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在統一六國的戰役中,是如何攻趙滅韓的?

秦國在統一六國的戰役中,是如何攻趙滅韓的?

原標題:秦國在統一六國的戰役中,是如何攻趙滅韓的?


攻趙滅韓,秦王政對趙國的戰爭一共歷時九年,發動了五次,才取得了對趙國的勝利。而韓國是在攻伐趙國的過程中,順手滅掉的。


秦國第一次對趙國的戰爭是發生在秦王政十一年,也就是趙國的趙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這年趙國正在攻打燕國,秦國從南北兩路發起了對趙國的進攻。南路由桓齮跟楊端和的帶領下攻佔了安陽和鄴城。北路在王翦的帶領下攻佔了橑陽跟閼與。秦國的兩路大軍一共奪取了趙國的九座城池,獲得了此戰的初步勝利。這時候的秦國南路大軍準備越過漳水,北路越過太行山,準備兩路一起夾攻邯鄲,一鼓作氣的滅掉趙國。


趙國這時候的形勢十分危急,趙悼襄王剛病死,趙王遷即位。為了對付秦軍,趙國把對燕國作戰的軍隊調了回來。靠著漳水的趙長城和太行山的天險和秦軍對峙。這是時候的秦國發生的內政和外交問題,使得秦國停下戰爭的腳步;一個是呂不韋的後續處理,秦王政下令呂不韋全家遷徙到蜀地,清除呂不韋的餘黨。二是發關東四郡的兵幫助魏國討伐楚國,魏國和秦國當時是處於結盟的關係,魏國想接著秦國的虎威去佔據楚國的土地,而秦國國內也有人主張趁著魏國伐楚的機會,削弱楚國的力量。這樣就延緩了秦國攻趙的腳步,使得秦國和趙國休戰了一年之久。


第二次是在秦王政十三年,趙王遷二年,公元前234年。秦國調整戰略,放棄了秦、魏聯合伐楚的行動,轉而再次攻趙。在秦軍南路,桓齮率軍在平陽與趙軍主力大戰,殲敵十萬,取得重大的勝利。在取得勝利後,桓齮想要阻擊李牧南下回救邯鄲的軍隊。李牧的軍隊長期和匈奴作戰,都是精銳的騎兵,和桓齮先是在肥下,後來在宜安連續交戰,大破秦軍。桓齮遭到大敗,而秦軍北線沒有安排好接應的軍隊,導致趙國最終取得防禦性的勝利,李牧經過此戰被封為武安君。


第三次在秦王政十四年,趙王遷三年,公元前233年。秦軍仍舊由桓齮帶隊,而李牧已經回到趙國北部代郡防禦匈奴。秦軍一路順風順水,佔領了武城、平陽、宜安。但是不久之後,秦國內部發生爭執,在攻趙還是攻韓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這也導致第三次攻趙的戰爭被擱置下來。


第四次在秦王政十五年,趙王遷四年,公元前232年。秦軍同樣是兵分兩路,南路集中在鄴城,北路集中在太原,準備南北夾擊邯鄲。但是趙國依靠李牧,再一次擊退了進攻的秦軍的北路。秦軍南路被阻攔在漳水的趙長城之南。北路被擊退後,南路也隨即撤了軍。這時候秦國內部開始考慮滅韓的問題,以至於攻趙的腳步被緩了兩年。


前四次秦國對趙國的戰爭,已經使得趙國元氣大傷。雖然趙軍在李牧的帶領下連挫秦軍,但是已經沒辦法改變大局了。這時候的秦王政採納了李斯的意見,先放下趙國,開始著手滅韓。


滅韓,秦國對趙國不斷的用兵,深深震懾著弱小的韓國。韓王安不斷的向秦國割地稱臣,在秦王政十七年,韓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趁著韓王安獻地的機會發兵滅韓。韓國弱小,對秦國的態度長期是割地求和外加投降,根本沒想到秦軍會突然偷襲韓國。趙國在前四次對秦國的戰爭中消耗頗大,無力救援韓國,其他國家也無力或者無意援助韓國。秦軍很順利的進入韓都,俘虜了韓王安。韓國被滅之後,秦國便對趙國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


?


第五次對趙國的戰爭是發生在秦王政十八年,趙王遷七年,公元前229年。此時的趙國在地震、乾旱和災荒的影響下人心浮動,情勢十分危急。秦軍北路以王翦為主將,從井陘攻擊邯鄲之北;南路則以楊端和為主將,從鄴城進攻邯鄲之南。趙國則以李牧跟司馬尚為將,依靠漳水、趙長城和太行山分別阻擊秦軍,和秦軍對峙一年之久。後因為郭開被秦國收買,在郭開的讒言下,李牧跟司馬尚一個被殺,一個被免官。在秦王政十九年,秦軍展開進攻,趙軍臨陣換將慘遭失敗。秦軍攻克邯鄲後,俘虜了趙王遷,趙國滅亡。

在趙國滅亡後,趙公子嘉帶著趙氏宗族的數百人逃到代郡,自立為代王。至此,秦國歷經九年,終於實現了滅亡趙國的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慘死於胡亥之手的始皇妃子可能是個波斯人?
著名長平之戰的導火索,上黨高地到底有多重要?

TAG:一條尋秦記 |