾氣所生化之物,稱為「金津玉液」,極為珍貴!

這裡有一個養津大法送給大家,具體操作如下:

叩齒36下;

全身放鬆,舌輕舐上齶(就是剛好碰上,要放鬆舌頭,不要用力);

彎曲舌頭,在嘴裡內沿牙床外側作順、逆時針旋轉各36次(攪動時要放鬆舌頭,不要用力,慢慢就可感受唾液開始變多);

最後,分3次將唾液慢慢咽下。

2

多喝湯粥,多吃滋陰食物

常見食物有:銀耳、百合、山藥、鴨肉、甲魚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多揉腹可養五臟!
濕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這些寒濕去了哪裡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